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采茶戏与传统乐器伴奏的音乐鉴赏
2018-01-19杨帆
杨 帆
(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 832003)
我国采茶戏的发展是建立在戏剧文化的基础上,并结合茶文化而形成的。文化与经济对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戏剧与茶生活相结合即产生了采茶戏剧。在我国戏剧比较发达的元代,以“丝竹管弦乐器”为主要乐器伴奏方式,在对传统乐器伴奏的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管弦乐器可以舒缓心情,平复情绪。因此,在古代受到大众的追捧。
1 传统采茶戏与音乐鉴赏
传统戏剧鉴赏需要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鉴赏与戏剧鉴赏的内容基本相似。近几年,音乐鉴赏成为一门单独学科。采茶戏的鉴赏就是将传统采茶戏与音乐鉴赏相结合,可以在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的基础之上,促进人们对于茶文化的理解。不同时代的戏曲,其风格也各有特点。所以在对戏曲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戏曲的文本进行分析,还需要从戏曲音乐伴奏的角度入手,体会采茶戏表演者所拥有的情感内涵。
1.1 中国传统采茶戏
采茶戏作为我国古典戏曲中的重要分支,主要在我国的江南地区、岭南地区流行,它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戏曲模式。我国戏曲发源自元代,以《窦娥冤》最为著名。在此之后,明代戏曲的种类开始丰富起来,采茶戏也是从这个时期有了迅速的发展。明清时期,小农经济的发展基础较好,采茶戏曲文化在良好经济基础氛围中,获得了更加稳固的发展基础。我国的采茶戏在很多地区,有不同的戏曲类型。如,赣南地区的采茶戏与当地的方言、曲调相融合,形成独特地采茶戏曲流派。采茶戏是由采茶歌发展而来的,最初的采茶歌只唱小调,后与采茶舞相结合,并最终形成了采茶戏。采茶戏是由民间风格的曲调发展而来,并通过对采茶生活的体验得到了丰富。这种发展方式使人们对采茶戏曲背景了解更加深入、全面。
1.2 中国传统采茶戏的乐器伴奏
我国传统采茶戏的戏曲伴奏,不仅仅是用来烘托采茶戏表演者的唱腔,更多的是对演唱者的有力支撑。演唱者、唱腔以及戏曲乐器伴奏,共同构成了采茶戏的主体部分。另外,传统采茶戏与传统戏剧模式的伴奏习惯相同,均具有“托”、“保”、“衬”、“垫”、“补”五个基本特点。采茶戏在表演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演员独特的演唱方式,使得欣赏者欣赏到其独特魅力。基于采茶戏曲的这一特征,我国传统采茶戏主要选择锣、鼓、木鱼、唢呐以及笛子、二胡等,易发出欢快、明亮曲调的乐器进行伴奏。唢呐与笛子作为民间独特的吹奏乐器,表现力十分丰富,可以吹奏出悠长、高亢的曲调;也能演奏出欢快、婉转的小调,是戏曲伴奏中的不二之选。锣、鼓以及木鱼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打击乐器,在采茶戏的伴奏中渲染了气氛,为吹奏乐器以及管弦乐器增强了节拍感,给人以更加完美的欣赏感受。
1.3 中国传统音乐鉴赏
顾名思义,中国传统音乐鉴赏可以解释为对中国传统音乐所包含表演形式的鉴别、欣赏能力。鉴赏者通过观看我国传统音乐作品,感受其中传递的音乐情感,为欣赏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听觉盛宴。与此同时,我国传统音乐的品鉴,需要品鉴者具有音乐的敏感度,可以对音乐有灵敏感知能力,这种感受能力需要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不断地思考才能获得。音乐给人们的感受,首先反映在人们的情绪之中,音乐可以带给人们愉悦,人们也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自身内心的情感。目前,传统音乐的鉴赏是我国音乐鉴赏中,需要不断完善的重要部分。
2 传统乐器伴奏的音乐鉴赏分析
我国传统乐器伴奏与西方乐器伴奏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二者在鉴赏内容、鉴赏方式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国传统的乐器伴奏,主要以二胡、笛子等民族风格的乐器为主。此种伴奏模式在音乐鉴赏过程中,也应有独特地鉴赏角度,可以从音乐鉴赏的意境、风格以及功能性方面,对我国传统乐器伴奏的音乐鉴赏模式进行分析。
2.1 音乐意境鉴赏
音乐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介质,也是诗与画的结合。鉴赏音乐不仅仅要鉴赏其音乐旋律、音乐曲调;而且还需要通过曲调,体味其中的意境之美。比如,我国著名二胡曲目,被誉为西方《月光曲》的《二泉映月》,是由华彦钧利用简单的二胡演奏技法表现出来的,主要表达了其坎坷的一生,与命运斗争的遭遇以及在曲子中融入了对世间痛苦与不平的倾诉。通过对《二泉映月》的欣赏,给欣赏者呈现的是一个光润洁白的世界。此外,演奏者通过表演使欣赏者感受到泉水潺潺流出的声音,还能通过音乐体味到华彦钧与世界的对话。情景交融是音乐演奏的最高水平,也是音乐鉴赏者需要将自身情感融入,才能够体会到音乐意境的美好。
2.2 音乐风格鉴赏
