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旱丰产多抗冬小麦新品种—陇育9号

2018-01-20施万喜孟建军刘自成

麦类作物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陇东保苗抗旱

施万喜,张 成,孟建军,刘自成,杨 虓,乔 岩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甘肃西峰 745000)

陇育9号(原系号0526-1-1,区试代号陇育0526)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以高代品系9419-8-3作母本、晋太170作父本,于2005年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多年多点产量、抗逆性、适应性鉴定选育而成的抗旱丰产多抗冬小麦新品种。其于2018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80004。

1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于冬性、中熟多穗型品种。全生育期264~283 d,幼苗直立,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春季返青拔节快。区试中株高78~129 cm。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穗纺锤型,结实性好。穗长芒、白壳、无茸毛,护颖卵形,颖肩斜肩,颖嘴鸟嘴型。区试平均有效穗数495.75万·hm-2,穗粒数37.6粒,千粒重36.0 g。籽粒白色、角质。根系活力好,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籽粒饱满度好。

2 产量表现

在2013-2015年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中,12点次试验中,7点次增产,增产点率58.3%;平均产量4 623.00 kg·hm-2,比对照陇育4号增产0.3%~15.3%,平均增产3.2%,增产显著,居参试验品种(系)第4位,其中2014 年在甘肃西峰试点产量最高,达到6 626.25 kg·hm-2。在2016-2017年度甘肃省陇东片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040.35 kg·hm-2,比对照陇育4号平均增产7.6%,居参试品种第4位。2015-2017年在甘肃庆阳市西峰区、镇原孟坝、华池王嘴子等地生产示范7.34 hm2,平均产量5 037.30 kg·hm-2,比当地主栽品种平均增产12.51%。

3 抗病性

陇育9号2013-2015年在甘肃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抗旱性1~2级,抗寒性1级,抗青干1级,抗旱抗寒、抗青干性强。抗(耐)病性较好。经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2013年在兰州温室及甘谷进行条锈菌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的病级/严重度/普遍率表现为3/20/30,成株期对水4、贵22-9、条中32号、条中33号和混合菌分别表现为3/10/10、3/10/40、3/20/50、3/10/50、3/10/40。该品种苗期、成株期对供试条锈病菌系表现中度感病,但具有慢条锈性,高抗黄矮病。

4 品质表现

2017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容重831.0 g·L-1,蛋白质12.96%,湿面筋26.5%,Zeleny沉淀值25.0 mL,吸水量60.9 mL·100 g-1,稳定时间1.8 min,最大抗延阻力126.0 E.U,延伸性伸157.0 mm。该品种属于中筋品种,适于制作馒头、面条等食品。

5 适宜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适宜在甘肃陇东冬麦区旱地及宁夏固原等地推广种植。耕地前施用优质有机肥6万~7万kg·hm-2,底施尿素150.0 kg·hm-2和P2O5150~225 kg·hm-2。播期以9月中、下旬为宜,播量山区保苗350万~375万株·hm-2,塬地保苗300万~345万株·hm-2,肥力较差地块可适当增加播量。返青后及时追施尿素150.0 kg·hm-2,以促进分蘖成穗和结实。生育期注意防治病虫害。生育后期开展“一喷三防”,增加粒重,多雨年份注意防倒伏。最佳收获期一般在蜡熟末期至完熟期。

猜你喜欢

陇东保苗抗旱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农业农村部部署冬小麦抗旱保苗工作
扇贝保苗池水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上)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凌海市创建玉米高产示范区技术措施
陇东黄土高原软枣猕猴桃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