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唐诗中的茶文化内涵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2期
关键词:饮茶唐诗茶文化

胡 琳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

中国自古便是诗情画意的国度,无数超凡想象和文字奇迹支撑起了文学的王国和诗歌的世界。纵观中国文学史,中国唐诗犹如完美无瑕的“和氏璧”高悬于历史的天空,灿烂光泽足以照彻古今、恩泽千年。在中国唐诗的发展中,出现了“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无数闪亮的名字造就了唐诗的传奇和神话,可以说是唐朝优秀诗人的集体智慧推进了诗歌的繁盛和辉煌,也是唐朝诗人无尽的才华滋养了中国文化,影响着华夏文明的走向和进程。

茶文化属于中国典型的传统文化,在整个文化发展中占据着无可匹敌的地位。从神农氏开始,茶叶便从简单的日常饮品向意蕴丰富、内涵深远的文化形态转变,这是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脉络,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时间轨迹。中国茶文化散布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唐诗中的茶文化便是茶文化历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唐诗作为海纳百川、无所不容的文艺形式,在描写大漠孤烟、田园景色的同时,也存在一类专门表达对茶感情的诗作,这便是普遍意义所认为的茶诗。可以说唐朝的茶诗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茶也扩大了唐诗的境界和高度,因此二者的融合对中国茶文化和唐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后世茶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优良的典范。

1 唐代茶诗概述

唐朝以恢宏的历史,辽阔的疆域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占据着无可比拟的地位。正由于它历史久远,唐朝诗歌中关于茶文化的表达便驳杂繁复,所以考量唐诗中茶文化的内涵应该,以不同的历史分析唐诗中茶文化的具体内涵。

1.1 初唐茶诗

“唐诗与茗茶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唐诗中不仅有许多咏茶赋茶的名篇,更有许多关于茗茶的文化事象值得考察,兹从茶兴、茶事、茶俗、茶趣等方面,展开品味唐诗中的茗茶。”[1]由此可知,唐诗从一开始便有着咏茶赞茶的习惯,纵观全唐诗的发展这种现象几乎贯穿了唐朝的始末。尽管唐诗中咏茶之风盛行,但是在初唐之时其实就一首与茶相关的诗歌,那便是《畴昔篇》。此诗乃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所作,全诗出现了“荼”,但也只是作为背景和意象出现,因此无太大的文学价值。初唐出现茶文化偏少的情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唐诗尚处于肇始阶段,因此咏物诗还未发展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原因,初唐与隋相连,由于隋文帝推广茶文化,黄河流域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尚未形成规模,并未普及开来。因此初唐的茶诗是茶文化的发令枪,唐代茶文化随着一声枪响开始势如破竹,繁荣壮大,成为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

1.2 盛唐茶诗

盛唐盛产诗人,与茶相关的诗人便有十八人之多。不论是李白、杜甫,还是王维、高适都开始将笔触对准茶,茶也开始从背景转化成为艺术关照的对象。此十八人中共留下二十六首涉及茶的诗歌,其中有六首是专门写茶的诗。在盛唐的茶诗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李白的《赠玉泉仙人掌茶》,这算是唐朝诗歌中真正意义的茶诗。诗歌描述了仙人掌茶的生长环境、口感功效,可以说是后世研究仙人掌茶重要的历史文献。由于李白将题材对准了仙人掌茶,因此《赠玉泉仙人掌茶》也是首次将名茶入诗的唐诗,所以在唐朝茶诗中占据着特殊地位。纵览盛唐的茶诗较之初唐已经有了大幅度进展,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茶诗(李白《赠玉泉仙人掌茶》),所反映出来的是茶已经从隋朝时的宫廷御用变成文人士大夫的爱好,也大大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进程。

1.3 中唐茶诗

“据不完全统计,唐代以茶入诗的诗作有341首,计113位诗人。”[2]咏茶诗在唐朝有三百多首,最主要的贡献是在中唐。关于中唐时期的茶诗总共有205首之多,其中共有25名诗人写过与茶相关的诗歌。因此唐歌中对茶文化贡献最大的应该是中唐时期,可以说中唐茶诗已经进入了繁荣阶段。在中唐茶诗中白居易当属翘楚,他以茶诗产量最高雄踞中唐茶诗的榜首。白居易不仅是文学圣手,更是品茶大师。他一生酷爱饮茶,有着“别茶人”的美誉。因此白居易对茶的描写,夹杂着个人的独特感悟,有着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除了白居易,卢全在中唐茶诗中也是不能绕过的一环。卢全的《七碗茶诗》(又名《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中唐脍炙人口的佳作,同时也是中国茶文学中的名篇。除此之外,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也在中唐的茶诗中独步天下。一方面是因为这首形式独特,呈现出宝塔状;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所描写的饮茶风俗,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时至中唐,茶诗已经呈现出繁荣之势,茶诗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艺术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由于细腻的笔法也使得茶诗具备历史文献的作用,因此在整个唐朝茶诗中都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

1.4 晚唐茶诗

物极必反,由盛而衰,这是历史的大轮回,也是王朝的周期律,当然唐朝也不例外。晚唐已不似初唐时的生机昂扬和盛唐的雄姿英发,晚唐诗风呈现出了颓败之气,甚至茶诗中出现了“僧态”。因为大量诗僧参与了茶文学的创作,所以大量的佛家意象进入茶诗视野,此类诗僧有贯休、齐己等人。当然在这种颓然之气下也有一些诗人写出了意蕴深刻的茶诗,比如皮日休、陆龟蒙等人。

