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茶文化思维下多媒体小提琴音乐传播及文化的影响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提琴茶文化多媒体技术

陆 斌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22)

茶文化思维作为中国式思维的主体,在考验中积累升华。茶思维的发展融合了很多思想,也融合了外来民族文化,形成了全方位的包容性体系,成为我国的思想文化传播交流的一扇大门。除此之外,小提琴作为西方典型的管弦乐器的一种,由于其声音悠扬、音域较宽,所以小提琴曲目得到了西方音乐人士的喜爱。目前,小提琴更是成为现代交响乐团最为基础的乐器之一。小提琴乐器传入东方后,不仅为西方音乐思想与音乐文化流向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还促进了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在音乐领域的传播和交流。另外,多媒体作为近些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在音乐传播以及文化交流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值得人们进行进一步探索与思考。

1 茶文化思维与小提琴音乐

虽然茶文化思维与小提琴音乐归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其中茶文化思维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而小提琴音乐属于西方文化体系,但是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却有一定相关性。即,茶思维的发展与小提琴音乐发展都历经风雨挫折,二者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均遇到了很多难题,在曲折中缓慢发展,在困难中摸索前进。

1.1 茶文化思维包容性

纵观茶文化思维的包容性,可以发现,茶文化思维并不是简单的思想组合、思想拼凑,茶文化思维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大量的实践经验后,形成的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不仅如此,茶文化思维所涵盖的范围特别广泛,包罗了理性科学思想文化的内容,纬度上覆盖哲学理论的同时,还涉及了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领域的思想。虽然茶文化思维内核强大,但是茶思维依然秉持着谦逊的态度,不断吸收其他思想流派的精髓,并且时刻进行着自我反思、自我总结。从茶艺上来看,一个非常微小的细节或动作,都会影响到茶艺演绎的全过程,比如,拿倒茶的手法来说,一般的流程有八个环节、缺一不可。第一,需要烫壶,在放置茶叶之前,需要先用开水汤壶,这样可以去除少量异味;第二,温杯,此时还需要将热水倒入茶杯之中;第三,置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茶叶不宜放置过多,不超过茶壶的三分之一即可;第四,高冲,将热水自高而下倒入茶壶中,让茶叶自由翻滚;第五,刮沫,实则就是过滤茶叶;第六,低斟,目的是避免起泡;第七,闻香,通过闻香这个环节可以尽得茶叶的色、香、味;第八,品茶。茶道中所体现的是茶文化思维的包容性,以品茶容天下;茶性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品茶之中不拘泥于形式,既可以在茶叶中加入奶,也可以加入蜂蜜、糖等其他物质。

1.2 小提琴音乐

顾名思义,小提琴音乐是由小提琴演奏出的音乐。小提琴起源于十七世纪的西方国家,归属于管弦乐器,被人们称之为乐器中的皇后,自小提琴诞生之日起,在音乐表演中已经有了显著的地位。小提琴的音色特点鲜明,且音域十分宽广。所以演奏出的音色十分贴近于人声,也比较符合大型音乐会所需要的音乐效果。因此,小提琴是大型音乐会中的常见乐器。自小提琴被发明以来,作曲家通过演奏后发现,小提琴既适合与其他乐器完成合奏,也可以单独表演。基于小提琴的此类特性,作曲家为小提琴创作了许多著名曲目。小提琴的样式主要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马基尼小提琴、阿马蒂小提琴、安东尼奥小提琴以及雅各布琴形。不同的琴形的结构与制作技术相差很大,所以在演奏的过程中,小提琴师会有不同的体验,以及演奏出的音乐也有音色上的差别。小提琴音乐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晚,在采茶舞曲中使用小提琴完成对背景配乐的伴奏,是小提琴音乐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具体案例。

2 多媒体条件下小提琴音乐文化传播

多媒体技术为文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小提琴音乐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技术发展背景下,小提琴音乐发展逐渐走出了瓶颈期,但并没有到达发展顶峰,还需要不断地推广应用。

