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茶文化在茶具设计中的应用

2018-01-19梁利娟

福建茶叶 2018年2期
关键词:茶具茶道饮茶

梁利娟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茶,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起源于神农氏尝百草尝得茶滋味,兴起于唐代,受多元文化影响开始在边贸传播,鼎盛于宋代,市民生活的高度繁荣刺激了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传统茶文化糅儒、道、法家乃至佛教皈依思想,清净无为,又自成一体,浑然佳成,可称为中国传统文博瑰丽中的一朵奇葩,卓尔不群。

1 古往今来览茶史

茶起初以片、块状熬汤煮水作药用,后作为皇室贵族招待贵宾所持的佳酿饮品,发展极盛之时全国各地无人不饮茶,无人不品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男女老少,拳拳相宜。茶具同样在茶道形成之时便已诞生,我国最早的茶具制作以陶土为主要成分,口小底儿大,状貌像极了一只缶,用来制茶、煮茶、饮茶。

孙楚诗云:“薑桂荼荈出巴蜀”。由此可推自秦人取蜀后,始有茗饮之事。我国茶叶与茶文化初兴于巴蜀,如若这般推进,茶的历史大抵距今至少有三千年。至唐,荼去一笔,便生茶字。唐朝是历代王朝中经济、政治、文化、甚至是对外开放交流的鼎盛时期,而在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茶具也必然应运而生。茶的饮用越来越普遍,文人雅士嗜茶众多,因此衍生了茶与茶具结合、与诗词歌赋结合起来的潮流与趋势,直至今日,仍为世人谈颂不已,津津乐道。

温吞亦或滚烫的茶水中代表着绵长的和睦与热烈的感情,这份带有国人特色的情谊流入杯中,便化为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品茶者。缓缓捧起茶杯,茶叶成为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流情感,拉近距离的纽带,纽带两端联结着友谊的桥梁;细酌一口佳茗,自桥梁而上生发出积极蓬勃的韧性,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价值体现。

直至魏晋时期,煮茶与饮茶容器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分别和差异,用于制茶的器皿叫做“茶具”,用来饮茶的器具称为“茶器”。如果说唐代是茶文化的盛世,那么到了宋朝,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全国茶叶得到普遍发展,茶馆林立。至明清,传统茶业由盛转衰,伴随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我国茶叶科学技术向近代转化。

2 浮生未歇细话茶,浅斟慢酌品佳茗

壶增茶趣,茶增壶艺。二者相互衬托,正如花红叶绿依偎增色。

2.1 鉴茶具——解其史

唐之前的茶具种类不多,可以代表的有附带托盘的青釉茶具,为后来茶具更加精致、种类更加丰富的演变的启秀之作。随着唐朝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的高度发达,茶文化得以极大的传播,其物质载体——茶具的发展也因此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正如碗托从有至无、以蜡托为主到以瓷托为主、茶盏的制作、茶盖、茶笼的产生……此般茶具兼实用与美观于一体,恰恰迎合了唐朝茶文化迅猛发展的势头及传播远扬必需载体与工具的需求。

至宋,打破坊市界限与时空限制,市民文化生活得以极元纵向发展。与此相当,日常茶饮所持的茶具也更加多彩丰富,崇尚绚丽明艳,风格多样,甚至兴起“斗茶”之风。

“斗茶”源于唐代,别名“茗战”,鼎盛于宋。规则多以两人以茶水为战,三局两胜,而判定胜负的术语叫“水”,两方茶叶的好坏则为“相差几水”。起初以汤瓶煎水,继而调入膏油。调入膏油,需观察茶盏容量,将研制好的茶末倒入茶盏,再以汤瓶中的沸水注之,调和茶末如浓稠膏油。调膏之前,需得“温盏”,而后注入沸水。斗茶的要领在于:一要看茶面上汤花着色与融合程度;二要查茶盏内壁与汤花相衔接处是否有水痕。最好的作品茶面上光泽亮丽,洁白如粟。稍许,水痕渐褪,迟者为赢家。因此宋朝茶具在演变过程中,逐步适应市民娱乐生活,煮茶多用喇叭形瓶罐,饮茶多用茶盏,而茶盏弧度愈来愈大,向上拱起,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茶香与热度,保留了原汁原味,是茶具发展史中一大亮点。

