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视域下茶园观光旅游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2018-01-19杨艳丽

福建茶叶 2018年2期
关键词:观光旅游全域茶园

李 丽,杨艳丽

(黑龙江省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01)

我国是茶叶大国,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冲击之下,我国茶园观光旅游文化也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在2016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在全域旅游模式的指导之下,我国茶园观光旅游文化产业成为了旅游发展的重点内容。全域旅游视域下茶园观光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我国文化茶叶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及新兴旅游方式的突破。

1 相关概念概述

1.1 茶园观光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

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大发展,给我国也带来了客观的经济利益,但迄今为止,我国的旅游产业仍旧处于观光旅游的阶段。我国是茶叶大国,茶叶的种类繁多,茶产地分布广泛,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发展特色,是自然文化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还没有成为旅游发展的重点。随着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出,茶园观光旅游逐渐被提上发展的日程。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之下,茶园观光旅游在政府、企业等的支持之下,如雨后春笋般在神舟大地上出现,

1.2 我国茶园观光旅游发展的优势

中国是茶叶的摇篮,我国发展茶园观光旅游极具优势。首先,我国有着相当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我国就有关于种茶的记载,历史上很多的文人骚客都在其诗词中有对茶的描述,陆游更是偏爱写茶。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出现和发展,茶叶贸易迎来了历史上最鼎盛的300年,茶文化也随着徽商的商队抵达了世界各地。其次,茶园的产地多为我国各地风光秀丽的地区。不得不说,茶园观光旅游要依赖于丰富的旅游资源,而茶树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及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多生长于我国自然风光秀丽的地方,这样的自然优势,决定了其能在秀丽的自然风光的支撑之下,更好的将茶园观光旅游发展起来。最后,当地政府及企业的支持。我国的茶园观光旅游发展受到了各地政府的支持,在政府及企业的巨大资金投入之下,茶园的建设一步步的趋于完善,逐步向旅游产业靠拢。

2 全域旅游视域下茶园观光旅游文化发展的现状

2.1 发展意识欠缺

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茶叶的加工厂遍及全国各地,各茶叶厂经营分散,各个茶企业秉承着不同生产及销售理念,各自为阵的经营方式使得茶企业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在茶叶的市面上,甚至存在着以次充好的现象,因此茶叶的质量难以达标,这严重的影响着我国茶叶市场的扩大和茶叶竞争力的提高。即使在全域旅游理念的影响之下,很多的茶企业改变其经营的方式。开辟新的发展思路,对茶园进行重新的包装和升级,努力打造成为风景怡人,突出茶文化的观光生态茶园,并且在茶园中开展茶叶的采摘、茶园的观光等活动,但其开展各项活动的目标仅仅是为了实现茶叶的销售。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各茶企业缺乏相应的发展意识,对于茶园观光旅游文化的发展并未进行深入的了解,对于政府在茶叶生产和科技提高的初衷并不了解。

2.2 合作意识不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大国,我国茶叶的种类繁多,其中知名的包括西湖龙井、信阳毛尖、黄山毛峰、云南普洱等,与之相关的茶叶博物馆也是相当多。在茶园旅游文化发展之处,茶叶博物馆成为了发展茶叶旅游的主要阵地,各地区的茶叶博物馆多与当地的旅行社合作,由旅行社负责展览游客。无论这些博物馆采用何种旅游模式,都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就是立足于茶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制茶历史,以茶艺和茶文化解读为主要方式进行茶企业的宣传,以求扩大企业所生产茶叶的影响力,最终将茶叶销售出去。而事实上,各个企业之间并不是合作和协同的关系,而是竞争的关系,这无疑暴露了茶叶观光旅游文化发展中凝聚力不足的缺陷。

2.3 专业人才匮乏

茶园观光旅游文化发展是将茶园、茶文化及旅游紧密的结合起来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由于其涉及到茶产业技术管理、茶叶生产加工、茶文化解读、及旅游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人才处于极端匮乏的状态。现阶段,在茶园观光旅游文化发展过程中,所有的茶文化人才均来自于茶农、茶商等,这些人才是依赖着长期从事茶产业而积累的经验而成长起来的,并未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学习,因此具有天生的弱项,也很大的制约了茶园观光旅游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正处于茶园观光旅游文化发展的初期,迫切的需要进行相关的复合型茶文化人才的培养,从而在人才的推动下带动茶园观光旅游文化的发展。

