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策略

2018-01-19李清利

福建茶叶 2018年3期
关键词:茶艺饮茶茶文化

李清利

(河北省廊坊市第二中学,河北廊坊 065000)

前言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产生一种异化感,回归自然,对生活意义的探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议程。文化是一种生活,茶文化属于生活范畴,但它超越了一般的生活形式,茶文化丰富地蕴含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茶既是一种文化象征,同样作为实物有着化学特征。一方面,了解茶文化渊源以及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另一方面,我们依然可以从化学科学角度解释茶文化,使得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渗透。

1 茶文化渊源

唐陆羽在著作《茶经》里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表明茶树在我国南方地区生长,从这段文献中,可以了解到茶在唐代就已经成为饮品。另外,赵贞信在《封氏闻见记校注》载:“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表明茶可用于解渴、提神。最初兴于南方。开元年间,泰山灵严寺降魔师大兴禅教,主张饮茶,自此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1]。

《茶经》中陆羽所列的一些重要的茶产区清楚地表明,茶已成为唐代流行的饮品。这些记录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茶叶的国家。进入唐代后,大兴茶道。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是从唐代开始,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人饮食文化的象征,谈到茶,必然会联想到中国。

1.1 敬茶文化

与唐代相比,宋代茶文化又有了明显的变化。宋徽宗甚至亲自书写了一部《大观茶论》并且流传后世。到了宋代,无论是上层阶级,还是普通老百姓,每日饮茶成为一个习惯。倘若有好友拜访,一杯热茶双手奉上,显示对客人的尊重与友好。饮茶的风俗深入到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古代婚俗中,新人向父母敬茶更是不可省的一道大礼。

1.2 品茶文化

《儒林外史》中记叙文人饮茶地点大部分在茶肆,这里充分体现了市井生活气息。马二先生在西湖游玩,只知牛饮,令人读之味同嚼蜡。饮茶方式同样可用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精巧地刻绘了了正派人物的品茶细节。第四十六回杜少卿、虞士等人聚会,“坐定,家人捧上茶来,揭开来似白开水一般,香气芬芳,银针都浮在水面。吃过,又换了一巡‘真天都’,虽是隔年陈的,那香气尤烈。”[2]高雅之茶水与高洁之文士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十分巧妙。第五十五回,市井奇人荆元拜访于老者,赞叹老者所烹之茶:“这茶色、香、味都好,老爹却是那里来的这样的好水?”老者爱茶,荆元品茶,二者之交,正如俞伯牙与钟子期,成为佳话[2]。

1.3 茶艺文化

由于泡茶而衍生的茶艺文化彰显了中国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虔诚。茶艺形式美是茶色、水温、器具、火候、境界的组成,茶艺实质美是泡好茶,茶艺人全神贯注于茶水之中,茶、水、人三者融为一体。茶艺源于生活,在平淡中体现人生境界是茶艺之绝。微小见大义,蕴含了人们对人生的体悟与追求。茶艺文化的美既有茶的自然之美,也包含了人的真善美。茶色浓郁,茶水柔和,器具精致,细闻茶香,宛如进入人间仙境。茶艺人以儒家的修身养性为追求,实现中国人修身、齐家、平国治天下的理想。和谐是茶艺的本质,坚持“中庸之道”,通过茶艺活动与教育来培养这样的人生情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情无私,凛然至诚。

2 茶与化学教育

2.1 茶文化价值追求

茶文化具有这样的价值目标:通过茶文化的教育,顺应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天性,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一个人在真、善、美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得到调和和发展。茶文化所蕴含了丰富人生价值,这是中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人们对于人生意义的追寻与参悟,而科学又体现了物质的力量,通过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物质世界,利用规律,使得“万物皆备与我”。将科学与人文两者结合,可以使化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陆羽最早提出了饮茶赋予的精神:“精行俭德”。庄晚芳在上世纪提出以“廉美和敬”为核心内涵的当代茶德,并借此作为饮茶之人积极报效祖国的风范。按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人生境界有四种:道家“自然境界”、墨家的“功利境界”、儒家“道德境界”;以及贯穿三者的超脱世俗的“天人合一境界”。茶文化追求的生活方式也就一种物我相融的境界,自然的生命力,人文主义,科学的理性最终熔于一炉。培育人文素养,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增加科学涵养,了解世界运行轨迹,遵守规律。

