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19陈永超
陈永超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演示实验,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观察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产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演示实验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演示实验的有效方式,辅助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对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高中物理中涉及很多抽象的概念,但是这些概念也都来源于生活.在讲解某些概念前,教师要演示一些实验,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相应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这样,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两个轻重不同的小球同时落地的情境,并提出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情况下不同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是不同的,如一片树叶和一个苹果同时从树上掉下来,哪个先落地?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是苹果先落地.我继续提出问题: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接下来,我演示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拿来两张质量完全一样的纸片,并将其中一张纸片揉成纸团.在同一高度将它们释放,发现纸团下落的速度更快.此时,我指出:通过这个简单的小实验,我们发现同样质量的两张纸片,体积不同时下落速度是不同的.为了验证猜想,我对实验进行优化:拿来硬纸板和一个软木塞,并分别进行称量,学生看到硬纸板要比软木塞质量大.从同一高度释放它们,出乎意料的是软木塞虽然较轻,但是下落速度更快.这说明了在某些情况下质量小的物体比质量大的物体下落速度更快.通过这两个小实验可以初步得出结论: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最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牛顿管”实验,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物体在只受重力时运动情况和质量无关.我继续引导:物体只受重力的运动叫作自由落体运动,那么自由落体运动又有什么规律可寻呢?此时,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由此可见,利用演示实验,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有利于學生理解理论知识.
二、鼓励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开展演示实验,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如果教师只是自顾自地演示实验,那么演示实验就会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还要鼓励学生参与演示实验.这样,能使学生对实验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弹力”时,我准备了玻璃管、广口瓶等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进行“微小形变”实验.在实验前,我让学生交流讨论“按压广口瓶,有无形变产生”这个问题.有的学生对弹力的理解还停留在效果力上,认为广口瓶很硬,按压广口瓶时看不到有什么变化,即认为没有变形;有的学生认为广口瓶既然受到了挤压力的作用,应该会发生变形.为了让学生掌握微量放大法解决问题的技巧,我让学生亲自尝试挤压甁壁,并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学生看到玻璃管的液面上升.此时,学生恍然大悟,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由此可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演示实验,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讨论探究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开展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例如,在讲“研究串联、并联电路的规律”时,我引导学生探究实验,鼓励学生猜想实验结论,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案,并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探究,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同时收集相关的实验数据,对数据展开分析.这样,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发现并解决演示实验的问题,不断优化实验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