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艺背景中的茶乐与古筝结合初探

2018-01-19杨秀丽

福建茶叶 2018年2期
关键词:茶艺古筝茶文化

杨秀丽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

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如今文化艺术之间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就茶乐的价值内涵,以及独有的情感表达和诠释方式看,茶乐元素在整个茶艺文化中的深厚影响力,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整个茶艺文化的展现方式,同时更重要的是其让整个茶艺文化更具有观赏力和认知力。

1 茶艺文化的特点内涵认知

茶艺表演艺术是我国整个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茶艺文化在具体应用和展现过程中,我们看到,其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种独立而完善的文化机制,正是该文化在出现与发展过程中,充分注重了艺术元素和文化理念内涵。当然,就茶艺文化的具体特性看,其并不是单一的文化艺术形式,只有注重多样化艺术元素的充分融入,从而才能实现茶乐艺术传承发展的最佳效果。比如,加入我们在品茶的茶社或者茶馆中,听到优雅的古筝伴奏乐,那么,一定会让我们深化对茶艺文化的全面认知和具体理解。

当然,我国是传统的茶叶生产大国,因此整个社会文明中,形成了很多与茶叶相关的文化元素内容,这些元素内容的存在发展,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当前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茶艺文化就是茶文化与各项艺术资源综合融入,从而形成的重要元素。而在整个茶艺文化进行表现和诠释过程中,其作为重要的文化艺术元素,就需要注重选择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各项元素整体融入其中,通过选择合适的理念内涵,从而提升整个茶艺文化的影响力和展现效果。

茶艺作为茶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播和弘扬我国的茶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2008年茶艺,已经被列入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而茶艺文化自身就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而且完善的系统体系,整个茶艺文化中,所蕴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和环境选择等内容。而整个意境的营造和主体背景的衬托全都来自于茶艺背景的选择。通过选择适宜的茶艺背景,来渲染出茶艺的清纯、幽香和质朴的气质,同时又是对茶艺自身艺术品味的一种提升,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的领悟到杯中茶的清香。喝茶在我国由一种最普通的休闲方式不断演变为“品茶”的一种境界,这种形成是在文化推进的浪潮中,不断演变形成而来的。特别是当把“茶”和“艺”糅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更高雅的艺术形态,这种民间的艺术从生活艺术,充满着生活情趣逐渐深化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借助于人物、舞台、灯光和道具的衬托渲染给饮茶者带来美的体验。最后升华为人生的艺术。茶为国饮,好茶者众,懂茶者寡。能从茶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和境界才算的上真正的懂。因此,整个茶艺文化体系中,其不仅有着完善的茶文化元素,同时也融入了社会大众的情感认知,并且融入了与表演发展相关的文化艺术元素,比如背景音乐、舞蹈,甚至是茶服元素等等,进而使得整个茶艺文化体系,成熟发展成为展现和诠释我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的重要内涵。

2 茶艺文化的发展历程探究

茶艺是一种茶文化的艺术化诠释,也是茶文化理念的综合化诠释,其萌发于唐朝,发扬于宋代,到了明朝,进行了改革创新,在清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整个茶艺文化,实现了不断发展和演变。从达官贵族到平头百姓,都对茶艺文化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经过提炼和深化,茶艺艺术也形成了几大门类:表演型茶艺,重在通过表演茶艺来宣传和普及茶文化,推广我国的传统文化;待客型茶艺,相对于生活化一些,主人通过茶艺泡茶会友,可以边品茶边交谈,没有表演秀的那种华丽感;营销型茶艺,通过现场的茶艺展示来获得围观者和顾客对茶叶、茶具的喜爱,从而达到推广和销售的目的;养生型茶艺;通过茶艺来调和自己的身心,使自己能够处在一种平和的状态,抛去杂念、静心打坐修身养性,提升自我。

其次,没有重视大众的精神层次和审美需求,茶乐自身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不够、缺乏创新,不利于推进茶乐文化的发展。如同品茶一般,如今真正的品茶和懂茶者本就很少,人们对茶艺的认知还停留在一种粗线条的模糊状态,简单的煮茶、洗茶盏、闻茶等等,更不用提及怎样的茶配合怎样的器皿、水温的控制如何,饮茶的举手投足举动如何等。在大众认知都相对简单和浅薄的状态下,人们对茶乐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可能就简单的认为这是一种现场音乐的伴奏,陪衬烘托气氛,古筝弹奏《渔舟唱晚》、《汉宫秋月》、《阳春白雪》等作品更是曲高和寡。考虑到大众音乐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趋势,在茶乐与古筝的结合时,可以采取更为广泛的音乐素材。当然,那些曲高和寡的经典古曲是瑰宝也不能舍弃,可以增添新的音乐素材,如现代有着浓郁中国风的歌曲作品,从速度到和茶艺情境相匹配的,可以引进茶乐体系,这样的带入可以使茶艺在被丰富了的背景下获得更大群体的共鸣和认可,同时也对宣传茶艺文化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3 古筝艺术的发展状况认知