至元,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瓶身更加修长典雅,壶嘴倾斜,便于注水;至明代,茶具状貌风格基本定型,茶具图案愈加绚丽;清朝则将茶壶、茶具、托盘上的图案对应后搭配使用,并且出现了青瓷、珐琅等。现代,茶具样式极为丰富,集聚各家所长,异彩纷呈。稍奢华的以金银、玛瑙水晶制成,大众化的以竹木、玻璃制成。随着现代茶文化的逐渐发展,茶具的品类也日渐完善丰富。

2.2 览妙器——增茗香

我国茶具种类丰盛,有些历史悠久意境深远,有些时尚新颖夺人眼球,皆与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息息相关,因此了解欣赏不同茶具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品味不同的饮茶文化。

2.2.1 陶土茶具

古朴恬淡,自带芳香泥土气息,令人沉醉。最出名的为紫砂茶器,透气透水,能够尽可能的保留茶汤原汁原味。

2.2.2 瓷器茶具

常见瓷具有青瓷、白瓷等,至元代尤以青花瓷著名。造型别致,图案精美,其特点为不与茶汤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有极好的成色和茶香,入口留香。

2.2.3 玻璃茶具

现代大众化的茶具,源于近代,广而当下。受快餐文化的影响,玻璃茶具使用更加便捷,特别是在公众场所,价格低廉,受众较广。

2.2.4 茶壶

茶壶质地多样,包含瓷壶、紫砂壶等,评断茶壶优劣即将其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若壶柄、壶嘴、壶纽三线合一,便为优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使用茶壶倒茶时不能将壶嘴对住桌旁人,以示礼貌,同时按稳茶壶盖子,以防茶盖脱落茶水流出。展开中华民族文明画卷,茶香扑面而来,其中,紫砂壶最为出众。美观精良,透气性好,以其沏茶,可得茶之真香、原味,使用时间愈长,壶身愈有光泽。

2.2.5 茶杯、茶盘及闻香杯

茶杯有大有小,常用玻璃杯冲泡,饮茶时可观赏茶叶在水中上下摇曳、左右漂浮旋转之态,美不胜收。男性握杯时手要合拢,象征权力在手,女性握杯应姿态优美端庄。茶盘常见于竹制木质,花梨、檀木等。部分盛水,部分接管排水。使用茶盘时,将茶具摆放整齐,且不能让凉水、废茶长时间置于茶盘中,避免茶渍沁入,应用布擦净。闻香杯分为瓷质与紫砂,上部分提到紫砂有保留茶香之效,因此闻香时会影响,挑选时尽可选择瓷质杯。

2.2.6 养壶笔与茶宠

在我国传统文人雅士对茶具的保养中,养壶笔一向是用来护理的用具。笔头由兽毛制成,笔杆用竹、木制成,应注意的是,动物毛尽可能不要滑落,养壶笔使用后需晾干。

西湖龙井,碧色茶水中映见澈透西湖,心旷神怡;铁观音,杯中幻化高山流水,茶雾缭绕上升中好似白衣仙女于云端呼唤知音难觅,心神荡漾;一杯黄山毛峰,拉入“几回洞口乘风立,欲挟飞仙入翠微”的时代感,满面春风,盈盈笑意。一股茗香,赏茶情物语;万般茶具,唯情衷紫砂。

3 清新悠然悟茶道

3.1 茶道之源

陆羽作经,才出现茶学;以茶作税,才建立茶政;茶始销边,才开始有茶的边境生产和贸易,茶在我国的经济、文化中逐渐树立起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白居易一生嗜茶,每日吃早茶——“起尝一瓯茗”;午睡后一碗茶——“起来两瓯茗”;晚茶——“晚送一瓯茶”。此外众多有名的诗歌词文作品都出现于唐代。在品茶习俗和茶叶贸易空前发展的时代,世界上第一本尤为人知的完整描写茶的书籍《茶经》也悄然出世。

