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疗效

2018-01-20杨子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5期
关键词:舒巴坦头孢哌酮鲍曼

杨子

在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中鲍曼不动杆菌较为多见, 此病菌会分布在体表、空气、呼吸道以及胸腔中, 是非发酵类革兰阴性杆菌中的一种[1]。老年患者多伴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肺心病等, 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明显下降, 部分患者需要呼吸机辅助治疗, 进而极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现今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检出率逐渐增加, 成为难治的细菌[2]。本文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取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效果作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选取64例来本院就诊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 依据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及实验组, 各32例。参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0∶12;年龄65~79岁, 平均年龄(68.59±4.57)岁;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18∶14;年龄66~78岁, 平均年龄(68.79±4.16)岁。所选取的患者均经痰培养结果确认, 均符合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按照《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中的要求进行诊断。参照组行头孢哌酮舒巴坦(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 取3 g头孢哌酮舒巴坦与100 ml浓度为0.9% 的氯化钠溶液充分混合, 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每8小时注射1次。实验组行替加环素(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 首次取100 mg替加环素对患者进行治疗, 之后取50 mg剂量的替加环素对患者进行持续治疗, 治疗2次/d。将替加环素溶解于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 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方式同参照组一致, 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行痰液病原学检验,其步骤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使用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对病原菌进行鉴定, 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使用Sysmex 2100和Olympus AU5400仪器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WBC、PCT、CRP水平, 临床治疗效果, 细菌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参考文献[1], 分为显效、好转、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WBC、PCT、CRP水平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WBC水平为(6.01±3.15)×109/L、PCT水平为(0.25±0.22)g/L、CRP水平为(3.87±2.64)mg/L;参照组患者的WBC水平为(7.98±3.20)×109/L、PCT水平为(0.79±0.59)g/L、CRP水平为(9.32±4.15)mg/L;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4818、4.8512、6.2681, 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中显效18例、好转13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6.88%(31/32);参照组中显效14例、好转10例、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75.00%(24/32);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354, P=0.0118<0.05)。

2.3 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比较 实验组中细菌清除的患者有30例, 清除率为93.75%;参照组中细菌清除的患者有22例, 清除率为68.75%;实验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5641, P=0.0104<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中发生恶心的患者有1例, 谷丙转氨酶(ALT)升高的患者有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2/32);参照组中发生恶心的患者有3例, ALT升高的患者有2例, 腹泻的患者有3例, 皮疹的患者有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3%(9/32);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1,P=0.0203<0.05)。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导致肺炎发生的重要病菌。现今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3,4]。鲍曼不动杆菌出现多重耐药的情况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有关, 具有相对复杂的机制。鲍曼不动杆菌可分解出碳青酶烯酶和β-内酰胺酶[5]。舒巴坦药物对β-内酰胺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可杀死不动杆菌。替加环素可与核糖体结合, 对肽链的延伸具有阻滞作用, 进而对细菌蛋白合成起抑制作用[6-10]。以上两种药物单独使用均会出现严重耐药性, 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明显减少耐药性发生, 可有效的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7]。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WBC、PCT、CRP水平均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4818、4.8512、6.2681, 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 96.88% 高于参照组 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3354, P=0.0118<0.05)。实验组细菌清除率93.75%高于参照组6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5641, P=0.0104<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参照组28.1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1,P=0.0203<0.05)。证实两种药物联合使用, 明显提升了治疗效果, 控制了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 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采取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 得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对病菌具有较高的清除率, 临床上还需加强对此病菌的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舒巴坦头孢哌酮鲍曼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喜庆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