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分期治疗中风的研究进展

2018-01-19孟沙沙周震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风针灸

孟沙沙 周震

摘要:中风为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中风患者康复过程中,由于所处阶段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病理机制也有所不同,故针灸治疗过程中不应采取相同的、单一的取穴方法,应倡导临证分期治疗,针对不同时期有所变化。

关键词:针灸;中风;分期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11-0085-03

中风又被称为“卒中”,临床上包括脑梗死与脑溢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中风的发病人数增多,发病人群由老年化转向年轻化,并且根据病变位置与范围的不同,中风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1]。现代康复技术在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恢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而传统医学治疗中风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中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确实,值得肯定。近些年针灸医家根据中风的病因病机进行研究,并且通过临床实践,在中风病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笔者就近3年来针灸治疗中风的进展综述如下。

1 针灸分期治疗中风病

临床上习惯将中风病分为3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1.1 中风急性期 刘竞雄[3]将60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予以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即口服阿司匹林,等张0.9%氯化钠输液,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并在此基础上取患侧合谷、外关、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及病灶同侧颞三针,并配合四神针平补平泻法针刺治疗,每日针刺1次,每周5次;对照组仅予以现代医学常规治疗,2组治疗持续2周,并观察2组治疗效果。通过美国国家卫生院脑中风量表、功能独立量表脑中风生存治疗量表等量表指标及双侧颈内动脉血流量等仪测指标等评价标准对比2组疗效,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说明此针灸方案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中疗效确凿。毕立平[4]选择112例中风急性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并根据情况予对症及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灸(取穴:人中、神庭、天池、百会、阳池等穴)联合汤药治疗。根据治疗前后患者评分提升水平作为疗效指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3.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该针灸配合中药联合疗法对中风急性期有确实疗效。赵涛等[5]将中风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和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传统针刺治疗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组给予舌下针刺治疗联合脑心通胶囊,每组脑心通胶囊口服40天,针灸皆为2日1次,共治疗20天。根据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判定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78.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肢体运动、言语、吞咽功能等积分皆明显高于治疗前,证明舌下针刺治疗中风急性期的肢体功能障碍及假性球麻痹疗效确切。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对于中风后急性期大都以醒神调神,疏通经络为主,此时患者神志恢复,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经络刺激可以改善大脑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此外,有研究表明对于缺血性中风针刺时间介入越早越好,对于出血性中风针刺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故笔者认为对于中风急性期患者要把握好治疗时期,以免错过最佳治疗阶段。

1.2 中风恢复期 许昱玲[6]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6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温针灸疗法,取穴颞三针、臂臑、肩髃、曲池、合谷、足三里、梁丘等穴,其中足三里、梁丘、曲池、臂臑予以温针灸,对照组同上取穴,以同上四穴予电针治疗,2组其余穴位皆采用平补平泻法常规针刺治疗。每周5次,治疗6周,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及Fugl-Meyer运动能能评分法等量表评定疗效。2组治疗后对比治疗前皆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更有优势。聂仁亮等[7]观察观察组及对照组共225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肌注脑活素、静注胞二磷胆碱,观察组取患侧水沟、地仓、手三里、极泉等穴,配合同对照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3%明显优于对照组79.65%,说明针灸治疗在该病恢复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宋毅等[8]对陆氏针灸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治疗中效果进行临床研究,将84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针灸组给予陆氏针灸(取百会、风池、曲池、八邪等穴捻转补泻配合电针刺激)联合基础康复治疗,对照组只予以基础康复治疗。2组各治疗4周,并随访5个月,通过运动功能评分、感觉评分、肌张力、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评价疗效,发现针灸组相较于对照组,疗效更为明显,得出结论,认为陆氏针灸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及生活治疗的改善的效果确实可靠,值得推广。 张争昌等[9]采用头、体针相结合的疗法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及言语功能障碍,不能握拳者以局部阴经穴位为主,取大陵、内关等穴,手掌不能伸张者以局部阳经穴位为主,取阳溪、外关等穴,并配合温针或电针;曲肘不利以肘关节阴经穴位为主,取尺泽、曲泽,肘关节伸张不利取其阳经穴位,如天井、消泺等;言语障碍取金津、玉液速刺不留针,加舌三针配合头皮针治疗。张争昌临床数十年,以该法治疗中风病恢复期取得了不俗的疗效。赵芝婷等[10]观察针灸联合西药对中风病恢复期的疗效,取患侧水沟、颊车、地仓、臂臑、手三里、伏兔等穴毫针针刺,每10 min行针一次,共30 min,每周行6天。临床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用西药的80%。

中风恢复期多为虚实夹杂,当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取穴方面也应综合考虑,如上述治疗中张争昌根据患者情况采用局部阴经阳经辨证取穴做到了此点。头乃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纵观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中,头针的选取不容小觑,且如果头体针配合应用则效果较佳。