其中皮日休写下《茶中杂咏》,可以说是诗歌版的《茶经》,对后世有一定影响。此阶段的唐诗中的茶文化已经趋于成熟,成为茶文学的高峰。然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这种成熟在日薄西山中落幕,这是唐王朝的命数,也是茶文学的悲哀。

2 唐代茶诗中的茶文化

将唐朝茶诗分为四个阶段,便可以清晰明了地感知中国茶文化的流变和发展,另茶文学有着清晰的时间轴。当然,唐朝诗歌作为整体,也应该将四个时期的茶文化放置在一起考量,唯有这样才能避免管中窥豹,进而得出中国茶文化的整体面貌。

2.1 唐诗与茶业

茶兴盛于唐,这不仅可以从古典文献中找到依存,在唐朝的茶诗中同样可以找到根据。唐朝的茶业兴盛,在众多文人的笔下都有记载。如诗僧齐己有《咏茶十二韵》其中便描写了湖南的茶叶被运送到京城的场景。陆龟蒙在《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舍》抒发了对茶叶供不应求的感慨,在《茶山贡焙歌》中则写出了宫廷对茶需求之大的现实。此种诗歌类型众多,但是却有着相似的指向。那就是根据大量茶诗所表达的思想,可以分析出唐朝茶业繁荣的原因。首先是交通优势为茶业提供必要前提;其次则是北方饮茶习俗的普遍,直接推动茶业的发展;三是茶圣陆羽《茶经》的问世,对唐代茶诗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了解中国茶业的发展脉络,不仅可以从二十四史中找到凭证,也可以从唐朝的茶诗中找到珍贵的文献。这不仅是唐诗对茶文化的贡献,同时也是中国茶文化对唐诗最好的馈赠。

2.2 唐诗与茶艺

中国茶文化早已经脱离了单纯饮品,它蕴含着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可以说中国古人已经将饮茶发展成一门艺术。中国人饮茶不但讲求水质、火候还讲求茶具、步骤,所以说中国的饮茶已经升华成艺术,成为典型的茶艺行为。这种复杂多变的茶学艺术不仅在现实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在唐诗的吟唱中也实现了永垂不朽。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怀》从诗歌的题目便可以看出诗人对饮茶的研究和熟稔,指出了山泉是煎茶的尚好佳品。诗僧皎然在《对陆迅饮天目茶,因寄元居士晟》中则提出山泉煮茶,这既是诗人的个人感悟,同时也是茶艺应有之义。除了对水质的讲究,便是对火的把握。其实饮茶到了唐朝已经不是单纯的生理行为,它更多在传达内心的感受。因此文人饮茶喜欢用松、竹等有着文化寓意的木材,一方面是这些材质适合煮茶,另一方面则是它们身上所蕴含的文化象征。诗人孟贯在《赠栖隐洞谭先生》写到了用“松火”煎茶,戴叔伦在《南野》中同样写到了“松火”,可见松木煎茶是文人普遍认可的方式。当然除了水质和火候,唐诗也有关于茶具的描写。陆龟蒙诗中写道“鼎”;吴融写道“铛”;贯休提到“盂”,这些诗句为中国唐朝茶艺发展提供了确切的素材,在中国茶文化史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2.3 唐诗与茶道

将茶升华成艺术可以谓之茶艺,这是中国唐朝对茶文化的贡献。同时,中国文人除了对形式上创新也开始对思想内核进行开拓,这便是中国茶道。茶道讲求的是思想的哲思和情感的共鸣,期间柔和着儒释道的思想精华,可以说是中国茶文化的又一次飞跃。

诗人皎然算是真正提出茶道的人,他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皎然作为诗僧,以佛法的视野关照茶学,便将茶从中国儒家思想中剥离出来,揉入道家的修炼之说,汇制出前所未有的茶境界。皎然关于茶道的思想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可以说这首诗不但表现出了皎然的文学造诣,更突显出了他对茶的执着。除了诗僧皎然,诗人韦应物、齐己、陆龟蒙都提出过茶道的思想,然而大都与皎然相似,因此在中国茶道的建构中,皎然占据着举世无双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对于文人来讲,饮茶作为一种静心安神的饮品已经不只是生活层面的茶饮品。它已经从茶本意、茶意向朝着茶文化演进,茶到了唐朝已经发展到了艺术高度,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内涵。”[3]这不仅是茶文化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唐诗内容所反映出的茶内涵。以茶的视角审视中国唐诗的发展,不仅可以梳理出脉络清晰的茶文化走向,同时也能够更深刻理解唐诗的文化魅力。茶文化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茶文化在唐朝的发展。唐诗中茶文化不仅代表了中国茶文化在唐诗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今后茶文化的走向和进程,因此为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1]许智银.唐诗与茶述论[J].农业考古,2014(5):133.

[2]音鑫,张盛.唐诗与茶文化[J].茶叶通讯,2000(2):46-48.

[3]胡苏姝.中国古代茶文学的兴起及发展历程分析[J].福建茶叶,2016(7):313-314.

猜你喜欢

饮茶唐诗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唐诗写柳之妙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文化的“办案经”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唐诗赏读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