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18-01-20尹庄
尹庄
医院图书馆是以生物医学文献及医疗信息为收藏和查询对象,以满足临床医务工作者医学信息服务需要为重点,以促进人才成长、学科建设和技术进步为主要目标的医学信息服务中心。当前,医院图书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利用整体效率不高,同时也存在重视程度不足、馆内人才配置较弱、设施与馆藏文献老旧等问题。尤其是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医院图书馆的服务与利用面临着新的挑战。认真分析问题根源,积极寻求推动和促进医院图书馆健康发展的新办法、新路径是当下医院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深化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近年来,信息化发展催生和带动了一大批新兴技术、新兴产业,信息化更多地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科技体验和生活上的便捷,同样,信息化也加快了知识更新的步伐。对医院而言,信息化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医疗的协同和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医学在实际应用中涉及不同的学科,知识密集度高,需要终身学习,而医院图书馆的核心作用就是为医护人员的终身学习提供可靠保障。及时跟踪前沿医学信息,了解最新医学动态,查询最新医学疗法,为临床医疗、科研提供有力支撑等是当下医院图书馆的重要使命。图书馆服务信息化既是医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信息化发展下的必然趋势。围绕医院职工需求和科研需要,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医学文献资源信息化、数字化,并借助网络为职工提供便捷的信息读取、查询等服务,是推进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职工的知识养成和科研学术能力提升。医院的技术创新、学科发展、科研推进、人才成长等离不开医学知识的滋养,更离不开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支撑,这是医院走向现代化与创新型之路的重要航标。
2 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配置不足
医院图书馆的建设往往依赖于医院领导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目前,医院图书馆建设滞后于医院的发展建设现象比较普遍。图书馆内购置的医学文献涉及面较窄,多为纸质文献,且更新缓慢。馆内信息服务设施陈旧,电子阅览、信息查询功能不健全,在服务上多为人工服务,图书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不高。
2.2 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整体效能有待提升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网络多为局域网,是一个相对单一的信息系统,独立运行,与医院的其他系统并不兼容。医务人员如想阅览图书或进行信息查询,必须到图书馆,这给紧张忙碌的医院职工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同时,图书馆资源的有限性也造成职工阅览文献、查询信息的积极性不高,既制约了图书馆功能的有效发挥,也弱化了图书馆在医院的地位和作用,不利于图书馆的建设与医院的长远发展。
2.3 馆员的个人素质与业务水平亟待提升
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医院图书馆对馆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专业化的知识来助推图书馆的发展。医院图书馆人员除应具备图书馆学、信息学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比较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以及计算机、外语和信息处理的技能,并具有一定的信息采集、分析、加工能力,对医学文献信息内容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行充分揭示和组织的能力,还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信息意识[1]。但当前很多医院仍存在图书馆员配备较弱、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基本上是非图书管理专业出身,甚至一些人员是从临床、后勤等岗位转岗过而来,缺乏应有的图书专业素质,尤其是在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医学前沿信息的收集与掌握等方面知识欠缺,造成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难以有效拓展,服务流程不规范、难规范的现象发生。
2.4 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功能开发欠缺
大多数医院图书馆只注重纸本式馆藏,对电子期刊、电子文献数据库的引进与应用不够,相关的系统开发不足。同时一些医院缺少与高校、市内医院图书馆的互联互通、馆际互借、优势互补的战略思维联系,仍禁锢在自我建设、自我发展、自我使用的故有道路上,阻碍并限制了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拓展空间。
3 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策略措施
3.1 加快医院图书馆硬件建设
推进医院图书馆基础环境改造,摒弃图书馆“沉闷老旧”的设施形象。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及时更换陈旧书籍,优化图书馆流程设计,引入自助借阅系统,配置触摸查询一体机、自助阅览屏,开设多媒体阅览室,实现阅览室在视听化上的提档升级,并设置休闲书吧。为读者提供阅读、查阅资料,上网检索等服务,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喝茶、聊天、上网、听音乐、看电影等[2]。医院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为图书馆配设小型学术报告厅,方便科室成员之间以及学术团队、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以此构建人性化的图书阅览与学术交流环境,为信息服务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3.2 加强医院图书馆信息系统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必须引进先进的数据技术,才能真正提高服务质量[3]。医院应将图书馆信息系统建设纳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框架中进行统筹规划,可适时引入国内成熟、先进的医院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并结合医院的数据中心建设,将其有效融合,形成院内一体化的信息服务网络,方便职工通过院内网络实现信息的查询、检索及相关图书阅览。为适应当前碎片化阅读的趋势,医院可将手机作为移动终端,推进移动图书馆建设,力求为职工提供高、新、快、准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在APP客户端连接数据库资源,方便医护人员无论是开会、出差还是外地调研都可随时随地检索图书馆资源,也可以设置子菜单,通过点击此菜单就可以跳转到电子资源整合的平台进行访问[4]。图书馆可同时借助客户端分层次为职工推送荐读书目,并开展对书目文献信息的需求问卷调查,了解临床一线需求,以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实现图书信息服务的便捷化、个性化,深化信息服务内涵。
3.3 重视和加强图书馆人才建设
面对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要切实转变图书馆在医院只是配角的观念,重视图书馆的人才建设与培养。针对医院特点,充分发掘现有人员潜能,着重塑造和培养馆员的知识结构层次,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入或培养能够适应新时期医院发展需求的医院图书馆人才,使之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医学图书文献检索能力,以及信息的获取、分析、判断与加工能力,为更好地为临床诊疗与科研提供优质服务。
3.4 全面树立为临床科研服务的主体导向
医院图书馆应切实承担起为临床科研服务的职能,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转变服务理念,积极主动介入到临床科研工作中来。如图书馆员可以通过OA 协同办公系统进入专项业务,了解到医院的科研项目,并主动参与课题查新、定题服务、学术交流和讲座[5],以突出服务的针对性和个性化。瞄准医院学科特点和重点发展方向,及时调整文献收藏方向和收藏重点,并主动向临床一线发布医学动态信息。可针对医院某一学科领域开展专题读书报告会、分享经验,或不定期举办读书沙龙,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同时针对实际科研需要,开展文献检索、数据库应用等培训,提高临床一线人员的文献查询检索能力。也可借助微信平台,建立以文献咨询、检索、专题讨论、学术科研慕课分享为主的专有学术圈,形成图书馆与临床的良性互动。
3.5 加强馆际合作以提升信息综合保障水平
医院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和信息支撑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院的医疗科研创新能力,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体现。要提高医院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一方面需要强化自身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国内医学文献信息服务专业机构,以及高校、知名医院的图书馆等之间的馆际合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建立图书馆资源共享联盟,借助互联网实现馆藏资料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有力提升图书馆的综合信息服务水平。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医院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带来的巨变,这决定了医院图书馆必须走信息化服务创新之路。对此,医院要有清醒的认知,更要有敢于改变、善于应变的思维和魄力,以及时发现信息化服务中的问题和不足,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提高,这样才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永葆创新的动力,实现职工与医院的互促共进,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