2.2 茶文化与化学课堂

在工业革命改变了旧的传统,打破了旧世界时,尼采大呼“上帝死了”,这一声呼喊引发了大量关于科技与人文的探讨。新的技术与现有文化似乎总是避免不了冲突。但是,实际呢?无论哪一种文化传统离开了科学技术必定会使自身发展受阻,同样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少不了文化的支持,科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我们在日常理科教学中要想把文化真正融入进去,首先要了解这种文化而非化学里面的简单反应,一门学科不应该仅仅局限与该学科领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全景式的扩展,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与渔”,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告诉学生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能够亲身的去探究化学现象,独立思考,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例如说用食醋去除水壶上的污垢,这其实是就是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培育了动手能力。并且有助于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使知识的联系和应用更加紧密。例如泡茶的过程在茶文化中被称为茶艺文化,而在在化学工艺流程上叫“浸取”或“固液萃取”,就是利用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可溶组分和残渣的操作。泡茶其实就是为了提取茶叶里面的有机成分,一杯茶可以多次冲泡。也是利用了少量多次萃取的操作[3]。

3 课堂教学设计的构思与策略

“茶文化”与化学课相联系是教学案中很好的例子。此次设计教学力求突出四个优点:新意、全面、通俗、有趣味。

3.1 课堂教学过程依托于茶文化呈现真实的情景

在课堂上,首先介绍茶文化来源,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学习人文知识。而这正是目前理科教学所缺乏。因此,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接着将主题引回课堂,以茶为引子,探讨茶文化中的化学应用。比如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功效,可以引导学生从茶叶成分方面去分析不同茶叶品种的区别。另外,对于茶对于促进人的血液循环、保健等方面作用,从化学角度去分析其原因,可以和多学科交叉学习,有利于扩展视野。

从泡茶品茶的整个过程看.在化学角度也是一个化学工艺流程的预处理过程,为后续的饮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茶文化过程中,“泡茶”十分讲究技巧与美感,茶叶、茶具、茶艺都要配合到位,力求天时地利人和。而在化学领域,预处理过程中讲究步骤的精准,着重数据,这其实与茶艺中所需的“火候”相似,将美感与化学知识相融,既体现人文情怀,又展示科学之理性。

在品茶的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品茶韵味,真切的感受茶香、茶色,简单了解茶的一道独特的炒制工艺——高温杀青的原理,即:防止茶多酚氧化,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茶叶成分研究的兴趣。

3.2 艺术化的实验构思,将有趣与有用相结合

课堂的艺术化对提高理科类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和文科教学相比,理科类教学缺乏人文与艺术熏陶。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融入艺术因素,培育艺术美感。这需要老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很好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在化学实验中,实时穿插典故、与茶相关小故事,旁征博引,以避免课堂死板而枯燥无味。

结语

教学人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认知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化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各种化学现象需要实验来验证。在教学中,应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切忌死扣知识点,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要坚持“过程真实,成果真实”的理念,把学生从教科书中解放出来,能够运用知识学习和理解知识。同时,增加学生人文素养,文理结合,培育全才。

[1]鲍琳.在“吴地茶文化”情境下的“物质的检验”高三复习教学与评价——让地方文化真正融入中学化学教学中[J].化学教与学,2013(12):11-12+4.

[2]沈世红.社会学视野中的化学课堂教学浅探[J].科学教育,2003(05):27-29.

[3]黄晓琴.茶文化的兴盛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3.

猜你喜欢

茶艺饮茶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