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和防治措施
2018-01-20卜三平
马 博 卜三平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库尔勒 841000)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引起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的病原,PRV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中猪疱疹病毒Ⅰ型[1]。该病毒具有“噬神经性”,常沿神经干传播,在猪的脊髓和大脑中出现,这与病毒的TK基因有关;常伴有发热、脑脊髓炎、繁殖障碍等典型症状。猪是自然界中PRV的唯一宿主[2],猪感染PRV后能引起脑脊髓炎症、自身发热,常引起妊娠母猪流产和仔猪死亡,且仔猪死亡率偏高,甚至有发病无一幸免的可怕程度[3];牛、羊、犬、猫等多种动物感染PRV后,还会出现奇痒症状(猪除外)。PR在全球范围流行,根除难度大[4],易感动物感染PRV后,会终生带毒,存在“不可逆转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之列为B类动物传染病,我国将之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5,6],是进出口贸易的必检项目之一。
PR最早于1813年在美国被发现,1912年被定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我国最早报道该病是在1947年,20世纪60年代该病毒出现流行,2011年我国曾大面积暴发该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自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制定并启动了根除PR的计划。欧洲国家和我国均采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蛋白抗体ELISA检测法对猪群进行监测,以达到预防PR和净化猪场PRV的目的[7,8]。我国在《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中将PR列为优先防治的动物疫病之一,也是种畜禽净化的重点疫病之一,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所有种猪场都要达到净化PR标准。
1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
1.1 临床诊断方法
1.1.1 流行病学方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说:“科学证明疫苗不能清除病毒,只能阻止临床症状的发生。”PR虽然在各季节均可发生,但冬季多发,潜伏期为1周左右。妊娠母猪感染PRV后,常出现流产、木乃伊胎、弱胎甚至死胎;PRV感染后具有高度隐性的特点,可持续性感染,耐过的母猪可呈潜伏感染,长期带毒,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9]。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PRV后,可100%致死;断奶仔猪感染PRV后,死亡率可达20%。
病毒可在被感染动物的外周神经定植,常呈现终生潜伏感染,动物免疫力降低或受到刺激时,PR会再次暴发,而温暖季节的PR发病率较低。
1.1.2 临床症状
感染PRV后,公猪常表现为睾丸肿胀、萎缩,或者“一大一小”,严重影响种用价值;后备母猪和空怀母猪常表现返情率明显提高,影响繁殖效率;妊娠母猪常出现配种困难、流产、早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受胎率下降、精神不佳等;日龄较小的仔猪常出现发热(40℃以上)、呕吐、拉稀,严重时出现共济失调、角弓反张、呼吸急促等症状,死亡率最高可达100%;育肥猪常为隐性感染,症状轻微,临床症状不明显[10];多数发病的猪只伴有呼吸困难、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等症状。
1.1.3 病猪解剖特点
感染PRV的猪群发病的共同特点是脑、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和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脑膜表面充血和脑颅腔、脊髓腔内积液的现象。肾脏颜色为土黄色,表面有出血点;有的脾脏除水肿外,还伴有针尖状坏死点;解剖发现,病猪也易出现肺脏表面出血和扁桃体坏死的现象。感染PRV的猪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炎症。采集病猪的脾脏、肺脏和扁桃体等样品,经PCR鉴定PRV的gE基因和TK基因,多呈阳性。
1.1.4 PR鉴别诊断
集约化养殖带来了猪群养殖空间密集和传染病易群发的特点,也是导致猪群发生混合感染的原因之一,单靠以往的临床症状不易进行区分,给PR的诊断和预防带来了更大的困难,需要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准确判断。PR与猪细小病毒病、猪蓝耳病、布氏杆菌病、乙型脑炎等在流产、木乃伊胎、产死胎症状上相似;与猪肺疫、猪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瘟、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在呼吸道症状上有相似之处;与猪瘟、仔猪水肿病、链球菌性脑膜炎等在神经症状上相似。
1.2 实验室诊断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室技术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子生物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主要利用核酸杂交、PCR等生物学技术进行疾病检测。病毒分离鉴定是诊断PRV最准确的方法,也是诊断方法中的标准方法;PRV的细胞谱较广,用于分离PRV的细胞较多,其中患病猪的脑部的PRV含量较高。血清学试验,如常见的ELISA试验、血清中和试验、乳胶凝集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动物接种试验,如取含PRV的部位制成10%的细胞悬液,冻融几次后离心取上清液,在动物的皮下或者脑部进行接种,上述是实验室鉴定PRV的几种重要方法[11]。其中实验室较常见的是ELISA试验,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相对准确、检测样品容易获得和易从整体上评价猪群的免疫情况的特点,PCR试验因具有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用时短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12]。研究发现,PRV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宿主的免疫系统,干扰其机体产生免疫抗体[13]。
