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茶文化背景下语言文化的培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2018-01-19涛,魏

福建茶叶 2018年2期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学语言

姜 涛,魏 伟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

自神龙氏“木下歇茶”伊始,饮茶活动也在民间大范围的发展,茶文化也开始萌生。炎黄文化浩如烟海,历史哺育了不同系派的思想萌芽。在众多的支脉中,茶德、茶哲学,被视为中华炎黄文化的母系文化。有关茶道、茶礼、茶录的古书典籍,不断续地被人们传承与叙写着。另外,茶具、茶器被大众所品鉴;茶事、茶精神也一直被人们所传颂与挖掘着。在宽阔的华夏沃土上,铸就了完善的茶文化体系。它具有高度的社会集合性,还有较强的理论实践性,是我国语言文化的培养的驱动器。

1 茶文化的语言思维模式

追溯西汉时期,茶文化远传外域,博彩众长。茶文化真挚、精简、雅致的原生内涵,因与外来文化不断发生锤炼、融合,而变得丰富多彩。茶文化以语言文化的姿态“走出去”,以包容其他文化的形式“引进来”。这标志着语言思维模式中,对于“和谐性”与“协同性”的相对成熟,颇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力。

1.1 茶文化意识形态构成

茶文化的意识形态,是基于中华中庸思想的根源,有着浓郁的风韵特色。此外,它饱含契合性,能够与西方的文脉和谐共处。在西方国家中,属英格兰对茶叶需求量最大,由此可见,英格兰人对茶文化的热度不低于我国。长期的茶文化交流,使得两国在茶艺、茶道上出现操作方式上的高度契合。

1.2 茶文化思想在语言文化培养中应用

茶文化思想深深地根植于古代中国文化中。在古代文化中,科举制度文化是语言文化应用的最佳体现。该制度体制有着严格的语言规范性,在沿袭儒家德育思想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将语言文化正统化,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比如,在明朝的八股文中,有固定的语言文化模式,“八股”由八个语言文段组成,开篇的“破题”就严格要求参考者规范首语用词,如开篇第一个字不允许虚词的介入,“之、乎、也、而、者”等虚词有它们的语法意义,但没有语义意义,往往被运用到句子的中间或者是末尾。这样以虚充实的文字带入,体现出科举文化中语言文化的“协同”思想,这种“清和”思想正是茶思想的内核之一。此外,八股内容源自于“四书五经”,成功通过科举考试的状元或者是参考人员都受到科举文化之风的影响,与传统的语言文化接下渊源。不管是名落孙山的李时珍,还是多次屡战屡败的政治家、诗人韩愈,虽然他们曾经陷入过科举考试的“黑洞”,出现过对科举考试的厌倦之感,但是科举考试经历,无形之中让他们加强了对中国古代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基于此,才有李时珍震惊于世的医学创作--《本草纲目》的诞生,以及“茶本皆相宜”饮食观念的产生;才有韩愈学无止境的诗说之法。

2 高校英语常态化教学的问题分析

大学传统授课模式,实质上是集识记语法、练习写作与口语表达于一体的初级性、多元化的语言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包括了词汇、语法与文章写作等。就当前,中国部分大学的语言学习情况来看,外语学院专业的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美式、英式的语言文化。部分高校也在教学改革的路上不断地摸索,并不断地应用于英语模拟实践中。尽管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从高校英语教学来看改革的教学方案,这些方案对于大学生的语言文化水平的作用不大。经过对其调研调查发现,校园课堂上仍然存在困难。

2.1 英语教学形式单一、不平衡

在传统的中国式课堂授课中,记忆单词是教学的课堂核心内容。而中国传统的教师在对单词、词组进行分析的同时,缺乏对词汇、词义的情景渲染,独立分析某些单词过程,让课堂枯燥无味的同时,也容易让学生对英语语感的培养兴趣下降。英语单词虽然是学习基础英语知识垒层之土,而在中国式词汇记忆课堂上,教师教授的英语单词的方法过于形式化,仅仅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英语单词的意思。因此,在这样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下,“记忆法”要求学生被动性地识记单词,实际上就是机械式的记忆。学生在断断续续地机械记忆过程中,会让学生对外语产生厌恶的心理。不利于英语文化在中国本土长期驻扎与发展。英语教学形式的单一与不平衡,是高校改良授课模式时,不容忽视的要点。

