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创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医学和 健康学新时代

2018-01-20范振英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现代医学中医药

摘要:按照“与现代科技融合的中医发展之路”,把现代科学技术引进中医“为我所用”,用现代科学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从而促进中医快速发展,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产生医疗卫生新突破,从而开创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医学新时代。利用中医的先进理念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健康学、宏观健康学等一系列有关健康的创新理论,以此开创健康学的新时代。希望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使我国变为健康强国。

关键词:中医药; 现代医学; 健康学

0 引言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在30多年时间内发展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仅3年多,就开启了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共同发展的新篇章。笔者是一个普通退休人员,不能胜任治国理政的大事,仅是提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中医发展之路”,希望能开启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医学新时代。并且通过近10年的思考、研究,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健康学、宏观健康学等一系列有关健康学的创新理论,希望由此开创健康学的新时代。

笔者认为,中医药不是只有历史价值和观赏作用的古迹或文物。而是包含深刻文化底蕴、能解除病痛、强身健体的实用科学技术,必须不断发展。中医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 :

一种是只能在传统中医的阴阳、五行等古代中医基础理论的框架内发展。常以“内经”所述内容以及古代名医的论著作为最高标准。

若按这种模式去发展,尽管也能够挖掘出一些有效的古方、验方,提高一些治病方法的效果,但不能与科学技术爆发式发展的今天相适应。长此下去,中医必然会逐渐被边缘化,最后可能被淘汰。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在持这种观点的人看来,就不是中医了。因此,不管中医在这个死胡同中怎么发展,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是变成博物馆中的文化遗产。

另一种是在中医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相融合的道路上发展。它不仅能发展成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医学,而且中医的理念和独特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还能创造出许多具有颠覆性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促进医学以及医学之外领域的创新发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2008年,已经92岁的中医泰斗邓铁涛老教授在给笔者的信[1]中说:“过去认为医学只是自然科学,是生物医学。现在加上心理和社会是一大进步,但仍不够。中医是天、地、生、文、史、哲、艺术的综合体,因此多学科相合才能帮助中医的发展;只有新技术革命之成就,才能帮助中医的发展。”

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2015年10月,卫生部副部长、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在《以诺奖驱动中医药创新》[2]的讲话中强调:“瞄准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前沿和重点,集成生物医学、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等研究方法,指导中医的各类科学实践,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与方法的渗透結合,可以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的突破,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更大贡献”。

按照习主席、王国强副部长和中医泰斗邓铁涛老教授的教导,笔者认为应该努力开创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医学新时代和健康学新时代。

1 开创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医学新时代

1.1 把现代科学技术引进来

邓小平说“多学科相合才能帮助中医的发展”。笔者认为,就是要把能够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医学(最好不叫西医)中的很多内容引进来。

现代医药学中的各种检测仪器设备,从体温、血压、心电、脑电、骨密度、血氧饱和度的检测,到超声、X线片、CT、PCT、MR、自动生化分析仪、基因的检测等,都是物理、化学、生物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各种学科技术发展的成果。这些理论、技术,以及基于它们的检测方法和设备,西医可以用,中医也可以用。

笔者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阐明中药的作用机理,引入先进的评价方法和制药技术等也应该是中医药的发展。

比如,屠呦呦从中药中提炼出青蒿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得了诺贝尔奖。笔者认为,这是把先进的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析、临床疗效评价等现代科学技术引进中医的结果,是中医的发展。而不是像很多人所说:除了青蒿是一种中药以外,这一重大成果与中医药没有更多关系。

中医有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砒霜(三氧化二砷)是毒药,也是中药。尽管中国和西方很早都有用它治疗白血病的说法,但真正达到有效治疗此病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医药专家张亭栋等医生研制出“癌灵1号注射液”以后。

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陈竺院士等人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了用它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机理。并用它和全反式维甲酸对这种白血病进行联合靶向治疗,使这种原来凶险和死亡率很高的病,达到五年无症状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并获得国际大奖。这也应该是先进科学技术、方法引入中医的结果,是中医的发展。

说的更明确一点,就是现代科学理论、技术在医学上的使用,是解决医学问题的方法或工具,不是判定姓“中”还是姓“西”的标准或判据。是中医还是西医,要看在除去先进科学技术、工具、方法等的作用这个“中性条件”以外,是中医、还是西医的作用更大。

1.2 用现代科学来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

中医泰斗邓铁涛说:“只有新技术革命之成就,才能帮助中医的发展”。这应当包括用现代科学阐明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

王国强副部长更是明确强调,要用现代科学理论“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笔者非常赞成上述领导和专家的观点。

