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降火法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2018-01-20孙毅平
孙毅平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45400)
现在兽医临床中,由于西药方便快捷、收效甚速,所以人们都喜欢用西药治疗病畜,而中药需要熬制,且见效慢,在这样的冲击下,中药慢慢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少,但笔者在兽医临床中常常使用中药治疗畜病,却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下面是笔者用滋阴降火法治愈的几例特殊病例及治疗的心得,以抛砖引玉。
1 病例一
合水县店子乡李家咀村李某家奶牛患病一月有余,经多人治疗无效,求治于笔者,据畜主诉,病牛白天一切正常,而夜晚不食精料,经尿检排除酮血症,晚上九点检查发现病牛烦躁不安,心率93次/分,体温40.8℃,汗出身湿,而热不解,呼吸急促,瘤胃蠕动1次/分,蠕动波不全,力量弱,灯下口色发红,舌头干燥无津,鼻镜干燥,鼻息烧手,根据以上症状,笔者诊断为阴虚火旺之症,用中西医结合予以治疗,西药用:生理盐水500ml×4瓶、注射用四环素粉针0.5g×12支,一次静脉注射;中药用;当归80g、熟地100g、丹皮60g、茯苓 60g、泽泻 60g、山茱萸 40g、知母 40g、盐黄柏 50g、地骨皮 50g、胡黄连 40g、肉桂 10g、砂仁40g、白术 40g、黄芪 60g、炙甘草 40g、生地 40g、丹参 60g、神曲 100g、山楂 40g,共煎灌服,临走时,嘱咐畜主,见效后,效不更方,再灌服本药两副,几日后无音讯,经回访,畜主非常高兴,说只灌一副,诸症皆消,病牛痊愈。
体会:①此病例迁延日久,在多人治疗过程中被诊断为感冒,使用了大量的中、西药解表发汗,解热镇痛,而使病牛大量发汗,造成阴虚,笔者方中用知柏地黄汤加生地、丹参滋阴降火,而救真阴,辅以地骨皮、胡黄连而清虚热,少佐肉桂以引火归元,更以黄芪、砂仁、白术、炙甘草、山楂、神曲健脾胃消食,砂仁以防过多粘腻之药伤胃,诸药合用,正符此牛之病症,而取效甚速。
②人皆言,中药药效太慢,但在这个病例的治疗过程中,却效不旋踵,如汤泼雪,可谓笔者临床治疗中使用中药取效最好最快的一例。
2 病例二
合水县西华池镇朱家胡同村邵某来诉,其饲养的一头奶牛进食、饮水一切正常,每天挤奶三次,凌晨、中午奶量不变,唯独晚上奶量下降,求笔者诊治,此牛,外貌及精神状况尚可,体温38.5℃,瘤胃蠕动2次/分,力量稍弱,反刍嗳气正常,鼻镜干,舌苔薄,舌质红,询问畜主此牛晚上是否出汗,畜主诉晚上出汗,尤其是挤奶时,则大汗淋漓,根据以上症状诊断为阴虚,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用:5%氯化钙250ml×2瓶(氯化钙静脉注射时与氯化钠、葡萄糖混合使用,使其浓度降到 2%以内)、25%的葡萄糖 500ml×4瓶,10%的氯化钠500ml×1瓶、5%葡萄糖氯化钠500ml×2瓶、10%安那咖 10ml×3支,10%维生素C 10ml×10 支、2.3%维生素 B1 10ml×5 支,静脉注射。
中药用:当归 50g、熟地 50g、丹参 50g、玄参50g、泽泻 40g、山茱萸 40g、茯苓 40g、丹皮 40g、煅龙骨 80g、煅牡蛎 80g、地骨皮 40g、胡黄连 40g、黄芪 50g、甘草 30g、山药 50g、麻黄根 30g,共四副,水煎,每天一副,内服。
再用以上西药静脉注射一次,当病牛服完中药后,则晚上汗止,奶量基本恢复到正常。
体会:此牛由于阴虚出汗,因汗奶同源,而使奶量下降,在挤奶时,病牛出汗加重,有缺钙症状,故西药用糖、钙以治其标,而用六味地黄汤加丹参、玄参以滋阴,煅龙骨、煅牡蛎、麻黄根敛汗止汗,地骨皮、胡黄连清虚热,黄芪、山药健脾固表,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滋阴降火止汗的功效。
3 病例三
合水县西华池镇雷家坡张某家一13月龄奶牛患病,辗转数人治疗而无效,求治于笔者,此牛精神不振,被毛粗乱,鼻镜不润,食欲减退,口干,舌红无苔,粪便干燥,体温39.8℃,心率72次/分,畜主诉此牛已患病一月有余,最初诊断为感冒,经打针输液,有所好转,但未痊愈,后经数人治疗,开始用药都有效,但一停药,其病如故,体温一直维持在39-40℃之间,而不能恢复到正常,笔者根据畜主所诉与临床诊断,断为阴虚而发热,药用:当归 80g、熟地 80g、丹皮 50g、山茱萸50g、茯苓 60g、泽泻 50g、砂仁 40g、玄参 60g、肉桂10g,共三副,水煎服。
三副药用完后病牛体温恢复到38.5℃,其余症状皆大有改善,效不更方,再用上药两副而痊愈。
人们在临床中只要遇到发烧病例,不管病因如何,则会首选西药解热、镇痛,方便、快捷,大部分病例都会好转治愈,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则由于这类药长时间重复使用,按中医的辨证观念来说,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伤正气、伤阴,此病就是由于多人重复使用解热镇痛药,而使其正气受伤,阴液耗损而发热,经用六味地黄汤滋阴降火,玄参统泻六经之虚火,砂仁健胃,少佐肉桂以引火归元而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