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空间位置的改变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
2018-01-19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高玉晶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高玉晶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广义的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硬件环境)和精神环境(软环境)。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大家越来越多地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和营造,而忽视了物质环境的创设和开发。在《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一书中明确提出:教室的硬件环境对每个幼儿、整个班级,还有你,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一、案例背景
以往的教室环境的布置过程中,教师过多地关注环境的美观性和教育性,而忽视了环境的空间设置给幼儿带来的教育性和便利性。
笔者对班级空间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连续一周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明显地发现:教室空间环境的变化能够对幼儿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案例描述:改变后的现场
连续三天的观察,对班级幼儿在晨间来园的时间、喝牛奶的时间以及游戏时间段,进行了人数的统计。具体数据见表1.
表1.幼儿三个时间里“工作”人数统计表
三、追因分析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幼儿在以下两个方面有很大进步:
1.做事更有效率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喝牛奶的速度较快,且进入游戏时的时间较早,这样就会有更多幼儿可以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2.做事更有序
空间位置调整和改变后,孩子们做事更加有序。洗手、喝牛奶、漱口、游戏等环节一气呵成,避免了时间上的浪费与行动路径上的繁多!
这两点进步都是空间因素的改变,对幼儿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
四、案例描述:改变前的状况
之所以称之为“有进步”,一定是跟之前的情况来做比较而来。那么,改变前的情况如何?
表2.幼儿三个时间里“工作”人数统计表
根据表2可以看出,孩子们入园时间并未有太大差异,但是幼儿喝牛奶、游戏前等环节浪费的时间太长;从表3可以看出:整个早晨,幼儿来回移动的次数较多且需要搬着小椅子来回移动,给自己和其他区域的同伴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究其原因主要有:
1.行动的路径繁多,影响“工作”效率。
数据中显示,光晨间活动时间,幼儿移动的次数有7次。整个短暂的早晨,孩子们从来园后就一直忙着走来走去,实在很“忙”。
2.空间设置的“不合理”,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原有情况下,我们将喝牛奶的生活区放在了睡房,孩子们摆放好小椅子后,要走近60米的距离去洗手、漱口、插卡、游戏,冗长的活动距离对幼儿的行为造成了重要的影响。
表3.幼儿晨间来园后,移动的次数与路线统计表
五、案例分析:推进思路
1.教育价值解析
教室空间位置的改变能够为幼儿带来如下几点:第一,高效工作的习惯。改变喝牛奶区域的空间位置,能够让幼儿在行动的过程中减少行动的路径,节省时间,更好地“工作”。这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一项急需的行为能力;第二,能专注工作的环境。当区域空间调整后,各个区域间的划分更加明显,且区域间相互受影响的情况降低。给幼儿工作带来一个温馨、安静的游戏环境。
地点一:睡房。
大部分的幼儿还是觉得放在睡房比较合适。理由是:
1.他们觉得习惯了。
2.放在睡房不会影响别人。
地点二:积木旁个别幼儿(天天)提出了自己新的想法:睡房旁边。理由是:
1.放在睡房这里方便大家去区域游戏。
2.不会影响到别人玩游戏。
2.具体的推进思路
活动一:聊一聊。
将教师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幼儿的问题是“聊一聊”活动开展的基础。为此,我们在进行“聊一聊”活动时,采用了分步走的活动形式:
步骤一,观察。
教师进行了连续1周的观察,发现“晨间幼儿”实在是“太忙”,且忙的无效。
步骤二,收集聊天信息。
发现这一问题以后,进行信息的收集,为下面与幼儿的交流做好准备。
步骤三,与幼儿聊,发现问题讨论的必要性。
当教师发现这个现象后,我们与幼儿进行了讨论,听一听孩子们对图片的看法,从而判断这一现象对于孩子来说是否是他们印象中的“问题”,从而判断是否有继续谈话的必要。例如,我们首先呈现了一张图片,这时候孩子会大喊:这是谁谁?
教师追问:哎,他在干什么?
继续追问:游戏时间他站在这里合适嘛?为什么?这时候孩子们就能够立刻想到会影响别人、会耽误自己游戏的时间。当幼儿所想与教师预设一致时,这样的谈话就有存在的必要。
步骤四、与幼儿聊,发现孩子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当孩子们意识到这一现象称为问题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将问题抛给孩子,听一听他们的想法,进而跟着他们想解决的办法。例如,当教师追问:孩子们,现在我们喝牛奶的地点合适吗?为什么?
欢欢:我觉得合适,因为在这里不会影响别人。
章泽轩:我也觉得合适,很安静。
曹天天:我觉得不合适,在睡房里面来回走太长了(距离太长)。
教师追问:喝牛奶的地点在睡房的话,我们每天要做些什么?
这时候,孩子们就会跟着老师一起回忆来园后,我们要做的事情。这时候教师将幼儿讲述的内容记录下来,最后跟孩子们一起总结:看,每天我们要做的事情真的很多。那放在睡房里看来真的很不合适。
活动二:画一画。
关键提问:你们觉得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呢?将你觉得合适的地方画下来。给孩子准备纸和笔,让孩子们去画一画,他们觉得合适的地点。
对此,孩子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最终,在同伴的图画说服下,他们一致认同:放在积木旁进行喝牛奶活动,更适合、更方便我们自己的活动。如图所示:
活动三:试一试。
纸面上的交谈与策略终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时候孩子们就建议我们:老师,我们想出来的办法,现在就来试一试吧!于是我们跟着孩子一起来回忆他们的办法,并跟着他们一起尝试一下。
方法:调整桌子的摆放位置——跟孩子一起回忆行动的路径——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来试一试。
活动四:改一改。
在孩子了解了方法后,我们还需要在后期的实践中不断地关注幼儿,提醒幼儿。正如,刚开始调整实行后的第一天,部分幼儿就忘记了我们前一天的约定事宜,还需要老师的提醒。为此,我们再次跟孩子们进行了“聊一聊”的活动,呈现幼儿有序活动的照片,并且跟着他们再次回顾我们的做事顺序。多种形式的提醒后,从第三天开始,全班幼儿都能够记住我们的约定,并且有序地按照我们约定的原则开展自己的“工作”。
六、启发
其实,这个案例本身也给我们后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启发一:将所有的权利回归儿童——解决问题的根本。
一个小小的位置改变,需要孩子们的参与和了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当教师将所有的问题抛给孩子的时候,孩子能给我们的东西真的很多。同时,当孩子们想办法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后期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也会想法设法地遵守自己提出的方法或约定。
启发二:观察儿童,发现儿童新的生长点——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推动。
观察是帮助教师发现儿童、发展个性和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活动的信息可以帮助教师与儿童建立关系,选择相关的材料和活动,以及评估班级空间的使用。本次空间位置的调整和改变,就是建立在教师对儿童观察的基础上而来的。
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孩子们出现了新的发展点——计划性。如,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发现:同伴搬着小椅子,可能在思考今天要玩什么?从这个点就延伸出了“计划”这一话题——什么时间做计划?做什么计划以及如何计划等问题。这些对于儿童后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继续在观察的基础上促进儿童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