我国传统的音乐风格,主要可以分为五个基本类别:民间歌曲、舞蹈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以及说唱音乐。其中,前四个类别在我国传承的历史最久,也发展的最为成熟。《高山流水》以我国民间器乐为主要的演奏风格,是我国的十大古曲之一。该曲以古筝为主要演奏乐器,此类音乐风格给人以“我欲乘风归去”的自由之感,音乐风格也是我国传统乐器中,表达较为明显的——即抒发自身情感所向,给人以美好的向往,对于友情以及知音的感悟更加深刻。古人在对此种音乐表达风格上使用较多,多用来抒发自身对于自由的向往和现世的抨击。
2.3 音乐功能性鉴赏
音乐的功能性是对音乐特性的一类补充。其功能性主要体现于教育功能、审美功能以及认知功能三个方面,教育功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功能。我国传统音乐在教育性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儒家思想中,荀子所著有的《乐论》是我国首篇关于音乐美学的著作;也是通过音乐的方式来传递儒家的教育思想。荀子肯定了音乐的情感表达性提出高雅的音乐,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状态,也可以通过音乐强调传统的伦理观教育。荀子提出凡音由心而生,通过音乐也可以表现出人的情感以及内心状态。音乐的功能性在于育人,也可以育之人,为了社会和谐一致,需要强调音乐的教育作用。
3 传统采茶戏的乐器伴奏的鉴赏
传统采茶戏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重要部分。在乐曲伴奏过程中也有独特地伴奏方式。通过对比我国传统的音乐鉴赏方式,采茶戏在将不同的乐器进行融合后,可以对音乐的意境、风格以及功能性有更高的提升,在鉴赏方面也有更多的理解。
3.1 渲染音乐意境
采茶戏是来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在对采茶戏的鉴赏过程中,更加具有带入感。采茶戏的伴奏方式也是锣、鼓、二胡等简单的民间乐器,贴近人们的生活,给人们更好的欣赏体验。如,汤显祖戏剧中《牡丹亭》中有一个小片段将采茶戏融入其中,表演了采茶歌舞。此戏剧片段中的主要伴奏乐器为“勾筒”,为土质二胡的一种,在伴奏中加入了客家方言的演唱方式,乡土气息浓厚,使得欣赏者瞬间,置身于赣南地区的采茶人家。简单的乐器伴奏与简单的唱调,给予观众最好的采茶体验。音乐意境的渲染能够使音乐鉴赏者,有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而简单的伴奏与唱腔,也提升了采茶戏的意境氛围。
3.2 确定音乐风格
采茶戏的出现影响着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比如,饮茶品茶与欣赏采茶戏相结合引领了一种新型的休闲生活方式,人们可以看戏听乐中感悟茶文化,理解茶文化,体验茶文化。戏曲虽然内容、模式有所差别,在鉴赏的过程中,都需要体验戏曲作品所展现的故事情节,感受戏曲背后的文化底蕴。此外,通过对采茶戏文化的鉴赏,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还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修养。我国传统音乐风格具有多样性,但采茶戏风格是将传统音乐风格固定为特殊模式——民间戏剧。采茶戏具有民间戏剧的特点,采茶戏演员通过简单的舞台,来表达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采茶戏的风格相对较为固定,更多的是描绘采茶人的采茶生活,还有采茶生活中发生的各种趣事。采茶戏的伴奏往往采取轻快、明亮的方式,来体现采茶人在茶叶丰收后的喜悦,越是简单的音乐风格,往往更能体现出丰富的情感内容。3.3 加强音乐功能性
采茶戏曲在音乐的教育功能方面的体现也十分突出。比如,在典型的采茶戏剧《三家福》中,通过描绘赵玉林与梁四珍的爱情故事的艰难,二者爱情被现实问题所困扰。最后,赵玉林中举后的梁四珍家人的种种表现,给人以丰富的教育意义,引发鉴赏者对于生活的思考。在采茶戏《赵玉林》中,主要是通过二胡伴奏为主,描绘赵玉林与梁四珍的爱情,二胡伴奏给人以悠远、绵长的情感体验,使人感受主人公相爱,并被世俗阻挠的辛苦。采茶戏的教育意义,不仅体现在对于爱情的探索中,更多的是引发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简单的社会问题背后是深刻的社会矛盾,采茶戏通过对于社会矛盾的刻画,给与欣赏者以更大的思考空间。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是采茶戏的最为突出的功能性体现。
4 结论
通过对我国戏曲的传统乐器伴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对其伴奏音乐鉴赏的过程中,以采茶戏为例对传统乐器伴奏分析恰如其分。这不仅仅是因为采茶戏曲是我国的古典戏曲中的重要组成,还因为采茶戏是我国茶文化与戏曲的交融部分。在采茶戏中包含了我国古典茶文化的思想,对采茶戏对传统乐器伴奏欣赏模式进行创新,通过体会伴奏的意境,明确我国古典戏曲伴奏的音乐风格,另外在欣赏过程中体味音乐的功能性。
[1]苏飞.采茶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J].福建茶叶,2017,39(10):196-197.
[2]孙锐.采茶戏与巴蜀地区采茶戏之音乐关系[J].福建茶叶,2016,38(12):320-321.
[3]李淑君.浅谈采茶戏音乐发展的环境、构成与传承[J].福建茶叶,2016,38(06):352-353.
[4]贾丹妮.采茶戏中的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分析 [J].福建茶叶,2016,38(01):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