结合古筝这一乐器的独有特征和艺术形式,我们不难看出古筝乐器在进行具体的表演和弹奏时,其具备的风格特点,以及古色古香的艺术形式,更能让人们清晰、精准的去品味古老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如此有内涵的艺术形态自然离不开茶艺背景的支撑,所谓背景除了指茶艺表演现场物件的铺设陈列、屏风、字画等硬件,更需要的是有些艺术内涵的音乐背景的烘托。在茶艺中有特指的茶乐艺术,作为以民族器乐为主的演奏,通过和茶艺表演的节奏和环境的完美契合达到一种完整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全新的听觉和视觉体验。在众多的民族乐器演奏中,以古筝最能体现和衬托出在烹茶和品茶时的那种意境和心态。茶乐体系中古筝最受青睐,凭借其表演形态和婉转悠扬的音色,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有着很强的娱乐性,特别是古往今来的很多作品中很多的文人都把古筝艺术融入到诗词歌赋中,同时又对名家大作的诗词文章谱写配曲,通过古筝传递出其独特的神韵。也正是这样的一种结合,配之以古筝质朴、古典的音色,一首首古筝作品总能让我们体会到“高山流水”的感受。

古筝作为古老的民族乐器,早在秦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唐代时期已经发展形成13根乐弦,唐朝时期我国的各种文化发展迅速,对外交流更是频繁且广泛,已经形成了相对专业的音乐机构,不仅仅是古筝技艺的规范和提升,整个音乐发展在我国音乐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为同时期茶艺的萌芽提供了坚实的音乐环境。

4 茶艺背景中茶乐因素与古筝艺术的结合机制

结合茶艺文化的发展状况和整体诉求看,其中茶乐因素与古筝艺术的充分融合,将在丰富茶艺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实现整体艺术内涵的综合创新与优化。纵观如今古典音乐艺术表现状况,不难看出,茶乐元素与古筝艺术的充分融合,实现了整个茶艺文化的成熟发展。

古筝艺术发展的现状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其没有对历史文化的发展,进行深刻的了解和剖析,使得茶乐艺术和古筝的结合不能形成庞大的欣赏群体,同时未能形成完善的茶乐传承文化氛围。任何一种艺术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其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时代性和必然性。要了解茶乐和古筝艺术,如何才能够成为茶艺背景的主导,除了要知道茶乐艺术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形成的背景,对于茶乐和古筝的艺术发展的起源和背景,同样要有所了解。

要加大艺术的创新能力,在传统曲式、曲风和演奏形式上都要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去找到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的音乐风格。除了丰富古筝作品,努力提升国民的音乐审美水平和音乐素养也是很有必要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些有着强烈的民族性色彩的音乐精粹,需要社会大力倡导和普及高雅艺术的赏析教育,为其的存在和传播提供土壤。总之,需要在古筝作品不断丰富和赏析教育大力推广的双重努力下为茶乐艺术和古筝获得更大的社会认可度欣赏群体。

当然,针对茶艺背景中茶乐和古筝的结合缺乏教育的引导和助力这一状况。我们必须从融入创新机制入手,结合具体而全面的艺术创新,从而推动艺术发展。在当今我国的文化传承体制下,虽然对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社会认知度有着普遍关注,但是传统的教育体制和以文化课为主的考核制度仍然使得艺术教育成为教育的短板,在中小学的教育体制中基础的音乐教育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完善和提高,无论是学校的引导还是家长的主观追求培养孩子获得一项艺术特长成为了一种趋势,在学校有统一的教师授课和点拨,而真正成为艺术主导力量的是课外的各种音乐培训机构,古筝作为一种入门简单普及性广的艺术形式,因此,古筝艺术的发展应用也更为便捷。

5 结语

茶乐和古筝的结合作为茶艺背景,有着深厚的文化支持和历史溯源,古筝艺术和茶乐艺术作为重要的音乐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系统化全面化的艺术理念和价值内涵,当然,在传统的茶乐艺术表演过程中,其都有着古筝艺术的应用机制和状况,因此,可以说,在当前茶艺文化展现过程中,使用茶乐艺术和古筝艺术,其能够让整个茶文化的艺术化色彩实现最佳展现。

[1]张宏宇.我国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分析[J].福建茶叶,2014(6):247-249.

[2]王建树.云南少数民族茶艺表演设计要素探析——以傣族茶艺表演“雀之灵”为例[J].理论界,2014(18):179-182.

[3]陈力群.中国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32-36.

[4]刘盛龙.浅析茶艺表演过程中乐曲的选择技巧[J].农业考古,2015(19):26-33.

[5]张明行.谈几例茶艺表演主题创意文化内涵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茶叶,2016(11):82-86.

猜你喜欢

茶艺古筝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校园茶艺飘香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
第一次弹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