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汝窑釉色美的探析

2018-01-20蒋兰兰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自然美艺术审美艺术创作

蒋兰兰

摘 要:汝窑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深受瞩目。自从1986年汝窑遗址被确立下来,对于汝窑的研究没有间断过,并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本文针对汝窑釉色进行初步探析,汝窑为何会在短短几十年间发展壮大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或许与北宋朝廷用瓷更加注重理性美,反映在文人士大夫普遍使用的瓷器上,讲求的是细润洁净、色调单纯、趣味高雅追求其韵味。以及创新釉色的出现,汝窑釉色传递的美感,汝窑所体现的文化思想这些问题进行初探。

关键词:汝窑釉色;艺术审美;艺术创作;文化思想;自然美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017-02

陶瓷学家们普遍认为汝窑的全盛时期是宋徽宗赵佶执政期间,赵佶,是历史上著名的信仰道教的封建皇帝,受道教思想影响深远。例如道教的鼻祖老子便是主张“朴素之美”,以“崇尚自然、含蓄质朴”的审美观审视事物,这与唐代华丽饱满,繁缛鲜艳的整体社会风格有很大的不同,仿佛过了一个五代整个社会都沉定了下来,更加的内省、幽眇、静定了。这种社会的基调为汝瓷的繁荣发展奠定了热衷人群,汝瓷的出现快速贴合了宋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力捧,汝窑的名气如雷贯耳,南宋人周煇已发出“近尤难得”的感叹,可见其地位与稀有。

一、雨过天青釉色美出现的契机

(一)执政者艺术审美上的偏爱

汝窑烧造时间短,故宫博物院著名的古陶瓷研究专家陈万里根据徐兢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和南宋人顾文荐《负暄杂录》等文献分析,认为宋哲宗元祐元年至徽宗崇宁五年期间,约二十年左右。叶喆民在《汝窑廿年考察纪实》中推断其终于宣和末年,盛烧了约四十年左右。何以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发展壮大被冠以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之名?这与政府的支持执政者的偏爱是分不开的。

宋徽宗赵佶信仰道教而道教崇尚朴素,崇尚自然青色,汝窑生产的天青釉如同青玉一般,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很大程度上符合了宋徽宗的审美趣味。(如图1所示)这种偏爱或许不只是简单地因为定器有芒而弃之不用,最近的学者研究表明,“弃定用汝”或许很大程度上是和宋徽宗的审美有关的,因为依据古代文献《老学庵笔记》(卷二)曰:“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唯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①南宋人叶寘撰《坦斋笔衡》也记载了:“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之有,汝窑为魁。”②因为有芒就弃之不用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在封建社会皇帝不想用带芒的瓷器就可以要求烧造,更何况定窑起初就是烧造无芒瓷器的。汝窑的出现,显然是皇帝的好恶使然,使了上百年的定州白瓷腻了,腻了便烧造新瓷,汝窑的天青釉色便在这个契机下产生了。

(二)创新下的釉色

汝窑开创性的在釉里加入玛瑙末,南宋人周煇《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③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从这可以看出,以玛瑙入釉是真实的,而且经考古调查发现,汝州确有玛瑙出产。实际上 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与一般的石英砂做釉料并无太大区别,但是玛瑙往往含有铁等着色元素,以玛瑙做釉料对汝窑瓷产生特殊的色泽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汝窑的瓷釉晶莹油润,犹如一盅凝脂,似美玉。(如图2所示)从传世作品看,瓷胎是香灰色,透过釉处看呈现微红带些粉色,论及汝窑釉色的宋《咸淳起居注》说是天青色,明人《归田集》认为与柴窑的雨过天青色相似,是五代后周世宗皇帝柴荣御柴窑“雨过天青云破除,这般颜色作将来”的天青色一脉相承的,可见汝窑的正釉色是天青色。汝窑别的釉色也有只是没有天青色更被皇室文人们所倚重。同时期的青色釉也很多,如龙泉窑的梅子青,耀州窑的橄榄色,为什么独独天青釉深受倚重,除了审美观念以外,或许与传递出来的难以言表的灰调子有关吧。这种难以言说的灰调子,正是权重者内心苦涩的表达,尽管位高权重,依然有自己的苦闷。

二、汝窑釉色是宋艺术创作和文化思想的体现

宋代是一个重文抑武,以文为尚的时代,文化气息浓厚,从而将人格修养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整个社会的氛围也为天青色釉的选择与保持提供了文化助力。仔细研究宋代绘画便可搜寻到一丝与淡青色釉被崇尚的关联,宋代绘画是一个色彩褪淡的时代,这个时期宋绘画进行了水墨革命,色彩在中国绘画中褪淡为水墨,说明这是一个中国人从外在的追逐到内在的静观的过程,唐代感官上的繁花绚烂逐渐净化成宋代人意境淡远的水墨,这些内心世界的变化审美趣味的变化体现在陶瓷上便是追求淡泊、清幽、朴素、质朴,这是时代性格在各个方面的体现。

蒋勋在《美的沉思》书中这样写道“色即是空,经过唐代各种感官强烈的刺激,五代后中国人的生命逐渐从激流回荡静定为澄名的潭水。”汝瓷,从形而下的器物升华为一种精神,一种为人崇尚的自然之美,宋代艺术的过人之处,便是它常常是以一种暗示的方法存在,使存在变成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是这个时代的思想体现。

三、汝窑釉色的自然之美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宋人静定沉思终于等到这一抹天青色。青色,来源于中华民族对于大自然的描绘与总结。这种釉色完全依赖天然石料中的微量元素成色,不含有任何的人工化学成分,体现的是一种自然美。“青,生也。象物生时之色也。赤,赫也,太阳之色也。黄,晃也,晃晃日光之色也。白,启也,如冰启时之色也。黑,晦也,如晦暝之色也。”中国将这五色视之为正色,饱含着吉祥之意。久而久之,青色被冠以象征自然之名,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成了万物复苏,生生不息的象征。只有顺应了色彩的象征性、寓意性才是吉祥的、审美的。在这种情况下,色彩观念便作为一种特殊含义的认知图式影响了人们的审美创造。中华民族对青色的喜爱以及对青色的认识和运用正体现了民族对色彩的审美。将这种观念投射到陶瓷创作中,即是对青色釉的追求。汝窑釉色传达的自然美是有目共睹的,天青釉色是更近于哲学意义上的表达。

四、结语

自汝窑遗址发现以来,研究就从未间断,对它的探索也实时更新。天青色釉的出现的确与宋朝廷审美趣味、道教信仰、文化氛围息息相关,汝瓷所体现的自然美仅仅在釉色上便有明显体现,在造型纹饰上也會有所影响,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可以进行深入的探究。本文是笔者的一些拙见,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指导老师:孔铮桢

注释:

①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

②南宋:叶寘撰《坦斋笔衡》.

③南宋:周煇《清波杂志》.

参考文献:

[1]吕成龙.试论汝窑的几个问题[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

[2]蒋勋.美的沉思[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中国硅酸盐协会主编.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4]马未都.瓷之色[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然美艺术审美艺术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艺术审美风格探微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