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阈下茶产品外宣翻译技巧和应用

2018-01-19周秀琼

福建茶叶 2018年2期
关键词:译者茶文化茶叶

周秀琼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南宁 530021)

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的发展都呈现出显著的一体化趋势,各种信息和技术全球互通,各国的传统民族产品开始跨越其原本的单一文化、单一民族和单一国家的经营范围,迈向跨文化流通的道路,展示出越来越强的世界性特点,与之相关的商业广告及宣传文案也打破了既有的地域性经营藩篱,外宣翻译工作在各个领域得到的关注度和普及度与日俱增,逐步成为了任何一家企业完成其国际化转变的关键步骤。

茶叶在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交织,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辉煌灿烂且自成系统的茶文化,具备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可以说,茶叶与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彰显,是中国民族气节和品格的象征,也是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一扇明窗,必须高度重视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因此,相关企业除了应当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以外,还应当注重企业品牌的创立,在广告宣传上下足功夫,充分认识到宣传对于产品推广无可替代的作用,并把广告宣传置于跨文化的语境之中加以深化,把宣传文案转换成目的销售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字,使之既能保留原文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之精髓,又能够以目的语国家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顺应当地的文化习惯和心理预期,促进我国茶产品在世界各国的顺利流通,并由此推动中西文化的有效交流。

1 茶产品外宣翻译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的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很多产品凭借其民族性、时代性、优廉性得到了各国人民的推崇,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有利地位,但仅仅具备了经济与科技的优势仍然是远远不够的,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强盛与否不但要看这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硬实力”,还要看其文化及意识形态吸引力所展现出来的“软实力”。在信息时代,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正变得日益突出,所以,在打开国际经济市场大门的同时,我国相关部门也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以期在世界文化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集茶叶与茶文化为一体的茶产品就成为了我国的重点关注对象。茶产品外宣翻译与茶叶茶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能够为我国茶叶与茶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让它们拥有了在其他国家和民族面前展示自我魅力的机会,而后者则为外宣翻译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作了铺垫,推进该工作与其他领域的有机融合。

茶产品外宣翻译涵盖茶名翻译、茶企介绍翻译、品牌文化翻译、茶叶功能翻译等,内容之多是其他文化形态所无可比拟的,这是由于我国茶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个子系统,涉及的文化要素数不胜数,包括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民间传说等,内容诸多,意蕴深厚,所使用的翻译技巧也各不相同。茶产品外宣翻译应当确保译文受众通过阅读相关文本可以真正了解到我国的茶叶品类、属性、功效、作用等基本信息,还能够认识到与茶叶相关的文化背景信息,把握产品的文化性与艺术性,实现两种文化之间的无缝对接。诚然,当前的茶产品外宣翻译工作并不尽如人意,有相当一部分译者仅仅对文本的字面意义进行翻译,而不对其内部意蕴进行解读,导致翻译文本没有深入到其文化层面,抹杀了产品的文化关联性与历史连贯性,还有一部分译者片面关注产品文化意蕴的深刻性与精确性,对文本中的文化内容作了百分之百的对译,没有必要的说明文字和删减内容,导致译文晦涩难懂,这些都制约了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所以,相关翻译人员在对茶产品进行外宣翻译时,应当紧密结合我国茶文化的基本特征,切实考量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在保证原文基本内容得以传递的基础上保证译文的可读性,加深外国消费者对我国茶叶和茶文化的理解,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国际化发展,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2 茶产品外宣翻译的现状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茶叶种植面积与茶叶年产总量均为世界第一,茶产品消费总量也位居世界前茅,茶叶种类可以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和再加工茶花茶等七大类,又可以细分为成千上万个小类,可以说是世界上茶叶门类最齐全、茶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国家。然而,就国际知名度而言,我国却远远不及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产茶国家,就品牌影响力而言,我国也远远不及非茶叶原产国的“全民饮茶国度”——英国。以茶产品“立顿”为例,它诞生于人人钟爱饮茶的英国,以其便捷性风靡全球,起初是以红茶为主,随后增加了绿茶、白茶、花茶等其他产品类型,质优价廉、方便卫生,很快就发展成为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国际驰名品牌,就是在我国市场上也占有极高的分量,与我国的本土茶叶品牌在市场上的营销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的茶产品往往都是以产地命名,缺乏让人印象深刻的品牌,换句话说,立顿是通过商业营销手段来打造品牌,让人们通过品牌来认识和接受立顿这个品牌,而后接受其产品,但中国茶产品则相反,它们按照地理位置来区分产品名称,比如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安吉白茶、云南普洱茶、洞庭碧螺春等,产品名称似乎与企业无关,只要是这类产品,无论是哪一个茶叶生产的茶产品都拥有共同的名字,所以人们往往是先要产生对某种茶叶品类的消费愿望,而后去市场中找到具有相同名称的茶叶产品,再依据包装、日期等因素来决定购买哪一款,与立顿相比,我国茶产品在市场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消费者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中单凭茶叶品类来选购是有很大风险,一旦选购失败,则很有可能会降低消费者对这一类茶叶的信任,影响相关茶产品的市场推广。同时,该情况也对茶产品的外宣翻译工作了构成了较大难题。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找不到商标名称,只能按照原文本的品类区分来进行产品分类,令众多茶企业生产的茶产品被冠以了同一个译名,不明所以的消费者可能会误认为这是同一个企业生产的同一款产品,不同的价格信息也会让人们误以为中国茶产品定价混乱、恶意竞争等,将直接削弱我国茶产品的整体信誉度和竞争力,不利于茶产品和茶文化的推广。

