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搬上万米高空,靠啥技术?

2018-01-19魏云峰赵觉珵

环球时报 2018-01-19
关键词:项立刚卫星通信基站

本报特约记者 魏云峰 本报记者 赵觉珵

从18日开始,中国民航旅客在空中能做的不再只有看书、睡觉和发呆,发微信、刷微博、在线看视频都将成为可能。随着东方航空、海南航空、春秋航空等航空公司先后宣布开放飞机上使用PED(便携式电子设备),WiFi这一互联网时代的“基本需求”也被搬上万米高空。在高空中的客机上网是何感受?为何之前不许使用手机呢?

目前还是体验阶段

18日体验了东航空中上网服务的高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的空中WiFi只能算是“半成品”。高先生18日早上乘坐东航客机从北京首都机场前往上海虹桥机场。“登机之后发现可以用WiFi上网,确实很惊喜”,高先生对《环球时报》记者称,在飞机完成爬升、进入巡航状态后,乘客就可以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搜索到飞机提供的WiFi。连接后,会提示用座位号等个人信息进行登录,之后就可以开始上网了。据航空公司公开资料显示,东航目前有74架可以提供上网服务的飞机,海航有17架波音787可以提供空中WiFi。

高先生称,空中WiFi的信号还算稳定,但网速确实“不敢恭维”。“通过飞机WiFi,我能做的也就是发发微信,还基本上只能发文字。浏览网页很困难,看视频就更不要想了。”高先生还补充道,据空乘人士介绍,空中WiFi服务并非免费,目前是“体验阶段”所以不收费,官方的说法是“邀请旅客免费体验价值为258元的上网套餐”。

为何以前不能用手机?

尽管“手机应全程保持关机”的飞行禁令已经被解除,但除了允许利用机载WiFi上网外,在空中用手机4G、3G信号打电话、上网的功能依然被禁止。此外根据民航局的最新公告,在低能见度飞行阶段和飞机疑似受到便携式电子设备干扰等情况下,也应禁止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

那么为什么以前坐飞机必须保持手机关机?这条禁令最早始于199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做出的规定,当时担心手机发射的无线电波可能干扰客机的导航和通信系统。但多年实践中并没有发生任何一起因为使用手机造成飞机通信、导航受干扰的案例,也没有明确的实验证明干扰的危害。同时近年来机载导航设备对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在增强,手机的辐射强度也变得更稳定,再加上世人对于“随身网络时代”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促成越来越多的国家陆续放开手机的“飞行模式”。

即便这样,各国航空主管部门和航空公司仍需要对不同型号、不同生产年代的客机抗干扰能力进行认真评估,以确保飞行安全。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目前东航和海航批准提供空中WiFi功能的客机都是较新的双通道宽体飞机。

未来普及之路在何方?

机载WiFi为什么在空中用起来体验这么差?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通信专家项立刚1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机载WiFi基本都采用卫星通信,卫星频率有限,带宽也较窄,影响了飞行中上网的体验。

据项立刚介绍,机载WiFi的提供方式主要分为基站(地对空)和卫星通信两种,国内航空公司大多使用的是后者。航空专家王亚男1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已经有供应商为客机提供机载WiFi的硬件改装服务,在订购飞机的时候也可以要求飞机装备该系统。这套系统的设计可以保证飞行过程中,飞机不会受到干扰,保证航空安全。据估算,改装一架飞机的成本约300万元人民币左右。但这套设备的用户体验却很一般,“目前使用的卫星资源有限,带宽窄,一旦使用卫星的飞机和用户多了,体验就会因为分配的带宽减少而急剧下降。”王亚男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飞机上也并非完全不能提供和地面一样质量的WiFi,但是需要更好的硬件设备,以及购买卫星信道的更大带宽。“不过,是否值得这样做主要还得看经济效益。”

项立刚认为,相比卫星通信,已经在美国使用多年的基站方式更加有可行性。“虽然基站需要改装,或者沿着航路重新建设,有一定成本,但是体验更好,技术也比较成熟。”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机载WiFi的未来在新一代的Ka卫星。目前采用的通信卫星为Ku卫星,正处于商用试验阶段的Ka卫星通信速率更快、容量更大、成本也更低,或许能成为解决机载WiFi服务问题的办法。▲

猜你喜欢

项立刚卫星通信基站
基于NETMAX的基站网络优化
高通量卫星通信综述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频偏估计算法研究
广东宣布2020年将新建4.8万个5G基站
5G基站辐射对人体有害?
5G辐射比4G小
明年将有两千元的5G手机面市
换脸软件ZAO引发多种担忧
卫星通信:怎么样?如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