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高效课堂的探索
2018-01-19李薇薇
摘 要: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元素,所谓高效课堂主要指学生在高效益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最完善的知识接受,最大程度地利用课堂学习时间以达到提高知识的目的,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用最精简的时间取得最丰富的教学成效,但具体操作上仍有待探索,本文即是以历史课本为案例,以更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兴趣为切入点,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方式;师生关系;课堂兴趣
一、 更新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
(一) 何为更新教学方式
更新教学方式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参照提出的,就部分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而言,教学观念和方式依旧非常传统,教师一般只是按照教学大纲机械讲解,以完成大纲任务和教学内容为其目标,对新式教育体制和教學改革中提出的推动教学观念转变,转变教师教学方式落实不足,这就导致了教师忽视了学生是否确实吸收这一教学的终极目的,教师要铭记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部分,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课堂教学必将以失败告终,只有学生真正领悟到了知识点具体内涵,才是课堂完成任务的标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坚决转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变教师主导课堂为教师辅助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即,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比重,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不再是按部就班地教授每一节历史书上的全部知识点,教师该计划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方式更好地渗透进每一个历史知识甚至于每一个历史故事。
(二) 更新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及具体落实
首先,历史知识本身就是富于故事性和概念性的,这种概念性,决定了历史知识的学习要靠足够丰富且主动的主观性思维去完成吸收的过程,而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就其本身而言,不具备主动学习的强烈意识,如果被动地接受一些知识,就无法唤醒他们有意识地去理解历史知识乃至抽象概念的意识,那么整个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也将面临着失败,无法完成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其作用,主动将整个课堂教学的比重从自身过渡到学生身上,促使学生在一次次主导课堂的过程中逐渐地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进而独立地解决问题,这样,看似概念性很强、故事性很浓的历史知识,就有效地在学生主动接触、正面积极学习的思路中完美吸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这也正是更新和转变教学方式的必要性所在。
其次,就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而言,教学方式的更新、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可以从小组讨论核心知识、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发言实现小组之间的辩论,学生到讲台讲解或展示学习成果等多种方式来落实,如人教版初二历史第10课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老师可以发挥其引导的作用,提出一个问题,如“五四运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关系”,这个问题如果单独让教师来讲解,势必学生接受的难度很大,因为这涉及历史知识尤其是现代史知识体系的建构、阶级关系的分析、革命运动成功的条件等深刻问题,如果不先让学生进入到具体历史语境之内,就很难理解这一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一个组出一个代表相互发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给予评价和提示,这就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接受教师的教授,在探索的过程中,必定深刻促进学生对五四运动的阶级属性、革命运动必备的条件、近现代以来的阶级关系认识等问题的深入了解,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走上讲台去谈自己的理解,这种主导意识和主体意识,也必定会让学生更有责任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意识,进而实现高校课堂的创设。
二、 提高历史课堂的学习兴趣
任何学科想要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课堂兴趣的提高都是毋庸置疑的,但历史课堂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尤其特殊性,正如上文所言,历史学科具备其固有的故事性,这种故事性
本身就伴随着趣味性,所以历史课堂的高效课堂创设,就首先且必须要强调其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兴趣、落实高效课堂最基本的条件,不难发现的是,学生对一个学科的爱好往往取决于对授课教师的良好印象,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爱好,所以历史老师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关系到高效课堂能否实施的决定性因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把师生关系处理好,如初二历史第8课“辛亥革命”,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即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个问题对初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困难的,何为资产阶级,何为民主共和,何为武装斗争,何为阶级交替,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弄清楚才有可能理解这个问题,学生必定是充满疑惑,这时历史教师可以给学生足够时间思考,对其疑惑的知识细心引导,不要与学生动怒,给他们一个很好理解问题的过程,这样自然也就能够促进师生关系向良好方向发展,学生也自然愿意配合老师、跟进老师,很好地完成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三、 结语
其次,幽默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创设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的例子的确很多。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使课堂不仅富有知识性,还具备趣味性,如果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兴趣,那么提高课堂效率自然顺理成章,历史学科的故事性、趣味性就是这一目的的故有条件,如人教版初一历史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如,老师和学生分工,思考探索元谋人的长相、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北京人怎样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怎样人工取火等知识,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最后由教师总结,这就将无比遥远而陌生的远古时代变成了充满趣味性的小故事,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对知识的记忆深度自然就提高,高效课堂也就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周宗禧.初中历史教学创设高效课堂的办法探讨[J].读写算:教师版,2016(34):147-147.
[2]周红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7(5).
作者简介:
李薇薇,江苏省南京市,南京民办实验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