2.4 产业联动不足

我国在为茶园观光旅游文化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在当前阶段,全国各地的茶园观光旅游文化已初具雏形,多以自然景观与茶园观光相结合的旅游模式,积极的打造出茶叶采摘、茶园观光、制茶欣赏、农家乐等一条龙服务的观光旅游基地。但全国各地的茶园观光旅游模式大同小异,同质化的现象异常严重,对于当地旅游资源的挖掘不够。我国茶叶的种类繁多,各种茶叶的产地、属性、特点及文化内涵等均有差异,当前这种高度可复制性的茶园旅游模式,不能充分的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也难以将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进行有效的宣传,更没有将茶园观光旅游与当地的餐饮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形成一条互赢互利的产业链,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3 全域旅游视域下茶园观光旅游文化发展的对策

3.1 政府扶植,打造特色鲜明的茶品牌

由于茶叶种类的繁多,各茶企业所产生的茶叶不尽相同,绝大部分企业均是各自为政,因此在各茶产地,均没有特色鲜明的茶品牌,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的茶叶品牌不响,但各个品种在市场上没有较大的影响力,所有品牌的年产值达不到一个发达地区企业的产值。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之下,政府在进行茶园改造的同时,理应完善茶叶的标准、质量测评并加大在茶文化旅游方面的资金投入,将区域内的茶叶品牌进行整合,统一以地区进行命名,并统一开展大型的宣传活动,使品牌与产地一致,以达到扩大知名度的目的。茶叶博物馆作为宣传茶文化的主要阵地,政府应该积极引导茶叶博物馆的建立,打破企业和品牌的限制,深入的挖掘区域内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塑造出特色鲜明的茶品牌。

3.2 产业联动,建设底蕴深厚的茶叶基地、庄园

我国具备建设茶园旅游基地条件的地区非常之多,黑龙江也包括其中。真正的茶园观光旅游基地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秀丽的自然资源为依托,集传统村落、旅游设施、茶叶生产销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这样的一个区域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区域资源的整合。在进行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时,要积极的与当地的一些特点相结合,力求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其次,产业要多元化。旅游产业之所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就在于其能带动当地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为该地区带来巨大的消费群体。最后,茶园观光旅游文化发展与工业园区有着本质的差别,茶园观光旅游园区是一个区域的概念,需要进行相应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在各行各业进行产业的联动之下,不仅茶园观光旅游文化能得到迅猛的发展,当地的经济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3.3 资源整合,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我国秀丽的山川,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我国的茶产地多处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更加合理的资源整合是我国茶园观光旅游文化发展所必须要依托的。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之下,立体化旅游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旅游+茶文化的发展模式是茶园观光旅游基地建成的基本模式,我国的茶产地均应在茶文化+旅游的基本模式之下,利用本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完善茶文化旅游体系,建成独具特色的茶园观光旅游基地,形成有特色的旅游路线,借此提升茶园观光旅游基地的知名度,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

3.4 人才培养,开展地方特色专业

人才的培养是发展的核心。茶园观光旅游文化的相关人才需要具备各个方面的专业素质,但目前相关的人才稀缺,严重的制约了茶园观光旅游文化的发展。茶产业是一种复合型产业,与工业、农业及服务业均有一定的联系,并且地域性极强。因此,要加强与当地高校的合作,设立相关的特色专业,定向的为茶园观光旅游文化产业输送人才,采用弹性学制、学徒制的教育模式,加快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与地方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合作,短期内提供茶艺、茶制作、茶种植等方面的人才,解决茶园观光旅游产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实现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全域旅游理念的出现是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茶文化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化形式,在旅游业的推动之下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即茶园观光旅游文化产业。我国全域旅游视域下的茶园观光旅游文化产业仍旧处于起步的阶段,但它有着十分巨大的发展潜力,要从政府、人才、资源配置、产业联动等四个方面着手,深入的挖掘出茶文化的潜力,实现我国茶产业与旅游业的完美结合。

[1]朱德亮.旅游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论茶园观光旅游的文化产业管理[J].福建茶叶,2016(6):140-141.

[2]邢甲志,于春英.山东省绿茶文化创意产业开发路径分析[J].江苏商论,2016(10):12-14.

[3]甘飞云.全域旅游视角下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探析——以黄山市为例[J].农业考古,2016(5):111-115.

[4]王进修.观光茶园导视系统设计探析[J].福建茶叶,2017(7):134-135.

[5]吴文浩,胡庆龙.茶旅游发展与茶企业能力的关系研究——来自黄山旅游的经验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5-97.

猜你喜欢

观光旅游全域茶园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茶园飘香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
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策略与模式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3 STEP BY STEP随堂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