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管理哲学中“人本”思想的意蕴

2018-01-19朱敬连

南方企业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本企业管理

朱敬连

摘 要:管理哲学是管理学与哲学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中国的管理哲学现状形成了零散的管理理论,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哲学。对于如何建构管理哲学,国内外学者从多个领域出发阐述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试图从中找出管理哲学的一般规律与普遍方法。本文就以企业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企业管理中的“人本”因素,以促进管理哲学的发展。

关键词:“人本”;管理哲学;企业管理

管理哲学在我国的发展

在我国管理哲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也产生了一些关于管理哲学的理论。研究管理哲学,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管理”,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此外对于管理西方各学者还有许多定义,如美国管理学者孔茨认为“协调是管理的本质”等。但是“管理是通过整合组织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技术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而快速地达到组织目标过程”的说法,则为多数人所赞同。

对于“管理哲学”,李兰芬教授认为:“管理哲学不是一套具体的、有形的管理学知识体系,而是一种理论化的智慧,其研究目的主要是承担着对各种管理学知识体系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职能,其直接对象是各种管理学知识的前提逻辑( 或元理论) ,试图以一种多元化的管理学知识形式为理论背景直接思考管理学的元问题,从而把管理哲学作为一种智慧来反思和批判所有管理学知识的逻辑体系 。”广义上的管理实践形成的是社会管理、教育管理、家庭管理等,而狭义的管理实践则仅仅是以企业的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哲学研究。本文则是从狭义的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出发来探索企业管理哲学。

国内的学者认为掌握一套先进的管理哲学才能够正确解析管理活动的根本规律,指导管理实践。然而在中国乃至西方,管理实践总是比管理理论先一步展开,随着管理实践的不断丰富,人们开始在世界观方法论上寻求指导管理实践的基本理论与哲学原理。如何构建管理理论,形成一套系统的管理哲学理论,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结合西方管理理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这一方法显然被国内大部分学者所接受。如成中英教授的“c理论”以及葛荣晋《简论中国管理哲学的对象和范围》一文都有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提取 “人性”问题来阐述管理哲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的因素在企业管理文化中的影响越来越深,对“人性”的管理也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里笔者认为,这里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底层员工,还应包括中高层乃至顶层决策者本身、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客户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管理哲学中的“人本”思想

第一,激励理论中的“人本思想”,以满足职工的需求为基础。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包括人、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等要素。但是传统的管理往往重视物质的因素,而忽视人的主观因素。现代企业领导者必须要认识到人的因素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因为主观能动的人是无法被在市场上能随意买到的物品所替代的。只有更重视人的作用,企业才能拥有不竭的竞争优势与地位。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现代企业领导者必须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企业经营的激励理论。所谓激励,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人都切实感到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自觉地努力工作 。对于职工的需求,笔者赞同余惕君在《现代企业领导一书》中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划分方法结合我国企业制度与管理现状把职工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等五类,企业管理应该把满足职工需求同现代企业目标相结合,研究把握职工心理需求的变化发展规律,更好地发挥劳动者的内在动力。此外,良好的激励政策也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这里引进西方管理学派中麦格雷登的X-Y理论,对员工的激励方式除了外在的物质奖励之外更应该给予员工工作本身的内在奖励,通过给予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使其担负更多的责任,从而促进员工做出成绩,实现其自我满足的要求。

第二,全球化复杂背景下企业决策者的权变应对。企业的生存经营离不开领导者、决策者的决策,在全球化深入开展的今天,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是否正确,错误的决策会使企业经营失利甚至倒闭,相反正确的决策也许可以使即将倒闭的企业绝处逢生,使经营良好的企业兴旺发达,所以决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而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化时代环境下,人力、物力、财力在不断变化,信息、机会等影响成功的因素也会稍纵即逝,因此企业家本身的创新能力与精神、决策方式与手段越来越受到时代的关注和社会竞争的考验,因而要求企业家进行权变管理,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站在系统与整体的高度,管“权”抓“变”,时刻关注组织内部环境、人员特性以及组织外部环境变化特点,及时调整,灵活变通。同时,企业决策者在权变管理中要以联系、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开阔视野,创造出更大的管理成效,重视企业员工的人性诉求,做到“人本”与“物本”有机结合,从而走出管理理论丛林。

第三,以市场客户的需求为一切经营活动的前提,整体把握企业决策者、基层员工、市场客户的关系。企业生产的最终目标是市场客户。市场经济刺激企业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在市场导向阶段,这一时期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人的消费需求不仅限于单一的生产生活或者生存资料的消费,而是变得多元、多样化,所以企业必须十分了解市场,主动调查用户需求,建立及时的市场信息反馈机制以及优质的售后服务,听从用户的意见,树立长远观念。哲学原理的时代性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提出新的问题,消费者的消费趋势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由生存资料的消费更多地转向享受和发展资料的消费,消费结构产生了变化。另外,消费者的消费对象与消费行为也是企业应不断关注的,在特定时期或者特定地区的消费,如养老地区发展灰色产业等。因此上述中运用权变思想以及系统论整体把握企业管理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应该把市场客户一并纳入企业管理中来。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认为,“企业是由人构成的、由人运营的,并为人服务的系统,企业必须在进行产品的生产、服务和分配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给参加者以自我实现的机会,与参加者的自由意志相结合,发展其创造力,由此来实现系统本身的成长和发展”。动态的企业系统是“在相互作用的变化中发生个体和整体的变化,并创造着个体和整体” 。这一理论阐明了企业管理应该重视“人本”因素以及领导者、决策者、员工间的相互关系。因此,现代的管理系统管理观念应更多地考虑市场客户的需求,树立“企业——市场、企业内部成员——外部市场客户”的全局观念。

结语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到管理过程学派到权变理论及其应用经验告诉我们,一味地引进西方企业的“物本管理”即始终以人的物质诉求为管理手段,最终导致的是员工幸福指数的下降,消极懈怠以及不公引发的企业管理和社会乱象等。随着“人”的重要性在管理地位中的不断增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学界以及企业家将目光更多地转移到人的人性诉求身上,向中国的传统思想与古代学说寻求帮助,如儒家的“以人文本”思想、古代的五行说、易经、道家的“无为”等,使得国内对管理哲学中的“人本”因素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并产生了关于管理哲学的一系列理论。管理理论中除了外部管理还包括自我管理,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始终离不开“人”“人性”这个重要核心问题。此外,一个优秀且运转良好的企业必然有着良好的企业文化,上至领导层下至员工,职工的需求要能达到良好的满足与实现,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实现自身的生存发展需求,这些都同样绕不开“人本”。如果以满足人的人性诉求为出发点,那么人的物质诉求则成为满足人性诉求的保障与手段,因此笔者认为对“人本”与“物本”有机结合的深入研究將会成为“管理”与“哲学”的相互内在连接即“管理哲学”的重要推动。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兰芬,王永明.论管理哲学的学术视野及其功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04).

[2]葛荣.简论中国管理哲学的对象和范围[J].哲学动态,2007(02).

[3]成中英.C理论、C原则与中国管理哲学[J].管理学报,2014(01).

[4]泰罗. 科学管理原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人民出版社,1972.

[6]朱光磊.中国管理哲学的困境与出路[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2(04).

猜你喜欢

人本企业管理
人本计算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文本”向“人本”转换探究
浅议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数学教学中打造精彩课堂探析
八戒审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