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激活物理课堂
2018-01-19唐晶
唐晶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提出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达到成功激活、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提问作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担负着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主导者的作用,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难度适中,面向全体
课堂教学是一项整体活动,提问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才能确保其有效性,达到预期的目的,就需要结合实际,充分考量学生的差异,尊重其素质与成长经验的不同,设计问题时把控好难度,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过于深涩,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置,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散其思维,顺利打开课堂,推进教学.
例如,在讲“电路初探”时,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电路图的绘制,为后期串并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探究奠定基础.这一内容对于刚接触电路的学生而言困难较大,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在提问前创设情境,借助图片让其了解医院病床中的电路设置,主要探究患者床头警铃和电灯的连接方法,要求学生画出病房中所有警铃和台灯的电路图.这一问题一提出,学生兴趣很高,马上就着手绘制,但光有“壮志”不行,学生在实践解决时毫无头绪,无从下笔.意识到这一问题后,我就将这一问题分化,引导学生逐个解决.我让学生思考绘制一张病床的警铃和台灯的电路连接,进一步探究两张病床的警铃与台灯的连接,再想象整个房间的电路连接,一步步解决问题,成功绘制出电路图.
二、突出重点,有效突破
有效的课堂提问,要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入认知,对所学内容有独特、深刻的见解,促进知识系统的建构与完善.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把握教材,针对其中的重难点,选取关键部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避免混乱提问、随意导入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就其中的重点展开针对引导,巧设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这一课的目标是初步认识并且了解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在逐步的学习中学生意识到力是改變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此之前,为了让学生建立这一概念,我引入有关“惯性”的探究,借助情境问答,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我创设情境:在一辆匀速行驶的车上,有一个孩子在玩“抛硬币”的游戏,将手中的硬币垂直向空中抛出,请问:硬币落下后会落在手里还是身后?请说明原因.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讨论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很多信息,清楚了垂直向上抛的硬币除了经历一上一下的运动,在水平方向也有运动.一番探究后,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到硬币在抛出后保持之前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使抛出的硬币再次回到手中,这就是“惯性”.这样,我自然引出“惯性就是物体保持原有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达到推进教学的目的.
三、学以致用,提高实效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原理运用于生活、生产中,推进时代的发展、进步.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学以致用”的观念,利用中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的特点,鼓励学生探索、实践,结合生活解决问题.在设计提问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生活,恰到好处地将生活作为提问的原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我创设生活化情境,自然地导入课堂.我借“浅水淹死人”的实例设计问题情境:夏天的时候,我们站在河边看河水,不仅会发现很清澈,而且感觉起来不过及腰的高度,但是不会游泳的人跌入其中却会淹死.这是为什么?学生激烈讨论,各有各的看法.这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边学边思考,有目标、有计划地听课.随着教学的深入,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逐渐明朗起来,当光从空气进入水时,介质也由空气变成了水,导致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实际水位要比看起深得多.不知情的人掉入其中就会有危险.我再次提问: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现象用到了折射原理?学生集思广益马上就想到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等,并对这一内容有了深刻认识,同时培养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习惯,真正做到了学用结合.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深入挖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