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影响因素研究
2018-01-19梁锷
梁 锷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的场所。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了企业情境和学校教育的衔接,对于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专业素质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不健全,在规划建设、绩效评价和治理结构等方面还不完善,制约了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国内外文献回顾及评论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对于我国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德国主要推行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一方面在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另一方面在学校进行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学习[1]。美国推行的是合作教育,将学校、企业和政府联系起来,合作形式包括联合培养、实习、国际合作交换、国外学习和研究、服务学习和社区服务等[2]。日本实施产学合作式职业教育。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产学互动[3]。新加坡职业教育推行“教学工厂”模式。“教学工厂”把企业经营和技术难题作为实训项目,以做项目的方式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教学工厂”的师资来源广泛,包括企业管理者、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等[4]。
我国对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研究集中于多方共同参与,探索合作新形式和新机制的阶段。贾旻(2016)[5]探讨了行业协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叶鉴明(2009)针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校企共同体”[6]。郑永进等(2015)[7]构建了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四方合作机制。
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研究较多,定性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对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效运行的影响因素缺乏深入探讨。
二、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样本分析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需要合理的规划建设[8]、有效的利益分配均衡机制[9]以及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10]。因此,本文设计了22个有关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效运行的影响因素问题,涉及五个方面,包括:管理与考核制度、基地规划建设、作业与安全制度、实训项目设计和基地治理结构。对于每一个问题,设定了Likert七点量表,分别为:1=根本不重要;2=不重要;3=比较不重要;4=一般;5=比较重要;6=重要;7=非常重要。因为对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效运行影响因素认识不够深入,我们之前设计的影响因素包括五个方面:基地规划建设、实训条件、实训管理制度、实训效果评估和治理结构。
问卷调查从2016年4月开始到6月结束,共发放问卷202份,收回有效问卷159份,有效率为78.7%。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问卷调研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1432班46人(占28.9%),市场营销1431班和1432班33人(占20.8%),物流1331班和 1332班 41人(占 25.8%),物流 1432班 39人(占24.5%)。其中男生57人(占35.8%),女生102人(占64.2%)。
(二)因子分析
为了识别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效运行的影响因素,我们借助于SPSS13.0进行因子分析。题项的KMO值为0.846,大于0.8,适合做因子分析。选择5个因子进行进一步分析,分别得到五个因子提取的信息:33.7%,10.0%,7.1%,6.0%和5.0%,累积贡献率为61.8%。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效运行的影响因素旋转因子负荷矩阵见表1。
本文把影响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五个因子分别定义为:管理与考核制度、基地规划建设、作业与安全制度、实训项目设计和基地治理结构。所有因素的克朗巴哈a系数为0.891。为了验证因子分析得出的同一因子各个问题是否测量同一问题,进行了内部信度分析,得到五个因子的克朗巴哈a系数分别为 0.867、0.769、0.763、0.679 和 0.633,均大于 0.6的标准,保证了因子构造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表1 影响因素旋转因子负荷矩阵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衡量各个因子和指标的重要性。
表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效运行影响因素的各个因子和指标值都在5.03—6.48之间。实训设备安全可靠、实训设备先进,与专业紧密相关、操作规范与安全制度悬挂在显著位置、实训指导老师操作规范熟练均值都超过6.00,说明这些因素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非常重要。学生认为影响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五个因子都重要,其中尤以作业与安全制度、基地规划建设和管理与考核制度重要。
(四)影响力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各个因子对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影响力,我们借鉴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见表 3)。
对于第一层因子,我们对各个因子的贡献率进行归一化处理。五个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33.7%,10.0%,7.1%,6.0%和5.0%,归一化后的系数分别为:0.545、0.162、0.115、0.097 和 0.081。
二级指标对应于一级主因子的权重借助于AMOS 24.0系统处理得到各个因子的标准回归系数,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指标在其主因子上的权重。最后与一级指标归一化的系数相乘得到各二级指标的影响力。
对所有指标的影响力进行分析后得知,实训能提高专业素养对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影响最大。实训能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实训成果具有创新性、通过实训掌握专业核心技能以及实训成果能服务社会的影响也很大。
表3 主因子及指标权重值
三、研究结论及启示
通过对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效运行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如下经验结论。
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安全性、先进性和操作规范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实训基地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考虑到环境和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树立安全意识,构建安全制度,确保实训安全。实训设备应该处于行业先进水平,与专业紧密相关,并及时维护、保养和更换,应创新设备管理机制。操作要规范,有操作标准、操作流程,还要将这些标准和流程文件悬挂在显著位置,实现作业标准化和可视化。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包括源头设计监管机制、考核与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治理机制。要多倾听企业一线骨干员工、院校一线实训骨干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源头设计存在重大缺陷,会严重影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要建立基地建设问责机制,保证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作业与安全制度是实训基地正常运行的基石,保证了实训项目的落地。管理与考核制度实现了对实训基地实训教师、设备利用等考核评价。为保证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需要建立对实训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机制。老师的激励措施包括工作量的核算、利益分配和相关的配套支持。学生的激励措施包括优秀奖励、学分激励和实训量核算。
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具有层次性,分为作业层、管理层和治理层。作业层主要涉及到安全制度、5S管理、作业规范等。管理层主要包括教学方法、绩效评价和管理制度等。治理层涵盖指导教师选拔机制、实训组织方式和治理结构等。从主因子权重来看,管理制度最为重要,作业制度次之,治理机制重要性最低。这也反映了当前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际运营状况,重管理,轻治理。从长远来看,只有治理机制和治理结构趋于完善,合作企业和学校的潜力才能被充分发掘出来,合作才能顺畅和持久,管理水平才能达到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4、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治理结构影响和制约基地的高效运行。企业的出资比例、出资形式和合作方式,不仅会影响到基地规划建设,还会影响到实训基地的运行和管理。
[1]Dieter Euler.Germany’s dual vocational training system:a model for other countries?[EB/OL].http://www.kaizenpe.com/kies2014/pdf/k nowledge-base/study-german-vet-system.pdf,2017-03-14.
[2]NCCE.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l[EB/OL].http://www.coop.edu/aboutcoop2.html,2010-11-27.
[3]安宇宏等.近年来日本产学联盟多元化发展及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619-623.
[4]钟艳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启示—推进以项目为载体的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相融合[J].职教通讯,2013,(7):49.
[5]贾旻.行业协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合理性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106-110.
[6]叶鉴明.“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以友嘉机电学院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62.
[7]郑永进等.高职院校“政行企校”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研究—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例 [J].中国高教研究,2015,(4):107.
[8]童卫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线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7):86-87.
[9]林小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5,(22):52-56.
[10]罗殿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法人治理结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