我国茶史同中华五千年史般源远流长,回味悠然。在漫长历史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之时,饮茶方法也同样伴随生活习俗、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步,共有过三次演变。

3.1.1 煎饮法

原始部落时期,采摘茶叶的目的仅限于饱腹的本能与需要,而不是如当代细品茶的色泽、香味,因此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饮茶。逐渐,茶叶的功能被先人发掘,由充饥解渴,驱热避暑,发展为医治小疾,平心静气,便作为一种药物,以熬、煎法使用。于是在茶叶的第一个阶段里,茶以药用,偶尔祭祀使用。

3.1.2 调饮法

先秦至两汉,茶从药物转变为饮料。煮茶时,通常大火转细火,将叶片熬至细碎成末、成粘稠粥状。乃至到了唐代,仍盛行此法。至今,我国一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部落,仍受古法影响,习惯在“茶粥”中加入佐料使用。

3.1.3 冲饮法

兴于唐,采摘好的茶叶先被以碾压成茶饼,饮用时取出茶饼捣碎,再以沸水注之。至今砖茶的饮用方法也同样如此,极大地保留了茶叶的完整性与口感,可以说是冲饮法的开山始祖。唐代陆羽曾明确反对调饮法中加入佐料,强调茶本味的重要性。而此种饮茶时只冲泡茶叶的品类,被称为“清茗”。饮茶完毕,再细咀茶汁、茶叶,嗅觉、味觉都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唐代发明新法,采集初春茶树嫩芽,蒸煮烘培之后,制成细散茶叶,而非茶饼。饮用时将全叶放入茶具冲泡,这种“蒸青制茶法”是茶史中里程碑性的改变。散茶饮时入口,怡情怡味。唐代已有鉴别茶质优劣的方法。宋代研碎冲饮法和全叶冲泡法同时盛行。到了明代,制茶方法以调制散茶为主,饮用方法也大多是全叶冲泡。这与现代大多数人的饮茶方法是一样的。

3.2 茶道之魂

中国茶道精神内涵分为四点:“和、静、怡、真”。其中,“和”是茶道的核心灵魂。“和者也,天下之达道”,自中华上下五千年浩荡历史至今,和谐、协调一直是国家与人民言有形化无形的文化与传统精神结晶,那么茶道中的“和”则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人与器具的和谐。“静”则指由茶事生发出的淡雅氛围与虚无境界。茶杯中茶叶泡开,整片舒张边角蜷缩,宛如勾月放恣,云卷云舒,乘云驾雾般安宁、惬意。“怡”则为不同人内心对不同茶的定位与享受观感。“真”则上升至精神境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和谐悠然,是为茶道精华。茶与物并用,互相映衬,更显人间滋味。

4 结语

观茶,不但能领悟到各地佳茗中氤氲的自然风光,还能体悟人生百态。一壶好茶唯有经过沸水冲泡,几经沉浮方能绽放淳香。人生亦如此,历经世事冷暖、飘摇沉浮后,方可自知。

品茶,饮人间情,回世间味,感悟别样的茶味人生。因此,茶道盛行数百年,在历史浩浩荡荡的长河中仍然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饮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茶具设计,即是为了在茶叶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贸易除了历史中被人熟知的饮用工具外,还承载着促销、欣赏,甚至是传承文化的作用。尤其是茶具外观、形态功能的创新点,更是设计与文化结合的典例,因此茶具设计应与传统茶文化契合,发挥作用。

[1]《家藏经典文库》编委会.中华茶道茶经[M].出版地:江西美术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茶具茶道饮茶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寻迹万里茶道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潮州工夫茶具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二)
茶道人生
《茶道六百年》
冯可宾买茶具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