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探析

2018-01-19霍天翔

银行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银行业实体金融

霍天翔

日前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向全世界郑重宣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基本方略。对于银行而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就是要落实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新行动,要更加自觉地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切实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金融领域的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些重要论断即是对习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的一脉传承,也是指导新时代金融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筋骨肌体,金融是实体经济赖以生存的血脉,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然而,近年来金融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充分问题突显,大量资金叠加杠杆,通过非标、同业、理财等各类嵌套投资,持续流出银行体系,形成资金空转“脱实向虚”与同业信用创造,推高企业杠杆率和地方政府债务率,催生房地产泡沫,诱发人民币贬值预期,带来影子银行非理性繁荣和互联网金融市 场乱象,同时各类风险相互交叉形成金融郁滞,引发了有效需求不振、增长乏力、贸易和投资低迷等实体经济问题。这就像是一个人生病,表面是感冒发烧,但根子却是身体机理出了问题。

促进金融与经济良性增长的举措

如何化解上述病症,实现去滞通血、强本固基,习总书记开出的药方就是金融要回归本源,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与宗旨,更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是治标以求眼下稳增长,更是治本以求谋长远的根本动力。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药引”,要起到引药归经、增强疗效的作用,努力促进金融与经济良性增长。

治其本,深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水平

本为病之源,标为病之变,面对当下不断涌现的各类金融风险,其总源头就是实体经济未得到金融的应有支持。因此,要让中国经济走得更好更稳更远,最为重要的就是“治其本”。这就要求银行业将自身发展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中,积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方面,银行业首先要控制好自身杠杆率,主动优化资负结构,规范发展理财、资管、同业等资金业务,严控杠杆比率和嵌套投资,预防资金投资链条过长,防止资金脱实向虚。银行业要帮扶企业做好去杠杆,在努力降低新发贷款定价水平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投顾、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市场化债转股、重组等举措,帮助企业优化融资结构,实现价值创造。

去产能方面,银行业要严格执行“有扶有控”差异化信贷政策,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性质,对客户实施“扶优限劣”名单制管理,缩减过剩产能授信,坚决退出“僵尸企业”,择优支持有效需求和供给升级为主导的企业,盘活沉淀在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

去库存方面,银行业要紧紧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服务定位,实施差异化的房屋信贷政策,支持刚性需求,遏制投机行为。执行房屋业态管理,扶持租赁及保障性住房有序发展,满足居民自住需求。加强个人消贷管理,严禁“假按揭”“零首付”现象发生,严控房屋中介企业违规发放或挪用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

降成本方面,銀行业要用好间接金融“集中资金办大事”的能力,稳定负债端,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水平,持续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要让科技渗透到银行经营的全过程,打造线上一站式智能化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时间成本,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操作代替手工作业,降低自身运营成本和费用成本。

补短板方面,银行业要做好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将资金注入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薄弱环节。要加速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发展消费金融,落实精准扶贫,激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服务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银行业要持续服务区域发展,既要为京津冀、雄安、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发展提供量足价优的金融服务,又要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国家区域战略提供全新的金融支持,优化区域间资金配置均衡度,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增强发展协调性。要完善“一带一路”沿线网点布局,加快线上平台建设,深化多边金融合作,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要不断创新融资方式,探索包括全球授信、自贸区分行境外放款、境外融资租赁、境外供应链金融在内的全新融资模式,重点支持我国产业链向境外延伸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帮助中小企业依托供应链“走出去”。

治未病,在服务实体经济中防控好金融风险

作为“治其本”的重要保障,“治未病”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则是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稳定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按照“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的要求,防“黑天鹅”、避“灰犀牛”,严守风险底线,织密扎牢风险防护网。

强化风险合规经营理念。银行业要提高扎紧风险意识,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全面推行依法治行、从严治行。要主动承担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持续优化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构建全机构、全业务、全流程、全风险、全员的全面风险管理新格局,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预警性,实现从被动型风险管理向主动型风险管理的转型。

妥善化解“深水区”风险。针对信用风险,银行业一方面要管好增量、优化存量,调整信贷结构,确保资产质量稳健向好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盘活存量,除了用好清收、核销、转让、诉讼等传统手段之外,可积极探索加固重整、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化债转股等创新手段处置不良资产。同时,要严格按照穿透管理和信息透明原则,全面掌握产品底层资产情况和实际风险承受力,及早识别、预防跨境、跨市场的新型风险,严管交叉性金融风险。

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银行业要提升经营管理的合规性,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强化内控约束,消除正向激励导向与负面惩戒约束之间的偏差。要提升产品创新的规范性,不搞偏离实体经济需要、规避监管的创新,规范过渡创新行为。要提升风险防控的有效性,以一线业务部门履行依法合规经营管理的主要责任为第一道防线;以风险管理部门履行管理全面风险的主要责任为第二道防线;以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履行审计和问责的主要责任为第三道防线,实施职能明确的“三道防线”内控方案。同时,银行业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银行风险防控的管理优势,把以纪检监察为主的党内监督、以内部审计为主的治理层监督、以内控合规为主的业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党建与公司治理、风险防控相互融合的新治理模式。

气血和,将银行发展变革与服务实体经济相结合

中医有曰,气血和,则百病消,本固基强,“气血和”是“治其本”的重要前提。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持续提升融会贯通能力,是确保各行各业运行通达与实体经济肌强体壮的重要保障。为此,银行业要持续深化改革,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不断提高金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配置效率,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以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银行业要积极运用新一代金融科技,探索以场景化驱动的精准获客创新、以物联网驱动的移动支付创新、以大数据和AI驱动的智能投顾创新、以云计算驱动的风险防控体系创新、以区块链驱动的信用体系重构创新等举措,加快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化、便捷化、普惠化和智能化,提高金融产品供给的质量水平、丰富程度、配置效率,做到风险管控的科学识别、及早预警、有效防控,切实实现金融体系的现代化。

将银行自身改革发展与十九大重大部署相结合。十九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脉中国经济后开出的妙药良方,是指导我国经济固本强身、调理脏腑、养足气血、畅通经络的重要指导。下一步,银行业要将自身改革发展与十九大重大部署紧密相连,通过差异化、特色化、市场化的发展定位,服务国企、民营、小微、科创等多种经济业态,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服务新时代实体经济发展。同时,银行业要持续提高自身治理的现代化程度,要变粗放经营为精细化管理,变被動风险控制为全面风险管理、由重资产银行向轻资产化、数字化、敏捷化转变,在落实十九大部署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

猜你喜欢

银行业实体金融
实体钱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银保监会上半年开出14.3亿元罚单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重振实体经济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给银行业打气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