2.2 英语教学缺乏语言实践

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对其功能而言,是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最直接目的是促进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外国语言的能力。因此,英语的实际应用相较于英语理论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另外,对英语语言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学习英语语法知识更有必要。但是不少高校却缺乏语言实践。不少大学毕业生,虽然手持大学四、六级证书,曾在大学英语考试的过程中,屡获高分。但是英语口语能力相当于口语初级阶段的水平,贫瘠的英语口语能力,不仅影响着大学生初入社会的就业面和就业成功的几率,还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与个人语言潜力的激发。2016年新闻网曾报道到:中国“985”高校的大学才子,在应聘一家未上市的外贸公司的销售助理时失败,而他的职业竞争对手只是个普通三本院校的大学生。两位大学上最大的区别是,高才生的英语成绩名列前茅,曾在大学英语知识竞赛中斩获一等奖,但是却出口未成章;三本院校的大学生英语成绩虽然不突出,但是能根据场合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善于针砭时弊,语从境出。

2.3 英语教学与主流文化契合度不高

英式英语是英国的本土语。因此,英语与英国的本土文化十分契合。英语的形成与发展与英国当地环境有紧密关系。按常理而言,学好英语首要的是了解英国当地的文化和习惯。然而,中国式的英语授课模式比较中式化,忽视了对语言背景文化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与掌握的英语知识区间,与英国本国的文化背景不吻合,造成语言知识与语境脱节,这让实际的教学活动失去了教化意义。

3 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培养的策略

英语是世界范围性的常用语言,使用人数多、应用范围广,学习难度大。因此,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中。一方面,为我国的茶叶贸易的进出口做语言铺垫;另一方面,便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加强语言应用的综合能力。

3.1 丰富与平衡英语教学形式

在传统的中国式教学基础上,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善。授课老师要注重在课堂中的语境式教学。结合茶道知识进行课堂学习,不是纯粹的学习茶叶的相关知识,灵活地将契合性、协同性注入英语教学中去,把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将课堂指挥棒交给学生。在茶文化熏陶与英语语境的影响下,学生可以遨游在浩如烟海的英语学习中。从语感、语义方面,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无形之中加强了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的领悟。在课堂上丰富教学形式,将单一的词汇、语法教学,变成多元化的情境模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发声”,逐渐形成专业本位的观念,为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增添助力。

3.2 英语教学与语言实践紧密结合

促进英语教学与语言实践紧密结合。第一,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知识,对通用英语的国家的人文文化与地域风情有大概地了解;第二,善于运用好网络系统,熟知海外各个大型的外文媒体平台和慕课知识,通过互联网窥探使用英语的国家的日常生活动态;第三,如若经济条件允许,学生可以进行私费旅游,亲自踏上使用英语国家的土地上,亲自感受当地的民俗民风,切身体会当地人的口语表达。以旅游的方式进行语言实践,既可以拓展课外的英语文化知识,也可以补充自身的在语言文化上的缺陷;第四,深化茶文化的知识内涵,将其高度契合性的特点类用到英语实际教学中,增加课堂的生动感与愉悦感。它与社会生活的高度集合性和强度的实用性,能够开拓学生的语言文化视野,争强对外国文化的好感度,为中西方语言文化长期化交流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加强与当代主流文化的契合度

中共十九大召开以后,我国掀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政治思潮。基于茶文化的背景下,高校在英语教学的内容上,要与党的思想主旨保持一致。英语作为一门文化外缘的语言类学科,其主流文化思想既要与本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相符合,又要同使用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文化不发生矛盾与冲突。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以来,茶思想被西方国家视为中国文化传播的典型文化。茶文化具有民族性。因此,在本国的英语教学课堂上,授课老师可以多组织小组的讨论调查活动。四到五人一组,以英语的形式对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思潮进行调查和讨论。调查的方式可以根据调查的要求进行自主选择,将调查的文化现象用英语表达方式叙述出来,撰写成英语版本的调查实验报告,最后进行PPT讲演。在这样的活动中,将高校学生集体在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中。此外,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英语活动,体现出语言学习的凝聚性与协同性,便于握住新时期时代文化发展的动向。

4 结论

语言是一种行为工具,也是一支有力量、有厚重历史积淀的文化。语言的魅力在于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高校的中国式英语教学,需要从丰富与平衡英语教学形式、促进英语教学与语言实践紧密结合、加强与当代主流文化的契合度上,完善语言文化教学系统。从高校学生的语言感知出发,培养学生对英文化学习的专注度与执着度;从语言文化的认知出发,在使用英语进行茶叶贸易时,把握语言交流制约性,着眼于语言文化背景和语言文化相互约束、相互影响了交互关系,让语言文化的力量促进中国经济实力的壮大。

[1]朱春丽.以茶文化为例探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幽默的实现[J].福建茶叶,2017,39(07):370-371.

[2]姚静.双语茶文化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学模式分析 [J].福建茶叶,2016,38(12):290-291.

[3]徐国公,孟佳琳.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语言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索[J].时代教育,2015,(10):61-62.

[4]郝敏.试论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融入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必要性[J].福建茶叶,2017,39(02):179-180.

猜你喜欢

茶文化英语教学语言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茶文化的“办案经”
语言是刀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