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治疗

2018-01-19王霞

中兽医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凝乳出血点菌落

王霞

(甘肃省古浪县畜牧兽医局,733100)

仔猪黄痢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本病是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是哺乳仔猪的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阻碍着养猪业的发展,仔猪发病后如不及时控制,就会造成全窝死亡。

1 临床症状仔猪出生后24小时左右出现症状,一窝仔猪中突然发现有1-3头发病,继之其他仔猪相继发病。主要症状为排黄色稀粪或水样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混有凝乳状小片和小气泡,带腥臭味,肛门失禁,病猪精神沉郁,停止吃奶,脱水,迅速消瘦,由于脱水和电解质的丧失,病猪两眼下陷,腹部皮肤呈紫红色,昏迷死亡。

2 发病情况2017年7月31日古浪县古浪镇丰泉村高发海饲养15头猪,其中有3头母猪,这3头母猪均在7、8月份产仔,第一头母猪在7月26日产下11头仔猪,第二天有两头仔猪开始发病并死亡1头,第三天全窝仔猪均发病死亡3头,第四天死亡5头,第五天全部死亡。12天后第二头母猪又产下15头仔猪,产后第二天又有3头仔猪发病并死亡1头,随即到兽医站求治,通过诊断与治疗,只有2头症状较重的仔猪死亡,其他仔猪全部恢复健康。8天后第三头母猪又产下12头仔猪,提前用药预防,这窝仔猪未发生该病,仔猪健康成长。

3 病理变化共剖解2头病死死猪,病猪尸体被毛粗乱,颈部皮肤水肿,胃内充满多量黄色的凝乳块,幽门腺区有出血点,小肠黏膜脱落并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尤以十二指肠病变最为严重。小肠内容物中混有凝乳块,多呈黄绿色粥样,并有浓烈的腥臭味;空肠、回肠、结肠内充满大量水样渗出液,并混有黄色大小不等颗粒状物,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大呈淡红色。心脏扩张,肺水肿,肾脏表面有针尖大的出血点。

4 实验室检验取病死仔猪得肝、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涂片染色镜检,有少量散在、无荚膜、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细菌培养,无菌操作采集病死仔猪肝、脾、肠系膜淋巴结,接种于鲜血琼脂,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血琼脂平板上均有菌落生长,为圆形,边、缘整齐、微隆起、光滑、灰白色、不溶血的中等大小菌落。麦康凯培养基上为红色菌落,取得单个菌落图片中的细菌相同。

5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彻底清除粪便,用“绿威霸”消毒液消毒圈舍,每天2次,保持圈舍干燥,温暖、卫生、空气新鲜,并要重视仔猪的保暖、最好母猪在产前14天或21天注射黄白痢菌苗。

治疗:仔猪全部注射特效复方黄白速康(主要成分为诺氟沙星等),按每千克体重0.15ml,口服“宝树红净”(主要成分为土霉素),每日仔猪口服1-2ml,每天两次,连用3天。重病猪配合一些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燥湿止痢的中药治疗,方剂:白头翁 2g、黄连 1g、黄柏 2g、陈皮 1g、丹皮 1g,水煎分两次口服,连用3天。同时给母猪口服中药,方剂:白头翁 20g、黄连 10g、黄柏 20g、黄芩20g、金银花 20g、诃子 20g、乌梅 20g、神曲 10g、山楂10g、甘草5g,研磨分2次喂母猪,早晚各1次,连用2-3天。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性的治疗措施,第二窝仔猪只有2头症状较重的死亡,其他仔猪均恢复健康。第三头母猪生仔后,早期用抗菌中西药物预防,未发生该病。

6 小结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合综合诊断确诊为仔猪黄痢。

经了解该猪场母猪产仔前从未接种过黄白痢菌苗,因此母猪产仔前搞好卫生消毒,在新生仔猪产后未吸乳前,就给予口服抗菌药物,同时给母猪注射抗菌药物或口服一些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燥湿止痢的中药,通过乳汁被仔猪利用,可起到早期预防本病的作用。

仔猪发生本病后要早诊断、早治疗,在一窝仔猪内只要有1头仔猪发病,就要抓紧时间对全窝仔猪进行治疗,否则就会造成整窝仔猪全部发病甚至死亡。在治疗本病时,如没有做药敏试验的条件,无论应用任何一种抗菌药物都不能持久应用。因此,要交替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在应用药物治疗时应注射药和口服给药并用,同时配合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燥湿止痢的中药疗效更佳。

猜你喜欢

凝乳出血点菌落
温度对黄粉虫凝乳酶凝乳特性的影响
TTC应用于固体食品菌落总数测定研究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菌落图像分割与计数
响应面法优化红曲奶酪加工工艺
凝乳形成过程及其流变与结构性质的研究进展
Mutually Beneficial
新碧无存在感高度防晒,比水更薄!
“菌落总数”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