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国定从痰湿辨治心系疾病验案举隅*

2018-01-19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上海200090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苍术白术患者

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 (上海,200090)

林嘉文 陈 军△ 曹 剑 赵国定1

赵国定教授是上海市名中医,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赵师诊病重视辨证通贯全局,治法强调三因制宜,遣方注重经方与现代药理相结合。处方特色明显,疗效确切。

赵师认为,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痰湿密切相关。津液遍布人体,倘若运化失常,便会产生痰湿,随而致疾。痰湿皆为津液异常的病理产物,可互相转化,也可共同致病。古代名医提出诸多相关理论,如金元四大家张子和创“痰蒙心窍”理论,朱丹溪提出“怪病多属痰”。心系疾病更是与痰、湿二者密切相关。痰湿阻于心脉可引起胸痹、心悸,日久则心衰;痰湿久病更可化瘀导致痰瘀互结加重病情。赵师同时认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脾胃虚损是导致痰湿的重要病机。故赵师诊治痰湿相关心系疾病重视从脾胃角度出发,顾护中土,重视气候及个体差异,擅用经验对药,从通、清、益等不同方法和途径辨证施治。赵师的辨治思路与方法让笔者深受启发,故选医案三则,与同道分享。

案一:青年胸痛

朱某,男,28岁,职员。2016年8月初诊。反复胸前区疼痛1年余,时呈压迫样,每次发作时间不超过10分钟。曾查心电图:窦性心律,V5、V6T波低平。动态心电图(Holter):室性早搏。ST-T变化绝对值- 0.8。3年前曾在某精神卫生中心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长期口服奥氮平治疗,近期精神症状平稳。医生建议行冠脉CTA,患者拒绝,并在各综合性医院反复就诊效不显,遂转求中医诊治。病程中动则气促,乏力汗出,口干欲饮。平素好食肥甘,胃脘易胀满,大便先硬后溏,夜寐欠佳易惊醒,晨起喉中多痰色黄。体型较胖,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病。气阴两虚、痰瘀阻络证。拟益气养阴,化痰通络,佐以安神敛汗。处方:党参15g,丹参15g,苍术10g,白术10g,郁金9g,石菖蒲15g,黄柏12g,知母12g,生芪30g,川芎9g,红花6g,桃仁9g,葛根15g,苦参15g,桂枝12g,瓜蒌皮15g,毛冬青12g,葶苈子15g,金荞麦12g,浙贝母12g,红景天15g,柴胡9g,八月札12g,合欢皮30g,茯神15g,远志12g,柏子仁15g,酸枣仁15g,淮小麦15g,麦冬15g,鲜石斛15g,川楝子12g,碧桃干15g,黄芩12g,炙甘草15g,14剂,嘱患者情志调节,勿过劳。

二诊:症减,病人夜喜电脑游戏,寐差烦躁,腰酸膝软。舌淡胖,苔黄腻,脉沉细。上方去碧桃干加川连9g,肉桂6g。嘱注意调节入睡时间。

三诊:胸闷痛明显改善,心率稍快,90次/分,有心悸感。舌淡胖,苔薄白腻,脉沉细。原方加地锦草12g。

后继续随症加减,巩固调理 3 月余,诸症平。

按:本病属胸痹心痛病范畴。目前青年人罹患冠心病已很常见。赵师认为,该患者虽而立未至,却为虚实夹杂之证。动则气促,乏力汗出,面色少华,舌淡胖、脉沉细,为气虚之象。体型偏胖,好食肥甘,苔白腻,可见兼有痰湿内阻。平时中脘胀满,大便先硬后溏,实为脾虚失运,化生痰湿,中焦失畅。痰湿下渗便溏,上行阻塞心脉发为胸闷痛。同时痰湿作为致病因素更可扰乱心神,轻者寐差,重者发作神志错乱。患者有精神分裂症病史3年,足可见其起病日久。因此,健脾化湿、祛瘀通络是重要的治法治则。