2 净化措施
PRV在猪群中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潜伏天一般为3~10天,易因应激而在猪群中暴发,且妊娠母猪和新生仔猪易感染,新生仔猪在出生后30天内最为易感,一旦感染,死亡率极高。PR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净化PR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不容忽视和懈怠。然而,PR在全国各地区的不同猪场中常有暴发,根除净化各猪场中PR具有一定的难度。猪场出现PR临床症状后,全群可进行弱毒苗紧急免疫接种,有望在1~2周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应在种猪场进行PR的根除计划,发现患病种猪要及时进行淘汰,并实行严格的消毒制度,避免更多猪群感染PRV。
2.1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体系是防控PRV进入猪场的第一道屏障,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并严格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后才可进入场区,建议建设参观通道或者电子显示屏,使外来参观人员不进入圈舍就可观察到猪群的实时情况;严禁在猪场饲养其他动物,也要及时有效地驱散驱赶其他野生动物(如老鼠、野猫和犬等,这些动物容易传播PRV),避免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疾病;出猪台往往是猪场比较容易忽视的地方,要及时对台面和支架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避免微生物在出猪台上的进一步滋生;必须建立清洁生产区和隔离生产区,安排人员打扫消毒,禁止员工出现串区的情况,加强消毒意识,减少各区之间疾病的传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猪场内的用水进行检测和消毒,避免因水而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在规模化猪场,全进全出和自繁自养是有效防控疾病的重要措施,被称为有效的保护屏障。严禁从疫区引进猪只和精液;从非疫区引进猪只和精液前,要做好严格的检测、消毒和隔离工作,避免携带病毒的外来猪群和生物制品进入。科学严格的消毒程序是另一道防止病原菌进入场区的有效措施,应该严格施行。对于病死的猪只要进行类似深埋的无害化处理,有条件的单位可在高压灭菌柜中高温高压灭菌后再进行处理。
2.2 净化原则和方法
常采用基因缺失苗来免疫猪群,通过检测gE抗体的情况监测某头猪是否被PRV野毒感染,及时淘汰感染的猪群。在进行猪群扩群时,必须选用无PRV感染的种猪。国内常使用的控制和净化PR的基本步骤如下:
先检测待净化PR的猪群,然后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猪群,使用PRV-gE基因缺失苗进行免疫;至少每个季度对猪群进行抽样检查或根据猪群大小进行全免,及时淘汰野毒感染PRV的病猪;对检出的健康猪群进行二次检测,提高准确度。
国外多个国家开展了PR根除计划,主要的方案为:检测和清群方案、后代隔离方案、销毁/重建方案[14]。我国也有成功实现净化PR的案例[15,16]。
2.3 种猪和种猪场根除PRV的措施
种猪场是猪场的核心,也是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效益好坏的“缩影”,因此种猪场的疾病预防工作更为重要,尤其是种公猪。对未免疫接种的猪群进行gE抗体检测,及时区分阴性个体和阳性个体,并对阴性个体每半年进行1次PRV-gE基因缺失苗免疫,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确定最佳免疫时间,并及时淘汰阳性个体。逐渐淘汰PRV野毒感染的猪群,最终达到根除猪场PR的目的。
疫苗的有效免疫接种是控制和净化PR的有力保障。对已经免疫过的猪群每3~4个月进行1次PRV-gE基因缺失苗免疫(一般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保证猪群PRV-gE抗体保持高合格率,起到有效抵御PRV感染的作用;每5~6个月进行1次血清学检测,筛选出PR阳性个体并淘汰;与此同时,也要及时淘汰生产性能不佳、免疫耐受的种猪。对欲留作种用的仔猪,在出生后3个小时进行PRV-gE蛋白检测,淘汰阳性个体。对配种前、产前1个月的种猪(母猪产前也要进行检测,以便侧面评价即将出生的仔猪的情况)要进行PRV-gE基因缺失苗的加强免疫;对仔猪进行全免,以防感染PRV。对于新引进的种猪,要严格执行引种检疫的制度,至少隔离3个月,并作ELISA检测PRV-gE蛋白抗体,确实安全才可合群。一般常检测出生后70~100日龄的猪群,因为仔猪PRV-gE母源抗体在65日龄左右降至最低,以此作为调查猪群野毒感染情况的有利依据。
3 小结
PR的净化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常根据PRV-gE抗体检测情况设计并实施净化。结合国内外临床经验发现,净化PR的整体思路是“检测—免疫—淘汰”[17,18],做好监测淘汰。要想做到猪场PR的净化,进行检疫诊断、疫苗免疫、淘汰阳性动物、培养健康动物的综合净化措施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如此才能达到集约化高效健康养猪的目的。PR净化是全世界共同的话题和任务,需要互相合作,目前欧洲有些国家已经达到了净化PR的目的。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如降低猪舍内的氨浓度,保持新鲜的空气,做到既保温又通风,适当降低饲养密度等措施),减少猪群应激,免疫接种PRV-gE基因缺失苗的综合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要按计划严格实施,以达到推动净化猪场PR的目的,并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