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2018-01-19伍应海
伍应海
(甘肃省陇西县德兴乡畜牧兽医站,748104)
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致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对2周龄以内的仔猪致死率极高,但5周以上患猪一般很少发生死亡。笔者就多年基层工作经验,谈一谈对该病防治的一些惯用方法,供参考。
1 病原
为一种滤过性病毒。该病毒对热的抵抗力较弱,一般加热至50-56℃,经30-60分钟,就能使其灭能。病毒在患猪胃肠道上皮细胞内含量最多。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毒对猪以外的其他家畜均无致病性。
2 流行特点
猪对该病毒的易感性,不明显表现性别、年龄差异。但通常10日龄内的仔猪发病和死亡数较多。2周龄以上的猪感染后,多为良性感染过程。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借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和饲养管理用具,由消化道感染发病。在猪群中传播十分迅速,在短时间内能引起全群发病。本病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季发病最多。这可能与春季产仔情况有关。发病多呈地方性流行。
3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2-18小时。患猪的主要症状为拉稀,排出灰白或黄绿色的水样粪便,并随发病相继呕吐、脱水或虚脱。有的病例呈迅速脱水,极度口渴,消瘦衰竭过程。大多数在发病后2-7日内死亡。成年猪感染发病后,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有的仅表现较轻微的食欲减退、呕吐、拉稀,很少有死亡。
4 剖检变化
胃底部和小肠粘膜充血肿胀,肠壁变薄、透明,肠管扩张,其内充满多量液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计并充血。有的病例有肺炎病变。
5 诊断要点
参照该病流行特点、临床接状和剖检变化学资料,即可建立初步诊断。在临床上进行诊断时,要特别注意与仔猪副伤寒、仔猪白痢、猪瘟等进行区别诊断。该病与上述有肠道病变和腹泻症状的疫病的主要区别是:对各种生长发育阶段的猪都能引起发病,并且传播迅速;对1—2周龄内仔猪致死率较高,而2周以上的猪多在5—7天内康复自愈;用抗菌素治疗无效。此外,基本上没有皮肤病变和神经性症状,以及流产现象发生。
6 预防措施
6.1 选择在一天中气温最高的下午2点左右,对全猪场、周围、用具等进行均匀、透彻的喷雾消毒,每天消毒一次,如遇阴冷天当天避开消毒。猪舍清洗避开早上和晚上冲洗,中午时对猪圈粪便集中处理,适当冲洗,其他地方用扫帚清扫干净,尽量保持猪舍干燥,勿直接冲猪身。
6.2 要坚持不从疫区引进猪的原则,对可能来自病毒污染区的母猪要认真进行隔离观察,并作出适当处理。
6.3 对受威胁区或疑似污染区的母猪,在产前及产后进行隔离。
6.4 对病猪污染的圈舍、用具,用石灰乳、草木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消毒。
6.5 当发生该病时,要立即把患病猪与健康母猪和未感染的仔猪隔离饲养,以保护仔猪免受感染。
6.6 做好防疫注射工作。对于规模养猪场和老疫区,要用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干疫苗进行预防免疫。免疫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天注射2ml,主动免疫初生仔猪注射0.5ml,10-50kg体重猪注射1ml,50kg体重以上的注射2ml。免疫期均为6个月。
7 治疗
7.1 该病的临床治疗应以对症治疗,加强护理为主。可用广谱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以防继发感染。对呕吐的仔猪每头肌肉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2-5ml,每日2次,连注2天;对耳、鼻、四肢下部青紫者,肌肉注射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5ml,每日2次,连注2天;对不吃不喝而脱水的仔猪,及时灌服葡萄糖、氯化钠水溶液,补充体液,每次20ml,每日5次,痊愈为止。
7.2 适当饥饿疗法,防肠道有害细菌过度繁殖,加重病情,但也不能不喂任何东西,太饥饿易酸中毒。要防止脱水,加强营养,修复肠道黏膜,调整胃肠功能。饮水中添加氯化钠3.5g、氯化钾1.5g、小苏打1.5g、葡萄糖20g、恒丰强猪用维多利5ml,加温开水1000ml,让病猪自由饮用,连饮7天。
7.3 中医药疗法,以清热解毒、燥湿健脾为治则。
方1:凤尾草 60g、马齿苋 60g、铁苋菜 60g、鸡眼草 60g、三白草 60g、剌苋 60g、马鞭草 60g,煎成汁500ml,每头仔猪每次内服5-15ml。
方2:黄连、大黄、乌梅各10g,白芍、地榆炭、甘草、诃子各15g,苦参、萹蓄、白头翁、神曲、藿香、车前子各20g。煎水服(25kg猪的剂量)。
方3:生姜 25g,石榴皮 30g,枣树皮 40g,大蒜20g,共捣烂,用热米汤700ml冲调,每次灌服50-100ml。大便失禁的用:红高粱,花栗树皮,石榴壳各30-60g,共炒研末,煎水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