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自信”的理论阐释及现实回应

2018-01-20张容

魅力中国 2017年50期
关键词:道路自信自信现实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党领导人民,立足中国历史与现实,结合世界实际而走出的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讲,就是坚持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坚持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这是我们社会发展道路的特点、优势,也是我们追求的社会理想和实现理想的现实动力。当今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维护了、发展了中国及人民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彰显我们的“道路自信”。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阐释;现实;自信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困难、无数灾难,终于找到了属于、适合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带来了新的转机,致使国家和民族一步步走向繁荣、走向昌盛、走向富强。可以说,中国道路自信是建构在人民性、民族性、科学性基础之上的。[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的新道路,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实践中艰苦追求,不断研究的结果。每一步都惊心动魄,每一步都难能可贵,每一步都收获满满,值得珍惜。

(一)近代中國积贫积弱,无数仁人志士试图挽救国家民族危亡之路都未果

自1840年以来,面对山河破碎,社会制度腐败,民不聊生的旧社会,无数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努力探求新的道路,以挽救国家、民族危机。但这都未能改变国家落后、贫穷挨打的命运。第一批堪称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如魏源、林则徐等,主张向西方学习,用西方的民主制度,科学技术来拯救落寞的国家。但这种尝试在实践中遭遇失败。而农民阶级试图通过农民起义、武装革命来推翻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新政权。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代表,因其农民阶级的战略格局、指导思想等方面的局限性而最终难以逃脱失败之命运。爱国的知识分子空前觉醒,试图通过改革、改良当时的社会制度,以“戊戌维新”运动为代表。但也因其小资产阶级的政治局限性和政治的软弱性,缺乏与旧制度彻底决裂的勇气和力量,而被强大的反动统治集团镇压而失败。以孙中山先生为核心,策划、领导的辛亥革命,以规模空前的勇气和力量,推翻了旧的统治和社会制度。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无情地被旧势力北洋军阀窃获,因而革命也未能彻底移除压在中国大众头上的三座大山。

(二)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面对无数尝试挽救国家危机都未能取得成功,中国有识之士并未因此而放弃拯救国家,追求民族的自由幸福。俄国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其具体国情,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成功。这给中国新的革命者带来新的希望,为中国新的革命带来了转机。这致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量传播,使无数中国人进一步的觉醒、奋起。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不容否定。近代以来无数治国方略都未能成功,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我党的巩固地位和重大的历史作用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由我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莫大的政治勇气以及巨大的实践力量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奔涌在革命志士心中的社会主义理想,使得中国和人民的命运从此开启了新的大门。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便有了新的征途,从胜利走向胜利。

(三)新中国在革命、建设过程中艰难探索,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党带领亿万人民群众进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路凯歌。在这期间,我们经历了无数的挫折、无数的失败,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无数的挑战。我们终归找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国家建设的大路、改革发展的新路。马克思主义是是指南,科学方法论。这一点是不容置否。但是马克思主义没有提供具体的实践案例,没有提供具体的实践操作模式。它不可能提供这一切。这是由于社会实践在变化发展之中,而且社会现实又极为复杂。因此,注定了马克思主义只是一般意义上方法论、世界观,一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我们党领导人民大众进行革命斗争,推进国家建设,实现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唯有立足中国实际情况,仅仅依靠亿万群众的力量,以为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主旨,则我们的事业就能迅速推进,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则我们的事业就会遭遇失败,面临挫折。难能可贵的是,我党领导人民在对现实苦难的抗争过程中,立足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终究发现、发展了科学的、正确的道路,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讲,就是坚持人民财富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坚持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这是我们社会发展道路的特点、优势,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社会理想和现实的动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曾经的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知识分子领导的革命、地主阶级领导的革命,以至于大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终因其阶级的狭隘性,他们都不同程度代表其自身阶级的利益,而未能代表人民大众、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也因而所制定的革命行动纲领、指导方针、实际路线等难免有其狭隘性。因此,他们未能把绝大多数群众有效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发展起来,其最后只能是孤注一掷,孤军作战,失败告终。我党在风雨兼程的近百年里,我们始终以为人民谋利为核心价值追求。毛泽东同志为了激励群众起来干革命,追求社会主义理想,特别强调我们在制定、实施革命方针、政策时,要给予革命群众以物质利益;如果不能给予大众利益,推而求其次,也不要损害革命群众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实施国民经济恢复政策,组织执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了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人民福祉的“两弹一星”工程。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到首位,策划、实施了旨在缩小贫富差距,共享改革发展红利的“西部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等战略。中国发展道路始终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为了极少数人的利益。endprint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今天中国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全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美好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实施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会发展道路。例如,我们制定的“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四个全面”的发展战略布局等,都始终围绕维护、发展人民大众的核心利益、根本福祉。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我党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党的宗旨和根本性质就是无条件的为人民谋福利、谋幸福。作为领导党执政党,衡量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好与否,都是以绝大多数人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舒不舒服为检验标准。我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定为奋斗的目标。这就是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有违背人民利益的情况就坚决制止,如有损害人民利益的事件就坚决处理。而这已形成相关的法律法规,扎牢制度的笼子,把公职人员的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有权不可任性。我党始终把自身的能力建设、廉政建设作为执政的基石,深知能力不足的危险和脱离人民的危险。今天,我们在经济生活各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优越性。