治疗上赵师擅用对药,灵活运用益气健脾、祛湿化痰、活血化瘀之品。方中党参、丹参以及黄芪、川芎均为一补一行,益气不碍脾胃[1],活血载气周始。郁金、石菖蒲化湿豁痰、清心开窍,心神同治。佐以金荞麦、浙贝清化痰热;柴胡、八月札条畅气机;柏子仁、酸枣仁、茯神、远志安神宁心;黄芩清热兼制诸多燥品之热。综观全方,补而不滞,清补兼施,共奏益气养阴,化痰通络之功。二诊,患者寐差甚,赵师认为病机为水火不济,升降失常。故加用交泰丸取其交通心肾,清火安神之用意。三诊时患者诸症已解大半,赵师加用地锦草对症治疗快速心率心悸症。药理实验证实地锦草对交感神经兴奋、高代谢状态有抑制作用[2]。赵师认为其心电图表现已有异常,嘱其需进一步检查了解确切病因。

案二:缓慢性心律失常

商某,男,78岁,退休人员。2015年7月初诊。近3年来出现心悸,偶有胸闷、头昏及活动后乏力,无黑朦晕厥。平素喜嗜咖啡,晨起喉中少量白色黏痰。某医院体检Holter示:阵发性II°II型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最长R-R 3.8s,最慢心率31次/分,平均心率57次/分、房性早搏、阵发性短列性房性心动过速、房室连接处逸搏及逸搏心律。后行冠状动脉CT检查未见异常,甲状腺功能正常。予以稳心颗粒口服,症情无改观,转求中医诊治。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口服替米沙坦,血压控制良好。胃纳、夜寐、二便如常。体型偏瘦,面色少华,舌淡胖,中有裂纹,苔白腻,舌下脉络迂曲,脉沉细迟。

中医诊断:心悸病,辨证为心气不足,痰瘀阻络证,拟益气化痰通络。方药:党参15g,丹参15g,赤芍12g,苍术10g,白术10g,当归9g,川芎9g,红花6g,桃仁9g,淮山药12g,炒米仁15 g,莪术15g,钩藤10g,黄芪40g,红景天15g,茶树根12g,毛冬青12g,石菖蒲12g,葛根15g,苦参15g,麦冬15g,天花粉15g,川石斛15g,地锦草12g,川楝子12g,地龙9g,炙甘草15 g,三七粉2 g(吞),14剂。嘱患者忌食咖啡,情志调节,适当运动勿过劳。

二诊:心悸胸闷已减,时有晨起头昏乏力。舌淡胖,中有裂纹,苔白腻,舌下脉络迂曲,脉沉细缓。上方加荷叶15g,荷梗6g。

三诊:症状明显改善,心率已有增快,65~70次/分。轻度易倦。夜寐易醒,夜尿2~3次。舌淡胖,苔薄白腻,脉沉小弦。原方加合欢皮30g,远志12g,桑寄生12g,益智仁12g。

四诊:心悸基本消失,平静时脉率一般在65~70次/分。寐差夜尿已有改善,常有四肢末端恶寒,续上法,加用仙灵脾15,鹿角片12g。

后继续随症加减,巩固调理 6 月余,诸症皆平。

按:本病属心悸病范畴。赵师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在中老年患者中常见,心气不足、痰瘀阻络为基本病机。本案中患者年至杖朝,心动过缓伴有头昏及活动后气促,气虚之象明显。平素喜嗜咖啡,久而可致脾胃虚损。日久化湿生痰,痰瘀阻络,上犯心胸,可见心悸、脉缓。故以补益心气、化痰通络为治则。

方药治疗上,赵师投以“补阳还五汤”化裁。《医林改错》中原方证治中风半身不遂等症。但赵师遣方不拘泥,他认为此方可鼓充心气,活血通络,为治疗因虚致瘀的良方。同时对药运用上,苍术、白术化湿健脾,茶树根、毛冬青清热解毒、宁心定悸。佐以川楝子行气使整方得行,寓通于补。二诊,患者痰湿仍重,且正值八月暑热之际,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暑病》 云“暑必兼湿”。暑湿在治疗上重“清”,故赵师予荷叶、荷梗二味以清利。三诊时心动过缓已有改善,但夜寐有扰,夜尿增多。赵师加用桑寄生、益智仁平补肝肾,祛痰宁心同时固肾收涩。四诊时患者诸症已平,四肢末端恶寒怕冷。时入秋冬,赵师投以仙灵脾、鹿角片补肾温阳,因时制宜同时温肾养心。通观治疗全程,赵师以经方为基,辅以经验对药,结合整体治疗观。全方寓通于补,气血得生,痰瘀共化。