2.1 传播方式简单

在我国音乐的传播主要有两种传播方式,一类为自上而下的传播;另一类为自下而上的传播。自下而上的传播主要以茶音乐为典型的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为代表,小提琴音乐属于外来音乐,主要是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小提琴音乐传播方式较为简单,不需要很大的排场。对于演奏环境的要求也不是非常苛刻,相对来说,更适合在街头、室内等空间练习、表演等。十七世纪末期,小提琴首次出现在中国后,小提琴音乐开始在清朝贵族间传播开来。到了二十世纪初期,小提琴被我国第一批留学生带入了知识分子的阶层,从此揭开了小提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黄金阶段。

2.2 传播范围较小

小提琴音乐是典型的西方音乐。西方音乐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有着本质的差异,所以小提琴音乐虽然在我国的传播速度较快,但是传播范围并不广泛,有着严重的分化现象。加之由于传播载体的单一,所以传播范围很小。在网络技术大发展之前,小提琴音乐的主要传播载体为音乐CD。但是小提琴音乐属于西方音乐的范畴,受众群体小,并没有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所以并没有拓展传播范围。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播模式略有扩展,可以以多媒体为媒介,通过授课来实现小提琴音乐传播。

2.3 受众群体单一

从音乐模式上来看,在我国小提琴爱好者多为年轻人,主要是因为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外来文化。为了拓展小提琴音乐的受众群体,则要考虑我国音乐受众的基本国情,更需要考虑我国其他年龄阶段中,受众群体的对于音乐的喜好。例如,可以将小提琴演奏融入到采茶舞曲的伴奏中,将小提琴音乐的演奏代替传统的乐器,通过增加受众群体的层面,促进小提琴音乐的传播。

3 茶文化思维促进小提琴音乐文化传播的路径

3.1 丰富传播模式

从传播模式上来看,西方小提琴传播与我国茶叶传播是截然相反的。小提琴是从我国古代的上层社会流行开来并逐渐向外扩散的,茶叶则是从我国的民间逐渐传播到上层社会、再传播至国外。虽然在传播方式上存在质的差异,但都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而借助茶文化的影响,可以加快小提琴音乐在我国的发展。拿著名曲目《采茶扑蝶》来说,可以用小提琴音乐演奏,代替原来的背景音乐,不仅能够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能加强中西方音乐的交流融合。

3.2 拓展传播范围

茶文化的包容思维也为小提琴音乐的传播提供了创新思路。小提琴音乐的传播范围较小,主要是由于传播模式单一造成的。茶文化的包容思维中提出,可以通过吸收各方有利因素,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小提琴音乐要想获得发展,需要拓展其传播范围,可以利用茶文化中的包容思想,配合多媒体技术,跨越时间、空间上的障碍。例如,可以借鉴网络直播、网络云音乐、网络音乐翻新等方式,演奏小提琴音乐,拓展小提琴音乐的传播模式,为听众提供更多的交流、欣赏和学习的平台。

3.3 拓宽受众群体

西方小提琴音乐文化在我国的传播,需要增加受众群体对小提琴音乐文化的了解。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找到小提琴音乐文化最佳的切入点。其中,最佳方式是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增加小提琴音乐曲目的数量和质量。另外,茶文化作为我国广为流传的智慧文化,与小提琴音乐文化传播结合,可以拓展提琴音乐在我国的受众群体。比如,中年层次的人群可以在品茶、饮茶的过程中,可以欣赏小提琴曲目,获得精神上的放松。通过多媒体技术选择自己喜欢的曲目,增加主观上的选择性,运用智慧文化引领音乐潮流。

4 结论

小提琴音乐文化在我国的传播,需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茶文化在小提琴音乐文化传中有关键性作用,为小提琴音乐文化的传播提供文化支撑。另外,小提琴音乐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将茶文化中的包容性思维与小提琴文化相结合,既可以从丰富小提琴文化的传播思路,还使得小提琴音乐的传播范围更加宽广。

[1]来雯.茶道对小提琴演奏者心境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7,39(09):97-98.

[2]刘佳明.饮茶听乐,相得益彰——论音乐与茶文化之关系[J].福建茶叶,2016,38(02):228-229.

[3]王乙桐.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19):9.

[4]胡静.谈多媒体技术在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3,(12):18-19.

猜你喜欢

小提琴茶文化多媒体技术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茶文化的“办案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Pear Conc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