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玉红油4号的选育
2018-01-19,,,
, , ,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 云南 玉溪 653100)
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年种植面积667万hm2左右,产量已占国产食用油料作物的55%以上。其中,长江流域的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长江上游的四川、贵州、云南、重庆年种植面积近200万hm2。通过近10年的努力,云南油菜种植面积已由原来的6.7万hm2发展到30万hm2,总产突破50万t,实现了跨越发展,成为全国主产省份之一。
随着云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的进一步深化,油菜生产逐步由坝区向山区转移,向南部、西南部低海拔早熟油菜产区(冬季农业开发)扩张的势头进一步加剧。旱地油菜(无灌溉条件)面积逐年扩大,面积已占全省油菜面积的55%以上。加之近年来受干旱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大春种植推后,收获时间推迟,生产中对早熟稳产型油菜品种的需求日显迫切,选育含油量相对较高,早熟、丰产性好的优良油菜品种成为油菜育种的主要任务。
在滇中地区,玉溪市委、市政府提出“依托烤烟建油菜产业”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后,在配合烤烟生产区域由坝区向山区的转移过程中,必须大力促进“烤烟-油菜”耕作模式的推广,认真研究山地生态条件特点,尽快培育早熟、抗旱、耐瘠、丰产性好的油菜新品种,解决油菜生产区域转移中出现的山地油菜品种不多等实际问题。玉红油4号具备早熟、丰产和稳产性好等生产特性,有助于解决油菜-烤烟轮作的茬口矛盾,缓解秋收秋种期间劳动力紧张问题,促进山区农业“油烟双丰、周年高效”,为山区精准扶贫、脱贫致富提供了品种和技术保障。
1 选育经过
早熟、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玉红油4号(选育编号:ZA 10 X 0205),是红塔区种子管理站2006年采用中国油料所引进的优异品种中双9号作母本,与本地主栽品种A 35作父本杂交,经一年多代筛选鉴定、品质同步检测选育而成。201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滇审油菜2016004号)。
2006年在油菜选育基地种植中双9号和A 35品种,在初花期进行人工杂交,2007年4月收杂交一代种子108粒。2007年9月采用育苗移栽方法种植60株,并进行套袋隔繁单收12株,对套袋单株进行品质检测。2008年优选5株进行夏播加代选育,2008年9月将夏播单收表现好的1株纳入品比试验,平均产量3 835.5 kg/hm2,比对照A 35增产1.19%。2009年夏播种植7个单株,优选株进入品比试验,2009年9月将夏播优选株纳入品比试验,平均产量2 298 kg/hm2,比对照花油8号增产9.0%。2010年夏播种植7个单株,其中编号2~5表现稳定,编号为“ZA 10 X 0205”品系,纳入品比试验。2010年在团山油菜选育基地进行预备试验:性状稳定,熟期适中、产量高,平均产量4 027.4 kg/hm2,比对照A 35增产11.2%。2010—2014年共组织5组品种比较试验,经数据汇总,ZA 10 X 0205表现为产量高、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2012—2014年,参加云南省甘蓝型优质油菜山地组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其中:2012—2013年平均产量2 573.25 kg/hm2,比对照花油5号增产4.16%,2013—2014年平均产量2 924.25 kg/hm2,产量排名第1,比对照花油5号增产12.65%。2014—2015年在云南省5个地州组织生产试验。在玉溪市及全省油菜主产区开展示范推广种植。
2 产量表现
2.1 云南省区域试验
2012—2014年参加云南省甘蓝型优质油菜山地组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其中:2012—2013年9个试点平均产量2 573.25 kg/hm2,产量排名第6,与对照花油5号差异显著,6个试点增产,3个试点减产,比花油5号增产4.16%;2013—2014年8个试点平均产量2 924.25 kg/hm2,产量排名第1,与对照花油5号差异显著,6个试点增产,2个试点减产,比花油5号增产12.65%。
2.2 生产试验
2014—2015年在文山、腾冲、建水、罗平和澄江5个不同生态环境地区组织生产试验,经数据汇总,ZA 10 X 0205平均产量3 054 kg/hm2,比对照云花油早熟1号增产20.6%。
2.3 品种(系)比较试验
2010—2014年共组织了5组品种比较试验,ZA 10 X 0205平均产量3 617.40 kg/hm2,比对照A 35增产18.28%。
2.4 品种展示试验
2013—2014年组织5组品种展示试验,ZA 10 X 0205平均产量3 408.45 kg/hm2,比对照花油5号增产12.99%。
2.5 生产示范
2011—2014年在云南省累计示范种植953.67 hm2,比当地主推品种加权平均增产204 kg/hm2,在种植区累计新增油菜总产量19.45万kg。2015年开始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该品种属春性甘蓝型早熟双低品种,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叶型倒卵型,叶缘波状平展,叶色淡绿,株高139.9 cm,有效分枝11.6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76.65角,每角粒数17.95粒,千粒重为3.99 g,单株产量16.55 g,全生育期167 d,比对照花油5号早熟0.7 d。
3.2 抗病性
2013—2014年经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对油菜菌核病、霜霉病和白粉病进行鉴定,3种病级均为7级。
3.3 品质特征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19.75μmol/g,粗脂肪含量45.26%,芥酸和硫甙的含量显著优于国家双低油菜指标。
3.4 适应性
适宜云南省800~2 200 m海拔区域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精细整地
播种前应及时翻挖、整细。
4.2 适时播种
坝区10月1—10日,山区9月25—30日。
4.3 播种规格
采取打塘点播,播种规格为0.30 m×(0.35~0.5)m,每塘留苗3~4株,基本苗18.0万~22.5万株/hm2。
4.4 科学施肥
施足底肥,重施五叶期苗肥,早施蕾薹肥,N∶P∶K=1∶0.30∶0.25。
4.5 病虫害防治
红塔区危害油菜的主要病害有十字花科根肿病、油菜白锈病、白粉病、菌核病和霜霉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和黄曲跳甲等。其中根肿病、白粉病和蚜虫的为害最重。及时防治好病虫害是油菜获得高产优质的前提条件。
4.6 成熟收获
油菜“八成熟,十成收”,即在终花期后40 d左右,当全株50%以上植株角果转黄变色,主柱花序中部的角果种子呈成熟色泽时,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