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茶文化的大学生心理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8-01-19陈雪琴

福建茶叶 2018年2期
关键词:饮茶茶文化心理

陈雪琴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渝北 4011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发展,社会发展的速度也开始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会面对越来越多的新事物,而这些事物在某种程度上会引发他们内在的困惑,导致他们出现某些心理问题,当然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生活,他们开始学着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常会碰到不适应之处,如果不对他们的心理加以疏导,那么他们的心理状况将会持续恶化,这对于他们自身的成长而言是极为不利的。2017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精神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等)的患病率高达17.5%,该数据较往年相比有着明显的上升态势。大学生是我国的栋梁之才,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茶文化思想融合了我国古代朴素哲学思想和儒释道等观点,其对于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而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而,高校教学工作者不妨从茶文化出发,将其思想内涵运用于心理教育层面,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 茶文化内涵概述

1.1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传,茶叶是华夏祖先神农氏所发现的,之后茶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起初,茶叶主要作为一味中草药。在南北朝时期,禅僧开始种植茶树,茶树的种植规模有了一定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茶叶行业的发展。后来,文人雅士对饮茶颇为推崇,饮茶也因此成为一种高雅之举。茶不再仅仅是一味药草或者一种饮品,而更多地成为了一种特定文化的代名词。唐代,产茶区域进一步扩增,民间社会掀起一股饮茶之风。茶圣陆羽通过调查和实践编写了茶学专著《茶经》,这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茶经》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其对产茶历史、制茶技艺等内容进行了记载,对后世茶学专著(比如《续茶经》、《茶疏》等)的诞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宋代,随着茶叶种植规模的扩大和制茶技艺的改善,饮茶人数也逐日增加,茶文化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至皇权富贵,下至平民百姓,人们饮茶斗茶,喜茶乐茶。元明清时代,茶文化也不断得到丰富,茶叶品种、制茶技艺、饮茶方式等都有了相应的变化。时至今日,茶早已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辞中就可见一斑。

1.2 茶文化的思想内涵

茶文化的内涵颇为丰富,其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传统儒释道等思想。现代茶人林治认为,我国茶文化思想可以概括为四点:和、静、怡、真。其一,从字面上解释,“和”表示“相安、和谐、协调”。道家提倡“保合大和”的思想,认为阴阳应该相互协调;儒家则有着“中庸”的主张,要求人们做事情应该掌握“度”,让事情能够恰到好处。事实上,茶事活动也有很多方面体现了“和”的思想,比如以茶待客时讲究“倒茶七分满”,饮茶过程中讲究谦和相处。其二,“静”表示“安静、寂静、不吵闹”。茶文化中的“静”思想与道家的“虚静说”不谋而合。事实上,在静谧的环境之中,茶人才能够抛开俗世的纷扰,真正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其三,“怡”表示“愉快”的意思。茶人通过饮茶放松身心,在时光的罅隙享受人生。茶不仅给茶人带来了物质上的满足,同时也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舒畅。有些茶人追求“茶境”,也就是彻底忘我的境界,使内心深处真正得到满足和愉悦的感受。其四,“真”表示“真实,不做作”。对于茶道来讲,茶人所饮的茶都是真正的茶叶冲泡出来的,茶具也是竹木、陶瓷等材料制成的,饮茶之人交谈时也十分真诚,这些都是“真”这一思想的体现。

2 大学生心理教育现状探究

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约50%的高校大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影响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主要包括:交际困难、网络依赖、心理适应障碍、学习压力等。大学生初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他们缺少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因而这就需要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帮助。事实上,近年来我们在网络上频频见到一些关于高校学生的负面新闻,而这与高校对大学生心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很大关系。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教育机制不成熟

结合国内高校的心理教育来看,我们发现大学生心理教育机制存在不成熟之处。心理教育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其中涉及到很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然后一些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由非专业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很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针对性分析,也很难提出合理性的解决方案。由于自身的非专业性,这些教师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存在处理方式不当等问题,这甚至可能使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得更加严重。另外,一些高校对于专业教育十分重视,却很少安排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导致心理教育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2.2 课程设置不科学

除了心理类相关专业之外,很多高校未针对其他专业学生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很多学校将心理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进行设置,也就是说选修了该门课程的学生才可以参与学习。但是选修课的课程量(一般每周1-2节)、学生人数(50-100人)都有严格的控制,这也就意味着接受心理教育的学生少之又少,有些学校甚至未满1%的学生接受过相关教育。另外,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心理教育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设计未按照不同专业进行区分和调整,这种做法事实上存在不科学之处。在这样的教学课程设置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大打折扣。

3 基于茶文化的大学生心理教育实效性分析

从上述分析来看,大学生心理教育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引起越多越多人的关心。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茶文化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民族自信心的提升。茶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包括“清、静、怡、真”在内的思想观点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颇受人们推崇的处世哲学。基于茶文化的大学生心理教育实效性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3.1 缓解心理压力,增加“正能量”

茶人在饮茶时还注重修身养性,他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高校大学生也可以学习这种“修身养性”的思想,借此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学生开始像茶人一样注重内心世界的建设,对于外界的纷扰淡然处之。再者,通过对饮茶方式、茶具鉴赏方式等内容的了解,学生也能够从中感悟人生,认识到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困难时应该淡然面对而非仓惶逃避,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心理障碍中走出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与学习之中。同时,茶文化的“怡”思想要求人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凡事都没有过不去的坎,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正能量”。就像饮茶一样,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都能够找寻到那份最原始的简单快乐。

3.2 杜绝不良习惯,提升自身修养

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这也就意味着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多。一些大学生整日不顾学业,将大量时间都花在网络游戏、微博更贴等行为上,甚至有的学生都到了“忘我”的境界。他们花着父母的钱,却在校园内一步一步地荒废下去。基于这种情况,茶文化的“清”、“静”思想要求学生保持一颗清醒的内心,不受到外界的打扰,这样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才能够真正地做到全身心投入。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网络上存在很多虚假信息,部分大学生对于这些信息缺乏辨别能力。通过对茶文化的“真”思想的学习,学生就能够认识到“去伪存真”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蚀。所以,由此看来,茶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杜绝不良的习惯,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修养。

4 基于茶文化的大学生心理教育建议

茶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有着诸多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思想内涵可以成为大学生的“指明灯”,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从茶文化出发,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有以下值得改进之处:

4.1 创新心理教育体系

针对以往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有必要对心理教育体系加以创新。首先,高校应该注重课程设置,比如将其设置为常规课程(每周1-2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及时接受心理教育。其次,高校应该注重师资建设,比如高校可以招募一些心理专业的权威人士或心理学专家负责教学指导,这样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专业素质也就有所保障。最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内容应该结合茶文化、大学生心理状况等因素展开,并对各类问题进行分类处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4.2 引导学生参加茶文化实践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心理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茶文化实践,帮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和学习茶文化。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茶博会志愿活动,或者让他们参与茶文化节,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感受茶文化的美。另外,高校也可以邀请大学生参与茶艺表演,或者举办茶文化主题辩论赛等,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编排采茶舞等表演,以此培养学生对于茶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掌握茶文化。

[1]赵旻,黄展.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4(9):106-109.

[2]王良.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研究成果[J].才智,2012(29):298.

[3]李瑞瑞.中国传统儒道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路径的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1):19-20.

[4]王云玲.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运用探索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7).

[5]黄洁.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借鉴[J].社会心理科学,2013(11):23-25.

猜你喜欢

饮茶茶文化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文化的“办案经”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