除了缺乏商标和品牌给外宣翻译带来的问题以外,茶产品宣传资料中的同音词、重名词、术语不统一等情况也给外宣翻译带来了极大挑战。

首先,同音词即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语。在茶文化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功夫茶”和“工夫茶”的区分了,其中,前者指代的是一种源于广东潮汕的茶叶冲泡方式,意指冲泡需要花费一定的功夫,得到的茶汤才更加香醇甘厚,后者指代的则是红茶之中的一个小类,两者在意义上根本不同。但是很多译者并未注意到两者的差异,而是统一翻译为“Kongfu Tea”,导致上下文语意关联不上,不利于茶文化的传播。业内有学者提出,“功夫茶”可继续使用“Kongfu Tea”的译法,而“工夫茶”则可以翻译为“Congou Tea”,并加以注释“a kind of black tea from China”,由此与语境有机衔接,加深外国读者对中国茶产品和茶文化的了解。

其次,重名词即茶产品宣传文案中的专业词汇与其他物品、地点、景观等重名。比如六安瓜片茶,这种茶产自安徽六安,因其外形酷似瓜子而得名。一般来说,对于特定地点和复杂茶名的翻译,译者往往会采用“音译+Tea”的方法,既能保留原文的东方文化色彩,又可以突出产品的茶叶属性。但是,“Lu’an Guapian Tea”对于外国读者而言并无法体现出其外形酷似瓜子的特征,导致读者对该产品的认知仍然处于模糊状态,甚至会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而放弃对该产品进行进一步认知。所以,为了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可以翻译为“Lu’an melon-seed-shaped tea”,使读者一看便知茶叶的外形特征,并形成深入了解该产品的愿望,有利于茶产品和茶文化的发展。

