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8-01-20于月辉王晓昕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6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研究组

于月辉 王晓昕 李 潞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发心肌坏死,患者多伴有剧烈胸骨后疼痛,常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休克,严重时会危及生命[1]。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受困有心肌梗死,我国每年新增患者高达50万,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2-3]。护理作为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内容,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文旨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同意参与研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和精神交流障碍患者。研究组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25±3.47)岁。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平均(60.78±3.59)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以对比分析。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由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严格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心率,根据其临床表现对症治疗。

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①组建专业护理团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身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患者入院之际向其讲解医院概况、医护人员,告知住院期间注意事项;②心理疏导,患者长时间忍受病痛,难免会有负面情绪,多与其进行沟通,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从医学角度为其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知识及护理要点,闲暇时间播放轻音乐,转移其注意力,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耐心聆听,为其答疑解惑;③生活护理,保持平卧位,锻炼患者床上排便能力,确保其排便通肠,同时为其按摩清理,以免出现压疮和感染问题;④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建立患者档案,详细记录血压、脉搏、心率、疼痛程度及频率;⑤用药指导,严格按照医嘱给药,告知患者药物剂量、服用时间、有无不良反应及功效,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同时可让家属进行监督;⑥健康教育,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根据患者需求,调整护理方案,制作健康手册,详细记录病情病因临床症状及护理要点,组织患者及家属进行学习,便于其从严要求自己,同时家属也可弥补护理工作的不足,打造全方位多样化护理模式;⑦其他,组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于午后进行适当运动,饮食以清淡粗纤维食物为主,禁辛辣油腻食物,禁烟酒及含咖啡因的饮品。患者出院后进行追踪服务,每周电话访问,每月走访,指点患者日常不良行为,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其到医院复查就诊。

1.3 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护理有效率:显效,患者心功能指标恢复正常,胸闷和胸骨后疼痛问题完全消失;有效,患者心功能指标趋于正常值,临床症状得到极大改善;无效,患者病情有恶化倾向。组织患者就护理满意与否开展问卷调查,(90~100)分即非常满意、(75~89)分满意、(60~74)分一般满意、(0~59)分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观察患者并发症(乳头肌功能障碍、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情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本文涉及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用(±s)、(%)表示计量和计数资料,用t 和χ2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若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有效率:研究组显效24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有效率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0.48%,其中非常满意18例、满意14例、一般满意6例、不满意4例;对照组73.81%,非常满意7例、满意10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意11例,组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健康知识考核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研究组评分为(89.32±4.87)分高于对照组(752.36±5.49)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19.05%(8/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13±1.32)d短于对照组(16.58±1.14)d,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常见急重病症,中老年民众是其高发群体,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渐严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之增多,当前临床医疗时多配备相应护理干预,以提高预后。常规护理多是遵从医嘱为患者提供基础医疗服务,无法满足患者多样化护理需求,疗效欠佳,为了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当前医学界推崇临床护理路径,将护理工作流程化、合理化、规范化,科学管控病程进展的全过程,打造专业医护团队,在实现最佳护理效果的同时,降低医患双方成本,节省医疗资源,推动医疗工作顺利进行[4-5]。

本文旨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掌握率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患者住院时间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与韩月[6]《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一致,即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还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情况,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专业护理团队,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其责任意识,便于护士将被动护理工作转化为主动,设置病患意见箱,由专人整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就前期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便于护士从严要求自己,打造安全高效的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营造护患和谐新局面。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工作时可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其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可临床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急性研究组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