1.3 中风后遗症期 张华[11]将351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9例及对照组172例,对照组只予以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取穴哑门、廉泉、百会、风池、水沟等穴根据患者临床状况调整疗法。2组持续治疗40天,观察2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18%明显优于对照组83.14%,证明两种疗法对中风后遗症的症状改善都有一定效果,且治疗组的疗效更佳。黄健[12]对温针灸加电针在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进行临床价值分析,取穴气海、足三里、合谷、百会等穴,对照组于以上穴位进行温针灸,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三阴交、合谷、血海、肩井电针治疗。2组治疗1月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电针疗法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后遺症的症状改善。柴丰超等[13]用火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取穴肩髃、外关、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及局部阿是穴。每周3次,治疗4周后根据肌张力、CSI量表等指标,显示火针疗法对比传统的毫针针刺治疗有明显的优势。郭威堂等[14]根据醒脑开窍法取穴内关、三阴交、人中,配穴极泉、委中、尺泽,与平补平泻法取同穴对比中风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醒脑开窍法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平补平泻法的60%,证明醒脑开窍法在中风病后遗症中的疗效肯定。谢文娟[15]分析刃针对中风后遗症肢体痉挛患者的疗效,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用刃针对患侧肢体痛点、粘连点、硬结点及肌肉附着点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取穴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且各项量表指标都具有明显优势。证明刃针疗法对该病肢体痉挛有确实的疗效。魏超博等[16]观察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治疗组取中脘、气海、下脘、关元、滑肉门等穴,并根据临床症状加减穴位,常规体针组取肩髃、手三里、曲池等穴,治疗40天,观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80%显优于对照组60%(P<0.05),说明腹针治疗相对于常规取穴有明显优势。魏歆然等[17]研究认为三才配穴在中风病后遗症的症状改善上有一定的优势。丁璇等[18]取穴关元、三阴交、气海等穴进行热敏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期尿失禁取得了确实的疗效,相对比普通温灸有明显的优势。孙刚毅等[19]研究“老十针”(上脘、中脘、下脘、关元、双侧天枢、双侧内关、双侧足三里)配合常规针刺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期的半身不遂等症状,发现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针刺推拿治疗,疗效肯定。袁雷等[20]观察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认为该针灸疗法相对比常规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病久体虚,气血亏虚,故取穴方面应注意调和气血,阳明经乃多气多血之经,为治疗中风病的必选之经。综上可以看出无论大家采用何种针灸疗法,选穴方面均离不开阳明经穴。“治萎独取阳明”,选取阳明经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中风期的恢复。

2 小结

中风病的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并且容易导致多种后遗症及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21]。因此中风病的防治是我们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中风偏瘫分期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病理机制也完全不同,应根据各个不同发病特点用不同方法来治疗,充分了解瘫痪的发病机理,因势利导,在相应的相对恢复期之内,提倡早期治疗。分期治疗中风既有传承又有创新,避免了在中风治疗上呆板单一治疗。综上不难看出针灸分期治疗中风方法繁多,既有头针、体针、电针、腹针、火针、刃针、舌针等,既可单独使用又可配合应用,且都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第一:针灸分期治疗中风虽较广应用于临床,但各针灸方法之间缺乏疗效对照,故应加强对各种针灸方法的对照研究,通过对比选出最适合的针灸方法。第二:在针灸操作中,即使同一穴位,由于操作医师不同,操作手法不同,针刺深度,角度等不同均可导致疗效有差异,故这样不利于针灸治疗的普及,故今后可以加强对治疗此病穴位的特定针刺方法研究,形成统一操作标准进而推动针灸疗法普及。第三、缺乏统一疗效判断标准,上述治疗虽取得一定疗效,但每个人选取的判定量表不同,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故无法判断哪种针灸疗法更优越。

针灸在治疗此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传统医学独特的理论为基础,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在该病的治疗中发挥着无法取代的作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笔者也发现了此疗法的一些问题,这需要笔者努力去克服,相信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针灸分期治疗中风病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针灸分期治疗此病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班东林.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研究综述[J].中医药学报,2013,41(2):112-114.

[2]程燕,丁德光,周仲瑜,等.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8):114-115.

[3]刘竞雄.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针刺疗效评估:一随机、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4]毕立平.针灸配合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6):42-43.

[5]赵涛,赵步长,伍海勤.舌下针刺法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和假性球麻痹9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7,58(2):143-146.

[6]许昱玲.温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偏瘫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7]聂仁亮,刘军.针灸联合西药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4):81-82.

[8]宋毅,裴建,沈维娜,等.陆氏针灸治疗42例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7,12(5):1149-1153.

[9]王颖,张莉君,张争昌.张争昌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3):484-485.

[10]赵芝婷,杨志琴,周建.针灸联合西药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7):196-198.

[11]张华.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8):205-207.

[12]黄健.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0):72-73.

[13]柴丰超,王卫强.火针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6,32(9):35-36.

[14]郭威堂,魏清琳,罗怡婷.“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J].甘肃科技,2016,32(10):118-119.

[15]谢文娟.刃针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疗效及预后影响分析[J].亚太传统医藥,2016,12(19):119-120.

[16]魏超博,马伟.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40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5,30(6):1275-1276.

[17]魏歆然,岳增辉,魏高文,等.三才配穴法的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8):78-80.

[18]丁璇,楚佳梅,包烨华.热敏灸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0):938-940.

[19]孙刚毅,尚子乂,陈军.“老十针”配合常规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29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12):65-67.

[20]袁雷,郭玮华,吴绍华.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8):1436-1438.

[21]吴兆苏,霍勇,王文,等.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12):1123-1149.

(收稿日期:2018-07-10)

猜你喜欢

中风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完形填空专练(四)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Language Abilities
针灸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
中风后偏瘫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