现代医学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中医的对象是人,也必然要遵循“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尽管中医在对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表述与现代医学有很大不同,但它们的内涵必然是相通的,这是中医药理论能用现代科学阐明的基础。endprint

下面是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邓铁涛教授说过:在中医学中,五行只不过是五脏及五脏为中心的组织器官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的代名词而已。

笔者非常同意邓老的说法。经过对中医的五行论进行深入思考、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五行论指出了复杂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的作用方向和效果(相生或相克),但它只是复杂事物中各子系统之间关系和作用的一种简化模型。它既不能包含各子系统之间所有的作用,也缺少量化关系,不够完美。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是一种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工具或方法。只能比作坐公交车,坐对了才行,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去(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出租车。但相对现代科学没有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好办法来说,它是科学的。

又比如,中医在解释一些部位的疼痛时,说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笔者经过深入观察分析,发现这种疼痛不少是发生在血管很少、包括氧气在内的营养供应较差的关节部位,在身体受凉引起外周血管收缩,或由于炎症引起代谢性缺氧时,这些地方更是雪上加霜,由于缺氧严重而发生疼痛。通过主动活动或治疗,使这些地方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状况改善,疼痛就会有所缓解。

1.3 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产生医疗卫生新突破

王国强副部长指出,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与方法的渗透结合,可以使医疗卫生产生新突破。笔者认为这点非常重要,是需要大力研究、发展的内容。

由于笔者本人不研究医学,不给人治病,这方面没有发言权。但也能多少看到一些这方面的成绩。比如在SARS期间,广州就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病人的死亡率远远低于香港。在中风病人的康复训练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效果也很明显,

笔者希望,通过把现代科学技术引入中医;用现代科学理论阐明中医的理论和原理;以及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产生出医疗卫生方面的新理论和方法,从而开创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医学新时代。

2 开创健康学的新时代

王國强副部长的讲话还指出了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另一个广阔前途和美好愿景。那就是中医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渗透融合,还能使生命科学出现突破,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更大贡献。

笔者认为,中医博大精深,里面的许多理念是非常正确的。

比如中医的天人合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及人体内部的和谐、统一。人生活在自然界,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是基本要求,否则就不能很好生存,所以它符合实际,非常正确。

中医的整体观也很重要。人体是个极其复杂的生物系统,各部分、各子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只有协同努力,身体才能表现良好。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必须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整体观正是这方面的反映、所以它很重要。

笔者利用中医理念与现代科学知识相融合,提出了新的健康定义,接着又提出了健康学和宏观健康学。

2.1 健康新定义的提出[3]

笔者在深入关注健康的时候,发现现在的健康定义不恰当。致使现在人人说健康,天天讲健康,却说不清什么是健康(因为没有正确的健康定义)。

现在公认的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4]。

仔细分析可知,它的实质是要求人的各个微观部分都必须完好,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比如,人每天都会生产出少量“不完好的”细胞。所以现在的健康定义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一种身心的理想状态,没有人能够达到它的要求,也不能变化。它不适合研究人的健康问题,因此说它是不恰当、不正确的。

笔者经过多年的思考和研究,利用自己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结合中医的先进理念,提出了立足宏观、重视微观,包含天人合一、五行论、阴阳学说等理念的健康新定义。主要内容是:人体在不同健康活力和伤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状态。健康就是所有人的各种状态的统称。它具有生理、心理、适应社会、适应自然等方面的内涵。

健康新定义的特点是它适用所有人,包含许许多多的状态,是可以变化的。因此,它可以用于研究各种健康问题,创立健康学。还能对健康进行分级,用于对健康水平的评定、统计、分析和制定健康发展规划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还经常把健康的含意简化为只表示健康状态好或更好,笔者称其为健康的通俗定义。比如,祝您健康,就是祝您健康状态也或更好。健康长寿,就是既健康状态好又寿命长。

2.2 提出健康学[5]

现实情况是,由于没有健康学,尽管无数人在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而奋斗,却没有明确、系统的科学理论作指导,说不清所做的是否科学。由于没有真正的健康学,人们便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生物学或医学模型、不同信仰,提出了没有明确适用条件和数量规范的各种各样的“健康理论”,使“健康理论”满天飞。很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人无所事从,更说不清从人的整体和长远来看是否真正有效,还是有害。同时还使许多“保健品”大行其道,使很多人上当受骗。

笔者在健康新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康学。其主要内容是:健康学就是除治病以外,对能够增加健康活力、减少伤害因素、使身体活力增加、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发生的各种原理、理论、方法、手段、措施等进行研究、解释、创新、实施的科学。

健康学可分为基础部分和健康模式两部分。

它的基础部分又包括健康新定义(逻辑基础)和基础健康学(生理基础)两部分。健康新定义前面已经说了不再赘述。基础健康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健康状态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健康模式(增活力)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做法要遵循的规律。

