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制度无作为的原因及改善措施
2018-01-19刘国云
刘国云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就需要对内外环境给予精准和有效调整,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内控制度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出现了很多内控制度不作为的现象,这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内控制度无作为的原因及改善措施进行相关浅析,以期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仅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控制度;无作为;原因;措施
企业的内控制度是指由企业的董事会和监事会等领导层制定,目的是为了实现对运行中的企业进行积极和有效控制。可以说,每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内控制度,然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种企业内控制度无作为现象非常多,主要表现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设立与实际的一言堂,形式化的资金审批制度以及不按实际程序办事,材料采购中的性价比指标与实际的关系户和老客户等,这些企业内控制度的无作为会严重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一、企业内控制度无作为的原因
(一)淡薄的法律认知
虽然在《公司法》中,我们了解了企业的重大决策都需要召开董事会,但是很多董事长混淆了法人与法人代表之间的区别,误认自己就是法人,对法律知识进行了错误的解释。这种情况虽然看起来比较荒谬,但是其在实际的企业发展中非常普遍。为此,即便公司已经设定了内控制度,但是很少或者不召开董事会,很多情况下都是法人代表进行独裁。这种低级的法人治理观念,不仅践踏了法律,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权力过重的影响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董事长和总经理过于夸大自身的权力,并将其私有化,其经常自负地认为他们说的和想的就是对的,使得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而且当权者在应用这种权力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错误满足,进而强化权力的发挥。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内控制度就形同虚设,使得企业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员工精神被同化
员工本是应该具有自身独立的思想,但是在企业的工作过程中,为了实现较好的团队合作效果,组内员工经常会听从组长安排,而如果组长对于管控制度进行藐视,那么员工也只能服从上级的指示。这种服从意识会使得企业的运营更加“人性化”,具有更好的可调整性,这种氛围作用之下的内控制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四)外部环境的推波助澜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而且有些政府部门理应去帮助企业建立和调整相关的制度,从而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但实际上,很多政府部门迫于工作和感情面子,也很少作为。而且很多政府部门有时为了赢得私利,也会放松监管,这对于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造成了强烈的影响。除此之外,很多新闻媒体对于那些企業领导人行为影响的夸大宣传,也会使得领导者更加狂妄自大。
二、企业内控制度无作为现象的改善措施
(一)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
要想确保企业有秩序的运行和发展,企业和政府部门就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让企业及其员工对于相关法律知识特点是公司法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认知。而且国家的法律部门也应该针对企业的内控制度的实施以及企业运行中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进行立法,明确规定基本的关键的法律流程,从而为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创造有效的法律环境。
(二)加强对领导人和员工的培训和考核
目前,更多的企业都采用了两权分离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经营,为此,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和管控体系,对职业经理人和员工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要能够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强化教育培训在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公司还要对职业经理人进行定期的考核,从而敦促其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道德品行。
(三)能够完善员工的权利和人格
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为此,有效的企业管理内部控制也需要整个团队的共同建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采取分权的组织方式,不要将权力集中到企业的领导人手中,能够让权和利回归到员工的身上,增强员工代表大会的制约权力,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形成有效和平等的企业运行秩序,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践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控制度无作为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们要对其给予足够重视。在对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需要,从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加强对领导人和员工的培训和考核以及完善员工的权利和人格等几个方面去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给予强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凡 丁.本刊主编范军教授系列论文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05):136.
[2] 姜 凌,许君如.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探究——基于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视角[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26-35.
[3] 张继德,刘 卓.我国在美上市互联网企业创始人控制权保护研究——以阿里巴巴实行“合伙人制度”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6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