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采茶戏的形态特点与舞蹈美研究
2018-01-19邱舒
邱 舒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音乐体育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
中国传统民间采茶戏相当丰富,极具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风貌,其中以赣南民间采茶戏尤为突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赣南采茶戏不仅吸收了当地和外来的艺术精髓,还通过歌舞的形式,营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氛围,轻松活泼,不失幽默。最重要的是它几乎囊括了所有民间歌舞、戏曲以及灯彩活动,将采茶曲的内容无限扩充,充满了生活气息,又不失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
1 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背景
1.1 自然环境
赣南民间采茶戏顾名思义,它的发源地就是赣南地区,赣南地区地处中亚热带区域,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其中大面积的低山和丘陵都盛产茶叶,而且是极其优质的安远九龙山茶叶,正是这片土地孕育了赣南民间采茶戏,这里不仅盛产茶叶,也适宜农耕。劳动人民在种植茶叶的过程中,用歌声和舞蹈将劳动过程中的愉悦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逐渐形成了赣南民间采茶戏的初始模样,后来更是流传开来,成为著名的采茶曲代表。
1.2 传统文化
客家文化背景为赣南民间采茶戏增添了一抹特色,尽管这里依然以中原传统文化为核心,但是客家文化亦是其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属于一个融合了民间色彩和地域特征的亚文化体系,客家文化更是崇文重教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文人荟萃的圣地。
2 赣南民间采茶戏形态特点
我国不同年代的赣南采茶戏都得到了很高的赞扬,首先,对20世纪50年代的赣南采茶戏进行了改编,如《哨妹子》、《补皮鞋》等,改编后的采茶戏得到了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一致好评。其次,赣南采茶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开始走上银幕舞台,20世纪60年代的采茶戏《怎么》开始走上银幕舞台。20世纪70年代采茶戏《茶童哥》被改编拍成戏曲片,更名为《茶童戏主》。20世纪80年代的采茶戏《山歌情》开始将赣南客家艺术的表演形式融合在一起,增加采茶戏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度。所以,随着赣南采茶戏的发展,赣南采茶戏也得了许多奖项,比如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获得了曹禺剧作奖等。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赣南采茶戏也开始打造音乐舞蹈剧,比如《长长的红背带》大型音乐舞蹈剧,也得到了很高的赞扬。
从诞生到繁荣,300多年的历史中创作了大量的经典唱段。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赣南采茶戏在创作和表演上又获得了大量的奖项。比如小戏《豆腐哥豆腐嫂》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获得优秀节目奖;2003年由赣南采茶剧团创作的大型采茶音乐剧《围屋女人》,在江西省第二届艺术节中荣获一等奖;2004年4月,传统采茶小戏《试妻》赴山东参加“博兴国际小戏剧艺术节”被评为优秀剧目。采茶戏新一代的优秀演员代表张曼君和龙红获得戏曲“梅花奖”,编剧、音乐、表演等获得“文华”单项奖;此外,赣南采茶戏还多次应邀赴香港、台湾等地演出。
2.1 旋法和调式
在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之中,有不同的调式,如:宫、商、角、徵、羽,并以“五声徵调式”为主要旋律,还有“五声商调式”与“五声羽调式”也比较常见。在赣南民间采茶戏所有的音乐中,《牡丹调》是最为有名的曲牌,这个曲牌音乐很有特色,具体表现为:
2.1.1 曲式结构
在《牡丹调》里,由四种结构结合在一起,即“起、承、转、合”这四种,虽似其貌不扬,实际却非常有特点,整个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规整方正。
2.1.2 调式结构
赣南民间采茶曲的音乐属于“徵调式”曲牌。也就是徵音属于主音,作为煞声出现,属于采茶戏音乐中的特色。(3)旋法特征。赣南民间采茶曲的音乐曲牌之中,拥有大量的同音重复和乐句重复变化的手法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时为了强化与突显主题形象。在旋法运用上,则为了突出特征采用了缠绕式的方式,让音乐灵活多变。
2.2 唱腔结构
赣南民间采茶戏的唱腔结构独具一格,主要是因为起源于丰富的民歌曲调,而其自身节奏层次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以曲牌连缀为主,板式变化为辅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2.2.1 保持重复与变化重复的段式基本腔调格式
重复和变化重复是赣南民间采茶戏音乐的基本腔调格式,毕竟,腔句之间的的重复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不存在的。这个从歌词就可以知晓一二,也可以从歌词中感受到不同腔句的内在情绪变化,以《倒茶歌》为突出代表。
2.2.2 变化的辅助腔格
作为赣南民间采茶戏音乐的辅助手法,这种腔格建立在基本腔格之下,但也进行了唱腔结构的调整与变化,或扩展或紧缩,使得采茶戏具有更加强大的音乐张力。具体体现在:句格增减变化,以及自身功能性的扩展与紧缩变化,还有变手调。通过运用移宫移调和旋律的变化,形成反调的手法,也叫反弦伴奏。这种变化腔格的段式,基本上都采用的是自由组合的方法,具体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几种段式。这几个段式是音乐的节奏感更加明显,因此避免了鼓噪的呆滞感,有的甚至是灵活多变的“数板”,而且大量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变。
2.3 伴奏风格及其特点
