APP下载

现代绘画的构成意识与表现

2018-01-20余尚红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2期

余尚红

摘 要:现代绘画的构成意识比古典绘画跟家强调,甚至于作为绘画本省的内容和看点,他和现代绘画的取法与早期绘画、非洲艺术和东方艺术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科学研究的进步和艺术史研究中对“形式论”的发展,也对现代绘画批评产生了影响,从而使得现代绘画突破了古典的再现传统,走向了表现。

关键词:现代绘画;构成意识;现表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055-01

现代绘画在日常使用当中是个模糊的概念,有的是在时间的概念上使用它,有的是在风格的概念上使用它,有的是在文化区域的概念上使用它,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含混不清的讨论,甚至还有的是带有某种贬义情感情况下使用它。本文是在西方艺术史中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使用“现代绘画”一词,指的印象派之后的架上绘画。

现代绘画的概念从出现开始本身就带着诸多悖论,比如说现代艺术标识着与古典艺术的决裂,但在实际创作手段和精神上,并没有彻底规避古典艺术中的某些技法传统和观念,相反他们把古典藝术中的某些特征强化、放大。在一个基本的层面上,按照西方美术史的流行观念,古典艺术强调的是一个“视错觉”写实传统的演变,其目的大多是为宗教和宫廷服务的;而现代艺术则强调的是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世界。“现代绘画”的概念如此模糊,并且导致了许多无效讨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又不得不被使用,以表达和古典艺术相对的指征。

现代绘画有许多特征,在描述现代绘画的现代性时,“构成意识”是它突出的特征之一。这是从艺术家创作的角度来谈的,就是指创作中对绘画表现的诸多要素,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组合,以达到艺术表现的画面效果。

从观看的角度,“构成意识”实际上就是观者在画面上所捕捉到的“形式感”。“构成意识”和“形式感”是一体两面。当然,这中间过程有着相当复杂的艺术审美活动,属于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简单的讲,就是把具体的物象,通过艺术手法转变成点、线、面等等几何形的抽象关系。19世纪末,实验心理学家冯特就开始研究,不同的线、形状、色彩会让观者产生怎样的心理反应,比如锯齿线会产生不安,红色会让人感到热情等等。艺术家的构成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视觉唤起”的效果。同样,在古典艺术中,构成服务于绘画主题;在现代绘画中,构成直接成为画面的内容。

这种艺术上向数理或者抽象模型方向的发展,只有在西方的观念模式和文化逻辑下才有可能。早在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就认为,我们看到的“像”背后实际上是“理念”(idea),一种理想的、纯粹的、观念的数的模型,艺术作品是对“理念”摹仿的摹仿,所以在他的理想国里,诗人、艺术家的地位较低。西方绘画向“视错觉”发展实际上也基于科学的进步,文艺复兴时期的再现性绘画、宗教建筑走向高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艺术家对透视学、力学的研究和应用。

随着解剖学、光学的发展,其研究成果都给古典绘画走向成熟添加了催化剂。相反,由于现代艺术家对古典艺术的反动,现代绘画的构成意识大多来源与比古典艺术更早的史前艺术,或者具有异域文化特征的非洲艺术或者东方艺术,而这些艺术不具备西方意义上的科学观念,比如非洲的雕刻艺术和中国的水墨画,这些艺术更加倾向于表现。因此,现代绘画中的构成意识被与非西方的表现性艺术有血脉的关系。

中国绘画的倾向于表现,不仅仅是因为创作媒介的关系,水墨的表现力并不比油彩来的强烈。而是和中国艺术家的对外部世界和文化世界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以山水画为例,艺术家往往遵循的是,像贡布里希解说的那样,某种习得的“图式”。在此基础之上,关注的是对笔墨等绘画媒材的表现。换句话说,艺术家希望对绘画的本体语言有所发展,并且表现他对中国人的自然观、山水观和内心世界的认识。因此,历代的山水画家发展出不同的皴法,并且形成了各自的派生体系,成了风格及其来源判定的主要依据。山水画的对象并不是自然界的某个实体存在,而是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表现就超越了再现。山水画中的空间,他的技巧处理方式受到毕加索的赞叹,赵无极的抽象画中的空间,就是中国山水画在油画这片湖中的倒影。

现代绘画的正是因为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吸取了“非欧洲中心论”的艺术资源,从而点活了自己的再现性绘画传统中的表现性因子。从塞尚到梵高的表现性绘画,再到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现代绘画直接逐渐走向了抽象表现,直接绕过了“像”的载体,呈现着画面上的是笔触、色彩、颜料的质地,构成意识和情感表现被当作绘画的表现内容,直接应验了克罗齐所谓的“形式及内容”,形式本身从绘画的背后走向的前沿。上个世纪初,“形式”这个词在现代艺术推手罗杰·弗莱的推动下,成为了艺术批评和审美中的流行词。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艺术论调和弗莱一起嫌弃了现代艺术的大幕。这里要谈的是构成意识和形式的概念并不能通用。相反,“形式论”在当时的艺术史研究当中已经成为主流,沃尔夫林用艺术史上著名的五对概念来研究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的区别。“构成”在那个年代还只是古典艺术的残留,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构图”,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个重要的观念遗产。弗莱极力鼓吹的“形式”用于现代艺术的批评,极大的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同时也赋予了绘画中构成意识以新的生命。如冷抽象、热抽象绘画,直接把现代设计中所谓的艺术构成搬上了画面。说到这里,我们发现,现代绘画和古典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也印证了文章开头所指出的悖论。

艺术家在创作时,面对一张画布,他在考量的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这和艺术家对艺术的价值认识有直接的联系。构成意识同样也要从过去的经典中寻求经验,同样也要服务于艺术表达。美术教育中艺术构成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表达主旨上容易发生偏离。这里我们还要强调的是,过多的强调艺术中的构成意识反过来会压制艺术表现。绘画语言本身具有其他语言不可替代的部分,视觉信息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越语词的。同样,从观看者的角度,绘画的语言的纯粹性以及个性特征与艺术家情感表达之间,怎么均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艺术家需要考虑和拿捏的。真实才是现代绘画中最后的防线,也是最高目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