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英译方法和文化传播策略
——以《大观茶论》为例

2018-01-19王志博

福建茶叶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观典籍英语翻译

王志博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机制中,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力,也感受到整个现代文化所具有的时代冲击,当然,在对整个文化体系形成稳定且具体的认知理念时,我们往往是通过相关文化典籍来了解和认知,特别是我们能够从我国深厚且丰富成熟的时代发展过程中,看到其中所蕴含的诸多文化经典著作,这些都是茶文化传播时所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

1 《大观茶论》的创作背景和具体内涵分析

我们必须明白,在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形成过程中,有很多专项的经典著作,而这些经典的文化典籍,就发展成为我们了解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内容。这些文化典籍的客观存在和价值内涵,不仅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些文化典籍的客观存在,也成为当前我们具体认知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结合《大观茶论》的创作背景,以及其中所具有的内涵,通过使用合适的英语翻译方法,并且将其中所具体的文化内涵进行传播展现,从而实现文化传播活动开展的最佳策略。

《大观茶论》一书,其本来的名称为《茶论》,该书是由宋徽宗编著的,写成于公元1107年,因为当年是大观元年,所以该书也被世人称做《大观茶论》。该书共有20篇组成,主要是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采摘、加工、制作,乃至相应的文化理念进行了详细表达。在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极具特色,且内涵丰富的表达方式,其在进行具体展现了我国北宋时期整个茶叶产业和茶文化机制的成熟度,从而让我们对北宋时期整个茶叶产业的发展状况形成了清晰认知。

可以说,在我国诸多关于茶的专著中,《大观茶论》关于茶及茶文化的描述极具代表性,能够让人们能够快速有效对整个茶的内容进行了解、掌握。结合当前文化传播活动开展的实际状况,我们应该看到《大观茶论》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详细要素,能够为当前社会大众了解茶文化体系提供重要支撑。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原汁原味”地对该著作进行表达,就需要从语言文化转化前后的对比变化切入,尤其是要针对该著作中的本质内涵进行分析和探寻,从而实现《大观茶论》中所具有内涵的全面表达。客观上看,整个《大观茶论》一书之所以成为我们了解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的重要著作,使人们从以往的重视客观的饮茶实践活动,逐渐发展成为注重文字理念表达。

在多元文化传承发展背景下,《大观茶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典籍,其对文化理念的成熟内涵有着重要表达价值,同时也发展成为社会大众了解我国茶文化体系的重要符号,尤其是其中所具有的情感理念和价值思维,客观上,也是社会大众审美诉求的成熟表达。但是在目前整个翻译传播活动实施时,由于具体文字表达、思想内涵传递,以及茶文化的真实诠释等等诸多元素限制,从而使得《大观茶论》的翻译效果大受影响。因此,在当前我们对该著作进行具体的翻译活动时,其需要注重从语言本质探寻、译者主体间性、语言文化对比等三个视角具体切入。

2 《大观茶论》的英译与文化传播活动的特殊性分析

实际上,从该著作的语言特点以及具体的描述方式中,更多使用的是文言文的描述方式,因此,其在具体表现上,忽略了相应的主语、谓语等应有的文化元素内容,尤其是在该著作中,系统化的阐述了茶叶生产与饮用、品茶过程中的诸多内容。而从这一点看,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做好英语翻译活动,就必须对该著作的写作方式进行必要理解,同时需要对不同文化体系的表现状况及传播特点进行必要融入和认知。

对于《大观茶论》来说,其作为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其中所具有的审美内涵,乃至相应的审美意象极具特色。该书的作者是宋徽宗,而创作时期则是我国传统封建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层级最高的北宋时期,因此,我们从整个书籍中所感受到的审美印象中更多是将我国封建社会主要使用的儒家传统文化,因此,在该书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有关儒家思想的描述。所以,在对该书进行具体的英语翻译和文化传播时,必须注重对英汉语言之间的对比和差异进行成熟分析和理解。

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形成状况,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内涵和思维看,其形成与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书籍中所展现的内容更多情况下展现和表达的是与社会生产力相关的内容,当然,其中也有部分内涵和价值思维。在这些典籍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观茶论》,该著作中,不仅有着诸多题材,同时也有着诸多话题内容,所以,在当前我们对该著作进行具体的翻译和文化传播时,必须对该书的核心文化特点进行展现和诠释表达,通过成熟理解和客观把握,从而实现整个文化体系内涵的有效表达。