赣南民间采茶戏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浓郁的地域风格,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可塑性很强的这一特点。例如伴奏,就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表达形式。刚刚开始的时候,伴奏乐队的规模并不大,由于角色人物少,史称三脚班。而伴奏的乐器以打击乐为主,还有常见的唢呐和勾筒。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乐队的不断发展,伴奏规模初具规模,人数越来越多,乐器又加入了扬琴、竹笛、低胡、中胡、三弦等。过了十年,很多西洋乐器都进入了伴奏乐器的名单,这个名单变得越来越长,整个伴奏乐器可谓吸收了各种全新的手法进行全新的演绎,将唱腔伴奏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3 赣南民间采茶戏的舞蹈研究
本地区最流行的舞蹈当属赣南的“采茶”舞蹈,由于赣南采茶舞蹈结合了歌舞和戏舞的特点,具有了歌舞剧的初步样式,因此受到人民的喜爱。赣南的“采茶”舞蹈最初是来源于民间,舞蹈的灵感均来自于人民在生活中的劳作以及生活中的情感,所以细究赣南的“采茶”舞蹈,可以从中发现与我们生活中的形态是非常类似的,除此之外,赣南“采茶”舞蹈也大量地模仿了动物的动作形态,突出了人们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舞蹈在赣南“采茶”表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采茶”舞蹈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采茶”舞蹈又一直具备着其独有的审美价值,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是体现在舞蹈的动态特征,也就是赣南独有的“三绝”舞蹈,分别是矮子步,扇子花和单袖筒。
3.1 矮子步
矮子步是赣南“三绝”的组成部分之一,结合步法的不同,可以将矮子步分成八种类型,结合桩的不同,可以将矮子步分成三种类型,不管是按照步法来划分还是按照桩来划分,这都是矮子步所特有的,是其他戏曲所没有的。矮子步的主要舞步有四种,分别是半屈膝、屈膝茶、健康蹲身以及抬头。在跳矮子步的时候,舞者首先需要直腰,然后右手持扇,并且将右手放在头上、胸前或者腰间;舞者的左臂需要舞水袖,然后前后左右上下进行摆动,在摆动的过程中,舞者既可以选择跳跃前进也可以选择原地踏步,前进速度以及踏步速度需要结合节奏。在跳舞的过程中,舞者的上身一直要挺直,然后通过手腕、腿脚的摆动来将上下行走的活动形式表现出来。总的来说,为了更好地展现出舞蹈的美感,在跳矮子步的时候,舞者的手要柔和、脚步要轻盈、头部要有神、腰部要有丰韵。
3.2 单袖筒
赣南采茶舞和一般的水袖舞是不同的,采茶舞的水袖只有一个左袖筒,这与赣南当地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赣南地区气候比较湿热,人们在生活、生产过程中都需要用手来扇风或者擦汗,所以在编制舞蹈的时候,舞者则会将扇风的扇子变成了扇舞,擦汗的汗巾则变成了水袖。单袖筒的所有舞袖动作都与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擦汗的动作形态类似。在跳单袖舞的时候,舞者需要记住几个要诀,从而更好地将单袖筒舞蹈的特色展现出来,如摆动的时候要像狗尾、站立时的姿势要像吊马腿、游走时的姿势要像蛇等。单袖筒的舞蹈动作非常丰富,不同的动作所包含的含义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单袖筒表演的时候,表演者更应该要从抒情表意上来抓好表演的重点,借助动作来表达情感。
3.3 扇子花
在赣南“采茶舞”中,扇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万万不能缺少的部分,所以扇子花也是赣南采茶舞的重要组成部分。扇子花主要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单扇花和双扇花,其中双扇花主要是运用在旦行耍舞中。扇子花舞蹈在我国汉族民间舞中是比较常见的,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所表演的扇子花特色是不同的,比如达官贵人多数是以袖、剑来舞;而平民百姓更多的是以袖、绢来舞。在进行扇子花表演的时候,同样也需要记住其主要的诀窍,如五指花头朝天、四指花头朝前等。在赣南采茶舞中的扇子花,其表演形式主要和当地的民俗舞蹈或者民间小戏类似,但是其扇花指法确实很独特的,有二指、三指以及五指的甩法。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是赣南“采茶舞”的“三绝”,是赣南人民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所形成的独特产物,能够很好地将赣南人民的生活、生产特色展现出来,所以,要加快赣南“采茶舞”的发展和创新,就需要当地政府的关怀和重视。
4 结束语
随着赣南民间采茶戏入选首批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证明了赣南的采茶戏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也给予了文化认知的价值肯定。相信赣南民间采茶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个举措也提倡大家要共同关注赣南采茶戏这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无论是其音乐形态还是舞蹈美,都值得大家深入研究与探讨。
[1]刘斌,张雅雯.科技支撑下的民间舞蹈文化展示与传播——以赣南采茶舞蹈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5):182-184.
[2]王丹.湖北民间舞蹈教育传承及发展研究——以英山县采茶舞蹈为例[J].福建茶叶,2017(3):286.
[3]曾快.浅谈采茶戏在贵州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福建茶叶,2017(2):225-226.
[4]朱建华.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点与舞蹈美研究[J].福建茶叶,2017(1):367-368.
[5]屈红梅.璞中有真意民间有华彩——试析《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编写特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S2):102-106.
[6]杨林.谈民间舞蹈中赣南采茶舞蹈的教学内容设立[J].歌海,2012(6):117-118.
[7]王欢,熊莹.江西民间舞蹈教育传承及发展研究——以赣南采茶舞蹈为例[J].艺海,2012(9):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