案三:低血压

蒋某,男,62岁,退休人员。2017年9月初诊。头晕乏力9月余,时有视物旋转,体位改变时尤甚,伴乏力、双足软绵。多次测血压低于90/60mmHg。患者思虑频频,昼神疲劳倦,夜辗转难眠。偶有胸闷心悸,动则汗出,大便四五日一行,便干,临厕努挣。否认其他慢性病史。外院曾予米多君口服,症状无改善。转求中医诊治。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腻,脉细小滑。

中医诊断:眩晕病,痰湿阻络,气机失调。拟化痰祛湿,益气调气,兼以养心安神。方药:党参15g,丹参15g ,苍术9g,白术9g,黄芪30g,防风12g,川芎9g,红花6g,桃仁9 g,莪术15g,天麻12g,葛根15g,苦参15g,桂枝12g,瓜蒌皮15g,毛冬青15g,补骨脂15g,肉苁蓉15g,麦冬15g,天花粉15g,碧桃干15g,炙鳖甲12g,合欢皮30g,夜交藤30g,制远志12g,茯神15g,淮小麦15g,大枣5颗。14剂。

二诊:头晕程度已减,大便干结有所缓解,2日一行,夜寐仍差,心烦心悸,且易惊醒。腰酸膝软,下肢恶寒。舌略红,苔薄白腻,脉细小滑。加川连9g,肉桂6g,紫石英15g,珍珠母15g。

三诊:头晕已改善,偶发休息即可缓解。夜寐好转,惊醒消失。活动后微微汗出,兼少许口干。大便欠畅,一二日一行。测血压100/65mmHg。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原方加用川石斛15g。

后继续随症加减,巩固调理 3 月余,诸症皆平。

按:原发性低血压病发病机理未明,多伴有疲劳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健忘、头痛头晕甚或晕厥[3]。西医治疗一般予维生素类或是α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对症治疗,疗效欠佳[4]。中医药治疗在改善症状以及一定程度上提升血压有其优势。

本病属“眩晕病”范畴。赵师认为不可盲目投以常用熄风定眩之品。患者为老年男性,体形消瘦,经赵师追问知其久居甘肃陇南,平时生活水平较差,居住环境较为温暖潮湿。病机上水谷摄入不足,气血缺乏化生之源,五脏皆虚。且患者思虑过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思伤脾……思则气结”,影响脾之生理功能。脾虚失运兼久居湿地,化生痰湿,影响气机。加之元气本虚,生发遭碍,故见头晕乏力、临厕努挣。

临证赵师仍用其擅长经验对药,黄芪、防风益气敛汗,苍术、白术燥湿健脾,桂枝、瓜蒌皮温阳化痰,奠全方益气化痰之基调。苍术、白术为赵师治疗痰湿常用对药。苍术性味辛烈,《本草纲目》记载:“苍术治湿,上中下皆可用……”,可燥湿健脾。白术强于益气,兼有燥湿之功效。两药合用对于气虚痰湿疗效确切。同时赵师常用桂枝、瓜蒌皮温通心阳,化痰宽胸,专治痰湿结胸、胸阳失展。三诊时患者出现口干、便干等伤阴之象。故此时赵师投以川石斛滋养阴液。他认为心系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久服益气、活血之品易耗伤阴液,应将养阴之法贯穿始终[1]。川石斛性甘平,清中有补,补中有清。诸药合用,全方以达最终效力。

猜你喜欢

苍术白术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2020年来多名新冠患者隐私遭泄露 患者隐私应如何保护
HPLC测定苍术中的3种成分研究
苍术行情疲软运行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须根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
一碗苍术饮,整夏都安康
10批不同来源白术中白术内酯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