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7、8月份继续回升,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小
2018-01-19史建民张利宇刘丑生全国畜牧总站
史建民 张利宇 刘丑生 (全国畜牧总站)
生猪市场行情在经历2016年的“金猪年”和2017年的“银猪年”后急转直下。2018年春节过后,猪价大幅下降,跌至7年来的低点。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5月第3周活猪价格为10.35元/kg,同比下跌29.3%,每出栏1头商品肥猪亏损280元,九成养猪场户亏损。但从5月第4周开始,猪价回升,6月第1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1.15元/kg,连续3周上涨,累计涨幅为7.7%。6月初,黑龙江、山东和河南等地活猪价格已达11.6~11.8元/kg,最高达到12.4元/kg,但维持时间只有1天。中小规模自繁自养户已开始扭亏为盈,猪价呈现弱势振荡上涨。
1 季节性活猪市场供应减少是近期价格回升的主要原因,养殖场户的惜售心理是价格剧烈波动的诱发因素
1.1 活猪市场供应减少
一是前期压栏生猪已基本出清。2018年5月上旬,重庆市规模养殖场还存栏大量体重超过200 kg、本应于2018年2月份出栏的“牛猪”,这些牛猪5月下旬至6月初已全部出栏。二是季节性活猪供应减少。每年7~9月份,母猪配种率低;11月至次年2月间,产仔数就少;4~8月活猪供应量也相应减少,价格就会季节性回升。2017年冬天,仔猪腹泻较往年严重,成活率降低3个百分点;2018年2~3月份,仔猪成活率一度低于90%,致使活猪供应量减少更多。
1.2 猪肉消费缓慢恢复
2018年猪肉消费较2017年增加。据对240个集贸市场监测,2018年1~5月生猪交易量同比增加2.4%。再加上端午节因素,猪肉消费较春节后有所增加。
1.3 低位回升后养殖场户惜售
猪价在长时间下跌后,养殖户对价格回升有心理预期。所以在活猪供应减少、猪价回升后,养殖户开始惜售,活猪供应表现为局部“趋紧”,价格快速回升。但由于暑期到来,猪肉消费需求季节性回落,猪肉供应相对过剩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活猪价格又快速回落,所以猪肉价格在活猪价格短期剧烈波动过程中表现为稳中略增。
2 猪价回升符合三方意愿,活猪最高价或出现在8月中下旬,大幅上涨可能性小
在现场调研过程中发现,养殖者、屠宰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都希望猪价回升。活猪价格回升,养殖者收入增加,屠宰企业利润空间更大,他们希望猪价走出持续低迷的行情。猪价持续下跌,养殖户亏损加剧,不利于生猪产业平稳发展,行业管理部门同样希望猪价企稳回升。
无论是对于集团化养殖企业,还是中大型规模养殖场,其生猪产能都没有缩减的迹象。而随着肉类消费结构调整,猪肉占比不断减小,未来猪肉消费增长缓慢,2018年生猪市场整体将供大于求。预计全年价格低位运行,下半年活猪最高价或出现在8月中下旬,达到13~14元/kg,价格大幅度回升的可能性很小。从目前情况分析,2019年生猪价格将在低位运行,活猪价格明显好转的基础条件不具备。
3 对策建议
针对生猪市场阶段性供需错位、短时间内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需要紧盯市场变化和生产出现的新苗头,加强信息和舆论引导,努力稳定生猪生产能力,促进市场平稳运行,维护养猪场户合理利益。
一是强化跟踪监测。强化市场价格、生猪生产结构、成本效益、屠宰调运、饲料产销等跟踪监测;二是加强信息引导。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调整生产,规避风险。三是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继续做好生猪屠宰环节监测和信息发布,加大屠宰行业监管力度,指导企业加强自律,维护屠宰行业正常运行秩序。四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组织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和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生猪生产技术指导服务,促进养猪业节本增效。五是努力推动养猪业转型升级。推进生猪产业绿色发展,优化标准化养殖和调出大县等政策措施,加大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支持力度,实现发展与美丽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