3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大观茶论》的英译方法和文化传播策略

结合《大观茶论》的内涵,我们认为在对其进行翻译时,需要注重翻译活动开展后语言受众的认可,本书内容的精准表述与传达,以及跨文化语言交流与应用的理想实施等等,都是影响整个翻译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本书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关于“斗茶活动”的精彩表述,而该活动实际上指的是一种极具观赏效果,且富含艺术特色和审美内涵的茶道表演活动,而如何来对斗茶这一名称进行具体的英语翻译,从当前具体实施的翻译方法中,其中有着多种翻译形式,比如,按照名称的读音翻译,斗茶被翻译为“Dou Cha”,此外也有按照意思翻译的“Tea Art Contest”。事实上,在《大观茶论》中,有很多类似的翻译内容,这些内容的翻译,从表面上看是翻译内容的转化,但是从本质上看,这实际上是从跨文化交流背景下,来对整个典籍内容进行传递和表达,所以,如果能够结合翻译内容的客观性,来构建相应的翻译标准,其将为整个文化传播与交流提供重要借鉴。

不仅如此,从语言本质进行探寻时,我们应该看到整个文化体系中所使用的语言内涵,实际上是一种基于文化理解与认同基础上的语言交流。而针对其中很多内容无法及时有效的给与转化翻译这一特点,我们可以使用添加注释的方式,从而让社会大众对翻译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行全面呈现。如果我们对整个翻译活动开展的本质内涵进行分析和考虑,我们认为翻译活动开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同文化交流的过程,所以,翻译工作的本质内涵在于将不同的语言符号进行具体转化,也就是说,整个翻译活动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注重的是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出发,通过具体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便于对整个典籍中所具有的内涵进行全面认识。客观上看,在整个传统文化典籍的具体翻译过程中,其必须对该典籍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乃至具体的语言表述方式和书写方法等进行具体了解,同时在具体展现上,要以西方人的语言习惯进行具体的转化表达,比如对于具体的语法结构转化上,要尽可能适应西方人的具体习惯,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流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

在对传统文化典籍进行具体的英语翻译活动时,我们必须明白究竟谁才是整个翻译活动的主体,从译者主体间性来看,翻译活动实际上是一种“间性文化”。而对于翻译者来说,其必须从译者与原文、译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梳理”出发,要尽可能去保留翻译内容原文中的意思,同时当翻译前后,其内容与大众理解存在相应冲突时,要尽可能去适应大众的理解。实际上,在整个传统文化典籍的具体翻译过程中,如果想要实现理想的英语翻译效果,其需要注意的是对典籍中所具有的内容进行跨文化理念内涵的融入,尤其是要认识到在对典籍进行英语翻译和具体的文化传播时,必须从跨文化交流的视角进行切入,特别是对于本书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翻译效果,就必须对本书的创作背景、相关的文化沉淀、以及具体的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补充,从而有效解决以往该典籍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对比差异问题。对于《大观茶论》来说,其作为北宋时期茶文化的经典描述,如果想要在整个翻译活动中,实现最佳效果,就必须融入具体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从而让典籍翻译中的文化内涵得到最真实的传播。因此,整个翻译活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将该典籍的创作背景进行融入,从而使得译者的最佳翻译。

4 结语

在整个文化传播活动日益成熟的今天,我国文化机制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形式与世界各地的文化理念具体结合,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整个文化体系进行具体传播过程中,其最大的障碍和不足在于就其语言机制不同,因此,需要我们去选择合适的语言交流机制来进行实施。当然,如果我们想要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英语翻译和具体的文化传播活动寻找到合适的途径,就成为目前我们在具体实施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翻译活动与文化传播过程中,所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1]陈莉颖.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六口茶》民歌翻译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42-147.

[2]王湘玲.功能及生态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水利专业英语译者主体性研究[J].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51-153.

[3]陈维菊.浅析科技新闻翻译的特点及翻译方法——以《参考消息》科学技术版的翻译为例 [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综合版),2016,(02):231-233

[4]蒋长刚.基于多级锚点词的典籍英汉双语对齐研究——以《茶经》及其译文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24-127.

[5]曹春燕.典籍英译的美学思想与译者的审美取向——以《茶经》《续茶经》英译为例[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52-154.

猜你喜欢

大观典籍英语翻译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地铁站内公示语英语翻译的特点和技巧
大观的艺术 艺术的大观——小记横空出世的横山大观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
人与事/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