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2018-01-19郑海霞
郑海霞
物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概念性,成为学生“不欢迎”的学科.开展物理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下面以“浮力”为例,探究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一、优化导入方式,有效导入新课
一个有效的导入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快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对于接下来的探究学习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积极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浮力”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这样的画面:一人将石子投入水中,发出“扑通”的声音,石子沉到水底;一艘大船在江中行驶,浮在水面;鱼儿在水中上下游动.然后我提出问题:大船的重量要远远大于石子,那么为什么大船能浮在水面,平稳地在江面上行驶呢?鱼儿又为什么能在水中上下游动呢?这些画面蕴涵了哪些知识?学生根据常识回答:是由“浮力”造成的.接下来,我指出:浮力有着无穷的魔力,那么到底什么是浮力呢?产生浮力的原因是什么呢?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又是什么?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你们能对刚才的多媒体中呈现的情境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浮力、感受浮力的奇妙之处吧.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先为学生创设了涉及浮力知识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明确学生的探究方向,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时,借助实验引导学生探究,能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探究“浮力”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筒、乒乓球、水,将乒乓球放入了量筒中,并让学生思考:在不把量筒倒过来的前提下,如何将乒乓球取出来?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就有学生回答:将水倒入量筒中,乒乓球就会浮上来.我按照学生的方式进行操作,取出乒乓球,并对学生进行表扬.我将乒乓球拿到手上,然后松手,乒乓球开始下落,另一只手将乒乓球拖住.我让学生对比这两种情境,思考其中的原因.学生对乒乓球进行受力分析,在手上的球受到手對乒乓球的支持力.接下来,我让学生对比手中的乒乓球和量筒中的乒乓球,观察其相同点.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两个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量筒中的乒乓球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时我指出:水就像一张无形的大手托着这个乒乓球.我们把这个托力称为浮力.什么是浮力呢?我板书浮力,对浮力的概念展开讲解.我还利用课件出示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水槽中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小球,其中一个小球漂在水面,一个悬在水中,一个沉到水底.接下来,我提问:哪个小球受到浮力呢?学生展开激烈的交流讨论,对于漂和悬的两个小球意见较为统一,对于沉底的小球是否受浮力存在分歧.为了消除学生的疑惑,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探究.学生发现:随着物体逐渐浸入液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当物体完全浸没后,示数不再变化.最后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了向上的浮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充当引导作用,对学生赋予了广阔的思考探究空间,不仅帮助他们掌握了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总结,及时进行课堂评价
课堂总结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总结,能帮助学生巩固深化本堂课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同时,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探究“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后,我引导学生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同时,让学生利用同样的思想对物体在气体中受到的浮力进行分析,并举例说明,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应用.最后,我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评价,还对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让他们全面认识自己表现突出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引导他们反思,促使他们不断提高.
总之,物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现阶段物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的问题,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