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5例
2018-01-19胡湘玲
胡湘玲
摘要:目的 觀察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时照组各35例,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予以针灸联合肩关节关节松动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月疗效。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FMA)、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的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均明显增加,而肩关节疼痛评分(VAS)则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FMA)、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的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均大于对照组,而肩关节疼痛评分(VAS)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脑卒中;针灸;关节松动术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11-0061-02
肩手综合征(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多表现为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腕关节活动受限、手浮肿疼痛、皮温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机能和上肢运动功能恢复[1]。本研究结合常规针灸推拿和关节松动术,综合干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康复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2]中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符合《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3]中SHS的诊断标准,患者在脑卒中后6个月内出现偏瘫侧单侧肩手疼痛,手指屈曲疼痛、活动受限,皮温升高,单侧局部无外伤感染。为保证研究顺利进行,排除以下患者:年龄≥75周岁者,生命体征未平稳者,合并有精神系统疾病、严重内脏功能不全者,既往患侧有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影响结果观察的骨关节肌肉疾病者。将纳入观察的7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排序,采用计算机随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5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5-75岁,平均(59.6±14.2)岁,脑卒中病程0.5-6月,平均(2.3±0.6)月。对照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59.3±14.5)岁,脑卒中病程0.5-6月,平均(2.5±0.7)月。经SPSS15.0统计软件统计,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良姿位的摆放。针灸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取不同配穴和不同手法,1次/d,每次留针30 min;推拿以滚、拿、捏、揉、弹等手法为主,被动活动肩关节以无痛为度,30 min/次,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关节松动技术治疗,由康复治疗师对患者患侧上肢各关节,如胸锁关节、胸壁肩胛关节、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肘和前臂腕关节以及手部各关节,对各个关节做各个方向的手法松动,手法根据关节情况不同选择适合的级别,Ⅰ级和Ⅱ级主要针对疼痛明显的患者,Ⅲ和Ⅳ级主要针对关节僵硬及活动受限的患者,20 min/次,1次/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FMA),共33项66分,分数越高代表运动功能越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肩关节疼痛评分,总分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剧烈;采用量角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无痛范围内的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和肩关节疼痛比较 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可发生多种并发症,肩手综合征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脑卒中后1-4月,患者主要表现为肩痛和手肿胀,严重者拒绝做肩部任何活动,日久形成关节挛缩,其发生率报道不一,大约在12.5%-74.1%之间[4],这可能与临床观察时各研究人员纳入标准不一所致。本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多认为是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影响血管运动中枢,直接引起患肢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血管痉挛反应,随后局部组织营养障碍导致水肿又引发关节活动受限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受累所致。
临床中对脑卒中患者不恰当的体位摆放或牵拉是导致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本病的防治目前尚无特效方法,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康复手段和现代康复方法均有一定疗效。本病属中医“痹证”、“偏枯”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脑卒中患者久卧气血亏虚,血瘀愈甚,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则见痹痛水肿,末端肢体失荣则见挛缩萎软,治疗当舒经活络,调和气血[5]。针灸推拿通过作用于患者肢体局部,在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方面有较好作用,笔者研究所观察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月后,上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疼痛明显减轻。
关节松动术是康复医学中一项重要技术,也称麦特兰德手法或澳式手法,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在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对关节面进行分离牵引、旋转、滚动、滑动等手法,促进关节液流动,松解粘连组织,增大关节活动间隙,减轻疼痛及增强本体反馈机制,从而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6]。笔者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针灸推拿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明显,疼痛亦进一步得到减轻,尤其是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范围得到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减轻疼痛,提高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怡墨,马素兰.针灸结合红外线穴位照射及康复训练治疗12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15,36(4):195-197.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25-126.
[3]缪鸿石,朱镰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49-150.
[4]孟凡颖,温进.温针灸外关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2014,39(3):228-231,251.
[5]李瑜,许正月.合谷刺结合关节松动术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肩关节活动度的疗效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8):209-211.
[6]满益品,王礼,朱艳.关节松动技术结合向心性加压缠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5,30(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