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待花开

2018-01-19陈海军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物理课堂生命教育初中物理

陈海军

【摘 要】 “快餐式”的文化导致课堂的“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学生缺少思考、内化的时间。本文主要从构建情景体验的“慢课堂”、和谐的师生“慢关系”、多元评价的“慢系统”等角度阐述“慢教育”视野的初中物理教学,以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关键词】 初中物理;慢教育;物理课堂;生命教育

美国基础教育轻理化、重美体,所学知识相对国内同年级而言,更为浅显,我国课堂教学强调“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在国际多项赛事中拔得头筹,也增加了我国发展“快教育”的信心,“快餐式”的文化也骤然兴起。三十几年来,中国教育事业未实现曾经的“预言”,反而是美国的“慢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先后培养了数位诺奖的获得者。为摆脱“应试”的困境,诸多学者提出“减负”的概念,与“慢教育”理论不谋而合,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评价方式单一、教师认识不足,使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教学重心由简单对知识的灌輸转移到探究知识的发现过程与研究方法上,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求学态度,养成自主探究、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构建情景体验的“慢课堂”

1.精彩的慢引入。初中生正处于由具体思维逐渐向形象思维过渡时期,他们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很难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进行运算,需要借助形象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建立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师不急于灌输知识,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直观的情境中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如在《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呈现火车站安全黄线和海上撞船事件的图片,邀请学生一起探寻事件背后的秘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教师适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用吹风机与硬纸板等开展实验,模拟火车进站时的情形,以电吹风充当火车,硬纸板充行当人,让学生感受火车运行时带来的气流变化,教师提出问题:“当纸板位于安全线内侧,大家猜想硬纸板会发生什么状况?”在猜想、讨论、实验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发对两船相撞的幕后黑手的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遇到问题而缺乏现成方法时,会引起思维的冲突,才会活跃思维,激发主动意识。教师在课堂中以“慢引入”导课,要准确把握学情,了解学生的初始能力,包括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学习能力,确定学生的知识的生长点,确定教学的起点。教师创设的情境要有真实性,帮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现象中抽象、分析、概括,整理出物理概念;要具有体验性,让学生在感官刺激中,实践、体验中生成过程,从而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一致性,情境要与所学内容一致,有一定的针对性。一个精彩的慢引入,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实现认知体系的建构。

2.开放的慢探究。学生所学知识还很浅显,他们在进行物理探究时易受遭到挫折,教师要让学生亲历科学的探究过程,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体悟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概念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将教学过程转变为探究过程。教师要关注生活,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提出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抽丝剥茧,逐渐完成问题的所有假设;自主设计实验,为学生制定出简单可行的实施方案;学生分组合作,教师行间巡视,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慢探究”中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都坚持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经历体验物理规律发现的艰辛,掌握教师研究的基本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如在《物理的浮与沉》教学中,教师呈现潜水艇执行任务的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小不变的潜水艇能在海水中上下运行自如呢?”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当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适当提出:“二力平衡状态须具备哪些条件呢?置于海水中的潜水艇受到哪些力?当不同情况,静止、上升、下降时,它会发生改变吗?需满足什么条件呢?”学生受到启发,纷纷分析其受力情况,经过讨论、思考,得出探究的猜想:当潜水艇静时,所受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即G=F浮;下潜过程中,重力大于所受的浮力,即G>F浮;上浮时,重力小于所受的浮力,即G>F浮。再用鸡蛋模拟潜水艇在水中的三种情形,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

3.细致的慢操作。教师在开展演示实验时,要根据实验原理寻找所需的物理量,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慢操作”能消除学生初学物理时的枯燥感,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细致的思维习惯。

4.清晰的慢推理。教师要给学生预留更多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舒缓、清晰的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将复杂的过程拆分,针对不同阶段的情形运用不同的规律,使物理情形变得透彻、明了。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慢关系”

教师要耐心分析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焦虑的原因,要拉近师生的关系,倾听学生的声音,要善于运用语言激励学生,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当学生成绩下降时,要用期待的词汇,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帮助学生重塑信心。教师在授课时要把握重难点,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针对各个环节提出具体有效的方法。

三、构建多元评价的“慢系统”

教师要树立多元的评价观,要做到以评促教。要开展多元化的评价,评价除包含物理概念、规律、实验技能外,还应包括学生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评价的方式除学生自我反思评价、同学互评,还有家长评价等。多元的评价的结果呈现,除成绩单外,还有档案袋、小论文等形式。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慢教育,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丰富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能促进和谐、舒缓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形成体验式慢课堂、和谐慢关系、多元慢评价,从而让物理教学回归生活、回归本真。

【参考文献】

[1]张文质.跨越边界——生命化教育的一些关键词[J].中国校外教育2007.

[2]朱桂凤,孙朝仁.初中数学慢化教育的可行性调查与分析[J].中学数学杂志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理课堂生命教育初中物理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