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消化道寄生虫防治措施
2018-01-20陈小兰
陈小兰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农业学校,730500)
对羊消化道寄生虫病来说,属于羊群养殖过程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它具有慢性病和消耗性疾病的特征。当羊感染消化道寄生虫病之后,寄生虫会与羊争夺营养物质,进而影响到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果羊持续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下,体内会逐渐形成有害物质,对畜产量增长带来严重损失。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对羊消化道寄生虫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1 羊消化道寄生虫的危害
1.1 吸收畜禽营养 借助于对羊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检查研究能够了解到,当羊感染消化道寄生虫病后,寄生虫会与羊争夺体内营养物质,导致羊出现体型消瘦、生长缓慢的问题,同时还会降低羊群的抵抗力。比如说发现羊存在绦虫病症后,羊的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患上其他病症,甚至会导致羊的死亡。
1.2 消化及吞噬羊组织细胞 羊感染消化道疾病后,可能导致其特殊组织产生分泌消化物,吸收羊体内营养,同时这也会导致羊部分组织发炎会出现坏死的问题,吞噬羊组织细胞,造成细胞发炎、死亡。
1.3 引起组织细胞反应 羊感染消化道寄生虫疾病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羊体内血液和细胞,寄生虫的毒性会对羊健康的身体带来非常严重的刺激,让细胞丧失原本功能。同时在这一现象出现之后,很容易对羊带来机械性损伤作用,导致附近临近组织遭受压迫,另外会让羊血管或其他组织受到损伤,引起羊体发生他们并发症。比如说羊感染包虫病后,体内代谢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对中枢神经和血管正常循环带来影响,导致羊体发生阵法性痉挛或强直性痉挛[1]。
1.4 引入其他病原 羊感染消化道寄生虫病后,很容易对羊的皮肤组织或黏膜带来损伤,这就为其他病原体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条件。所以在进行病害防治的过程中,应当对发病因素予以科学管控,促进防治效果的提升。
2 羊消化道寄生虫防治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导致羊感染消化道寄生虫的主要原因往往是饮用了受到污染的水源,部分中间宿主生存在水里,所以不良饮水习惯常常是寄生虫来源。因此在羊群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尽可能让其饮用自来水或者井水,或者让羊饮用流动的河水,避免羊到不流动的池塘、沼泽、小溪或水渠等地饮水。
其次,应当确保羊群日常饲料的充足,确保饲料中营养成分较为全面,促进羊只自身抵抗力的提升,同时根据防疫流程科学使用疫苗。同时处于羔羊时期的羊只自身抵抗力较弱,感染后很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病情,所以需要在羔羊断奶后进行母子短期分群饲养,防止羔羊染病。
最后,散养羊需要尽量避开低洼潮湿的地方进行放养,圈养应当保存好饲料,避免饲料受到污染。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维持羊舍干燥、通风良好,羊群密度合理,避免过于拥挤,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同时积极做好羊粪便检验,如果发现存在感染寄生虫病的羊时需要对其进行隔离。
2.2 做好定期驱虫
①线虫 针对羊容易感染的各种线虫病都能够选择丙硫咪唑、甲苯咪唑根据羊体重15mg/kg配置为混悬液进行口服;也可选择左旋咪唑根据羊体重8mg/kg进行口服;或者使用阿维菌素这类广谱抗虫药实施皮下注射,选择四氯乙烯按照羊体重0.1mg/kg口服,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②吸虫 对于感染吸虫的羊只,可以选择硝氯酚根据其体重4mg/kg进行口服,每年驱虫两次;当感染情况相对严重的情况下,可选择复方长效丙硫亚砜注射液根据羊体重0.2ml/kg进行皮下注射,每天进行一次静脉注射,持续三天能够起到效果。
③绦虫 针对感染绦虫的羊只,可选择硫双二氯酚根据羊的实际体重100mg/kg,和清水溶解后进行灌服;也可选择氯硝柳胺根据羊的实际体重50~75mg/kg对其进行灌服;或者选择1%硫酸铜溶液根据羊的实际体重2mL/kg进行灌服。如果是针对绦虫的预防,一般选择丙硫咪唑,根据羊的实际体重15mg/kg进行灌服[2]。
3 结语
综上所述,羊感染消化道寄生虫病之后,不但会对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导致其他病症的出现,提高致死率,影响羊群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要对羊消化道寄生虫病的基本类型与活动规律展开全方位的调查,给出有针对性的防止建议,以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羊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