因为健康学和医学的对象都是人,而且它们的目的都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所以基础健康学和基础医学中关于人的生命的本质和原理部分是基本相同的。也就是说健康学和医学中有一少部分内容是相同的,这也是健康学定义中,不用“除了医学”、而是用“除了治病”的原因。endprint

基础健康学中的另一部分是以人体宏观整体表征为主的规律。比如人体组织需要营养;一般是越用越强;组织有一定的恢复、修复、再生功能等。这部分内容在医学中不太被重视,但在健康学中很重要。但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和不同人体、不同组织的巨大差异性,这些规律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健康学中最重要的是健康模式(也称增活力)。它是使身体活力增加、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发生的各种方法、手段、措施。内容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采用能增加活力的措施和方法,进行健康管理,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内容很多,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做详细讨论,感兴趣的同志可以查阅笔者发表的有关文章。

2.3 宏观健康学[6]

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两大支柱是健康学和医学。它们的核心分别是增活力(或称健康模式)和治病(或称临床医学)。若不研究增活力和治病的具体内容,只把它们作为参变量来分析健康学和医学的特点、费用、效益和两者之间的关系,这里称为“宏观健康学”。

2.3.1 参变量各自的特点

增活力的特点是:它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时效长,费用低,副作用少,由民众主动去做,受益面广,原则上适用于所有人。它的方法、方式非常之多。缺点是显效慢,针对性差。

治病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见效快,对象是病人,方式是被动的。缺点是费用巨大、且增长迅速,受益面小,有副作用,造成大量医源性疾病。

2.3.2 成本和效益

增活力的成本,除直接用于准备条件、进行活动的费用以外,作为一个事业,还应包括政府的组织领导,相关的科研、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的费用。即使这样,其费用比治病也要少得多。

由于增活力的主要運作方式是给民众讲清道理、教给方法、准备必要的条件,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他们还会互教互学,甚至创造出更好的方法,使许多人长时间受益。

活力增加了,生病的人就少了,节省了治病的费用。而且人们的身体强壮了,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产生巨大的间接收益,因此增活力的总体效益可能极高。

治病的成本,我国2015年的医疗费用是近4.06万亿元,为1991年的50多倍。所以是数额巨大、增长很快、效益不高、而且浪费严重。

2.3.3 两变量的关系

增活力和治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一个企业、生物界、或在解决两地之间的运输等事物中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关系。两者都不能偏废。而现在的情况是由于没有健康学,未重视增活力,使“治病”独大。造成医疗费用数额巨大、浪费严重、恶性膨胀,难以长期维系。即使最富有的美国,也成了“联邦预算的定时炸弹”。

另外,增活力能使大部分人少生病,起到一部分与治病等效或更好的结果。

治疗对增活力的作用。对治好病的人,他们的活力肯定是提高了。不过得益的只是少部分人。而现实中的过度治疗、过度检查、医源性疾病等还会对少部分病人造成伤害。多开药、用贵药、医疗中的大量浪费,增加了国家和人民的负担,有可能导致投入增活力的人力物力减少,对增活力产生负面影响。

2.3.4 我国是开创宏观健康学最有优势的国家

涉及国家的宏观问题,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如理论研究、人才培养、资金分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等。

我国有真正代表人民利益、正在大力推进创新的党和政府。在必要时可以进行顶层设计,从而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大效果。我们党一贯坚持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带领人民去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大事是我党的特色和传统。中华文化中的养生、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论等,都与增活力有内在联系,并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因此,我国是开创宏观健康新时代最有优势的国家。

另外,我国现在是未富先老,确有必要在健康事业上弯道超车,既要保证人民健康、又要使健康费用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创立和发展健康学,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总之,研究宏观健康学,处理好健康学和医学的关系,对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

3 结语

提出了“与现代科技融合的中医发展之路”,希望能开创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医学新时代。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健康学、宏观健康学等有关健康学的一系列创新理论,希望能开创健康学新时代。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人民再努力奋斗数十年,使我国变成经济强国、军事强国、科学技术强国、政治强国的同时,也成为健康强国。

参考文献

[1]邓铁涛,邓铁涛给范振英的一封信,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8月21日第3版。

[2]王国强,以诺奖驱动中医药创新,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10月 8日。

[3]范振英,健康新定义的提出,[J].医学争鸣,2014,5(3):9—12.

[4]世界卫生组织,阿拉木图宣言〔E〕, 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1978.

[5]范振英,健康学新论,[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年7期,137~139页。

[6]范振英,宏观健康学,[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2):61—63.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医学中医药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温胆汤在现代医学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两会聚焦:中医药战“疫”收获何种启示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