最后,术语不统一是茶产品外宣翻译面临的长期问题。由于我国茶叶品类繁多,几乎每一个背后都有其文化及历史背景,但译者文化知识有限,无法把握全部茶产品的背景文化信息,所以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提高速度,就凭借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去翻译,而不去查找和参考已有的权威翻译资料。比如,铁观音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在茶产品市场具有较高的声望,也是我国出口贸易的一大顶梁产品,相关翻译工作数不胜数。据统计,与铁观音相关的翻译文本已经多达十几种,包括“Tie Guanyin”,“Tie Kwan Yin”,“Iron Buddha”,“Iron Goddess”等,以音译或者直译的方式表现出来,看似简单明了,实则会让译文读者不甚理解译文所指,会思考茶与铁之间的关系。而译者应当明确,铁观音这个名字由来于茶与佛教之间的渊源,佛寺通常都有禅茶的惯例,这个名字就展示了以饮茶来“三省吾身”、获得身心宁静的追求。所以,在翻译时,译者应当把其中的佛家文化内涵展示出来,翻译为“Tea Buddha”,既说明了产品的属性,又与佛教文化息息相通,使文本的可读性大幅提升。

3 外宣翻译的技巧与应用

茶产品外宣翻译是一种跨文化实践活动,并非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要把译文放在功能对等的层面上进行解读,把翻译工作视为茶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有机构成环节,让它为我国茶叶的国际化品牌战略服务,为我国茶文化和传统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服务。因此,站在跨文化的角度下,茶产品外宣翻译可以借鉴和应用以下技巧:

3.1 根据翻译内容,灵活采用翻译方法

常用的翻译方法有音译、直译和意译三种,分别应用于不同的文本之中,对于人名、地名和常见的茶品名称,一般采用音译法,对于科技类和信息类文本,通常采用直译法,对于文学类和文化类文本,通常要使用意译法。当然,文本的属性并非绝对单一的,因此,使用的翻译方法也应当灵活多样。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宣传文本中既有介绍茶叶属性和品类等基本信息的介绍说明性文字,也有展示其文化背景和艺术底蕴的深层文化信息,译者应当根据每一段文字的特点和信息情况,来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来翻译,增加产品的可读性,提升外国读者对我国茶产品的理解和认可,从而促进我国茶产品和茶文化在国外市场的传播。

3.2 译者应当注重自身的文化性建设,加强茶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把茶叶与茶文化有机关联起来,再现或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产品之间的比拼不仅仅是质量与形态上的比拼,更包括产品文化内涵、时代意义、艺术特色等方面的较量,我国茶产品竞争力比不上“立顿”,有很大因素是在于译者茶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消费者看到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茶”字,而没有体会到其内在品格,故而无法轻易在同类茶品中脱颖而出。所以,译者应当加强自身建设,对茶叶和茶文化形成深入而透彻的理解,提升翻译的准确度。

3.3 译者应当切实关注目的语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使用能够被他们接受的表达方式进行文化传递

茶产品外宣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为其他国家的读者提供产品服务和文化服务,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语言文字差异都比较大,英文中并没有相关词汇来与汉语一一对应,加大了茶文化的跨语际传播难度。所以,译者应当立足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使用为目的语读者所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予以再现,实现两个文本在宣传功能上的对等。

3.4 茶文化外宣翻译部分应当形成官方的统一术语翻译

受文化历史差异的影响,中西方的文化内容与语言文字都有很大不同,相关译者团队应当结合茶产品的外宣翻译诉求,对茶文化中尚待统一的词汇或文本进行统一翻译,装帧出书或者建立语料库,规范茶文化翻译市场,避免茶文化翻译的杂乱状态,促进茶文化的跨语境传播。

茶产品外宣翻译是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与茶文化对外传播的桥梁,良好的外宣翻译可以促进茶叶及茶文化的对外发展进程,相反,粗糙的外宣翻译则会直接影响目的语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不利于我国商品和文化的跨语境传递。所以,译者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积淀和语言素养,灵活运用各类翻译方法,使用官方统一的翻译术语,保证我国茶产品外宣翻译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不断拓宽我国文化传播的空间。

[1]王春娜.茶叶公司外宣资料英译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5(6):175-176.

[2]柳菁.目的论指导下茶名外宣翻译问题与对策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4):51-54.

[3]张立群.翻译与跨文化交际[M].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译者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