三、中国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彰显“道路自信”

中国现实的发展成就归功于我们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道路成功的根本原因、真正秘诀就是把中国的特殊实际情况和马克思主义一般规律结合起来,走具有我们自己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发展的新路。因此,我们所走的社会主义路子有别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更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有着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性、实践性。我们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证明了我们道路的科学性、正确性、优越性,从而彰显“道路自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为争取自身的利益和幸福而进行了艰苦、艰难的斗争。无数的事实表名,只要我们立足现实,仅仅依靠人民大众的磅礴力量,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价值追求,我们的事业就能取得进步,我们的工作就能长足发展。我们今天所推行的一系列举措、战略,如“一带一路”战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两个一百年”的发展战略目标等,都是立足中国现实、符合世界的现实。这些发展战略在现实社会中施行并有成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国家根本发展方略,具有重大的历史现实性。我们施行公有制主体、允许非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施行按劳分配为主体,认可、肯定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形式,都是立足于我国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具体现实国情。这样的国家发展战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举措,都具有我国历史的现实性、具体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性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这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一个理论正确与否,最终不得不经过实践的检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最有发言权、信服力。科学社会主义最先在俄国实践成功,而今天在中国伟大的社会实践中爆发出巨大的活力、生命力。新时期我国施行的一切方针、政策、措施,使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巨大成功。中国社会主义成功的经验也为世界别的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提供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中国思路。理论是抽象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明其正确与否,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凸显其生命力、活力。具有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都是在我国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创造过程中检验,证明了其科学性、实践性、正确性。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彰显“道路自信”

任何一种制度的优越性或滞后性,都是在现实中通过比较而作参照的。也就是说,都是相对的,相对而存在的。一方面,可从历史方面和现实方面来看待我国的发展。从纵向上而言,中国今天的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发展程度,比中国自近代以来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据点。从横向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用了半个世纪多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三百年里两百年的历程。现实的中国各方面的发展成果,跟当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比较,我们好不逊色。而且,就目前中国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在一些方面超越了西方。中国目前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很多方面名列世界名列前茅。例如,中国高铁、北斗导航系统、核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经济总量、外贸进出口总额、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文化发展速度,全世界脱贫人口数量等,都是处在世界的前列。今天中国的发展可谓史无前例。这显示了中国特有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的无限优越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自身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其主要在于我国人口多,社会问题复杂,各方面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有一些实践经验还需进一步总结,以及未来还有一些不可预料的挑战等,都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的。“沿着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文明复兴,也将给人类文明未来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理由相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必将是一条通往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韩喜平.中国道路让我们自信的四个理由[J],党建,2015年第3期,第33页。

[2]邹诗鹏.中国道路是复兴中华文明的正确道路[N], 人民日报理论版, 2015年05月15日。

作者简介:张容(1979—)女 ,硕士研究生、副教授,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路自信自信现实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依据研究
探索并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