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腐蹄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2018-01-19王晓斌
王晓斌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岳堡乡畜牧兽医站,744699)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患病的奶牛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繁殖能力降低等症状,导致部分高产奶牛过早被淘汰,从而严重地影响着奶牛的生产性能和产奶质量,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2016年5 ~6月,平凉市庄浪县岳堡乡某奶牛场20头奶牛中,先后有10头奶牛发病,其中轻症的8例,重症的2例,占全场奶牛的50%。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腐蹄病,并立即制定治疗方案,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2 临床症状
病初病牛表现频频提举病肢,或是频频用患蹄敲打地面,站立时间较短,喜卧而不愿站立。叩诊、触诊按压蹄部有明显的疼痛感,指(趾)间皮肤常发生坏死和纤维化,伴随着特殊的恶臭味,但是只有少量渗出。当深部组织腱、指(趾)间韧带、冠关节和蹄关节受到感染时,形成坏死组织的脓肿或瘘管,向外流出微黄或灰白色具有恶臭味的脓汁。此时全身症状明显,跛行加重,食欲废绝,消瘦明显,产奶量骤降,生产能力丧失,蹄壳脱落,腐烂变形。
3 诊断
3.1 站立检查
牛站立于平坦地面,注意前、后、左、右肢的负重姿势,最易发现异样是在牛只吃料时观察牛只有无频频提脚,前肢交叉,拱背,脚尖着地,蹄冠红肿等现象;在发现患牛后可根据其负重情况判断患肢,再依照患肢负重姿势判断患病部位,如患肢前伸则病变位于蹄前部或蹄尖部,患肢后踏则病变位于蹄的后部,患肢外展则可能蹄外侧壁发生炎症等。
3.2 运动检查
患腐蹄病的牛只一旦步样明显跛行一般已进入后期症状,因此在平常巡视牛群时就应留意牛只步样,及早发现患牛;一侧前肢负重瞬间,牛低头说明该侧为健肢,相反抬头则为患肢;一侧后肢负重瞬间,该侧臀部下沉说明为健肢,否则为患肢;另外,对牛只运步比平时速度减缓、步履蹒跚、喜卧、口沫分泌增加等情况也应特别留意。
4 治疗方法
4.1 蹄部的消毒
当发生蹄趾间腐烂时,以100g/L~300g/L硫酸铜溶液或100g/L的来苏尔洗净患蹄,涂以100g/L的碘酊,用松馏油(或鱼石脂)涂布于蹄趾间部,装蹄绷带。如蹄趾间有增生物,可用外科法除去,或以硫酸铜粉、高锰酸钾粉撒于增生物上,装蹄绷带,隔2天~3天换药1次,常于治疗2天~3天后痊愈,也可用烧烙法将增生物烙去。用200g/L的硫酸锌溶液洗涤蹄部,或用200g/L的硫酸铜溶液浴蹄2min~5min,间隔1周进行1次。
4.2 全身性抗菌药治疗
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的病例,用全身性抗菌药治疗,主要是磺胺类和抗生素药物。
急性腐蹄病应先消除炎症,临床上常用金霉素、四环素按每千克体重用0.01g或二甲嘧啶每千克体重用0.12g,1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2次,连续治疗3天~5天。青霉素250万单位,1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持续治疗3天~5天。
4.3 中药疗法
方1:乳香、没药、儿茶、枯矾各适量,共研为细末,过60目筛,装瓶备用。临用时先用清水洗净患蹄,手术除去坏死组织,以10%高锰酸钾液冲洗,然后用本药末适量,撒布在创面即可。
方2:雄黄 10g,鸦胆子(去壳)10g,枯矾 30g,混合研磨成细末,过筛备用。用30g/L的来苏尔彻底洗涤创面后,将上述粉末涂布于创面上,外包5层鱼石脂纱布条,用绷带固定。
5 体会与建议
5.1 加强圈舍卫生管理,及时清理圈舍粪尿,重视奶牛蹄部卫生,经常清洁牛蹄指间、蹄部污物,发现蹄病及时治疗。及时除去运动场内的石头、金属等异物,保持地面的干燥,以防止奶牛的蹄部受伤及摔倒。由于牛床不平整、破损、坚硬或狭窄都可能引起肢蹄外伤,诱发腐蹄病,因此,牛床应以木质为好,宽度适宜,铺垫物可用锯末或垫草,倾斜角在 2°~3°即可,注意保持清洁。
5.2 浴蹄是预防腐蹄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可在牛舍出入口处修建一个大小适中的水泥池,在池内加100g/L的硫酸铜溶液或100g/L的硫酸锌溶液;浴蹄后,牛蹄需要干燥,1周浴蹄1次~2次。还有报道用30g/L~50g/L的福尔马林溶液浴蹄,但要注意福尔马林的腐蚀性强,不能让牛饮用池中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