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芍总苷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2018-01-19郭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利嗪总苷左西

郭颖

荨麻疹(urticaria)是皮肤科常见疾病, 有研究表明是因为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1]。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均可能发病。临床根据患者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荨麻疹(acute urticaria, AU)和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 CU)。其中病程>6周即可被认定为慢性荨麻疹。临床表现为患者不定时地在躯干、面部或四肢发生风团和斑块。发作从每日数次到数日一次不等。慢性荨麻疹病因常不确定, 且不能确定过敏原。多与免疫、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病程长, 治疗困难[2]。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单一使用抗组胺药物很难控制病情, 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来达到治疗效果。昆山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针对2016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显示使用白芍总苷胶囊(商品名:帕夫林, 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商品名:迪皿,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慢性荨麻疹, 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左西替利嗪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昆山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2016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45例。治疗组男22例, 女23例;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32.3±11.6)岁;病程2个月~30年, 平均病程(28.0±0.7)个月。对照组男21例, 女24例;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33.7±12.4)岁;病程2个月~28年, 平均病程(27.0±0.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年龄18~65岁;符合中华医学会皮肤学分会制定的《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的诊断标准;患者入组时有荨麻疹的症状和体征。排除标准:①多种内脏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②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周或系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1个月的患者;③对本研究中药物存在过敏风险的患者;④妊娠、哺乳期患者;⑤合并细菌、真菌、病毒感染患者;⑥研究认为的其他不应纳入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西替利嗪片治疗, 5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给予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进行治疗, 西替利嗪片5 mg/次, 1次/d口服;白芍总苷胶囊0.6 g/次, 3次/d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计算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判定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的瘙痒程度、风团数目和大小 , 采用 4级(0~3分 )评分法。瘙痒程度[3]:0分(无 );1分(轻度);2分(中度, 可忍受);3分(重度, 不能忍受):风团大小:0分(无);1分(直径≤0.5 cm);2分(0.5 cm<直径 <2 cm):3分 (直径≥ 2 cm)。风团数目:0分 (无 );1分(数目≤6个);2分(6个<数目<12个);3分(数目≥12个)。SSR=(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SSR≥90%;良效: 60%≤SSRI<90%;微效:20%≤SSRII<60%;无效:SSRI<20%。总有效率=(显效+良效)/总例数×100%。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3个月随访, 统计两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显效25例, 良效14例,微效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显效16例,良效15例, 微效9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68.9%;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组出现眩晕症状2例, 腹泻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出现嗜睡2例、口干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症状出现后并未行特殊处理, 继续用药至疗程结束后自行消失。治疗后3个月随访, 治疗组复发4例, 复发率为8.89%;对照组复发11例, 复发率为24.44%;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作为皮肤科的常见疾病, 主要是因为皮肤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的局限性水肿, 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其发病机制既有体液免疫参与, 也有细胞免疫的参与[4]。其中以Thl/Ih2比例失衡影响最大。另外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爪肿胀模型表明:炎症介质白三烯在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临床上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药物有许多, 主要包括抗阻胺药、皮质类固醇、钙剂、免疫抑制剂等, 还可以联合多种药物进行治疗, 可提高近期治疗效果[6]。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其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白芍总苷(totalglucosides of paeony, TGP), 主要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单萜苷类化合物[7-9]。有研究表明白芍总苷可多途径抑制自身免疫反应.起到抗炎、调节免疫抑制和调节功能、止痛、保肝的作用, 可通过调节Thl/Ih2到平衡状态来达到辅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10]。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治疗组显效25例, 良效14例, 微效5例, 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显效16例, 良效15例, 微效9例,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68.9%;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白芍总苷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可以取长补短, 提高患者免疫力, 同时标本兼治, 有效提高慢性荨麻诊的治愈率, 控制复发, 效果优于单用左西替利嗪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4.

[2]林颖苹.白芍总苷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 28(10):744-745.

[3]邓兆智, 钟秋生.白芍总苷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考释.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4, 18(3):181-184.

[4]周强, 栗占国.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3, 22(11):687-691.

[5]任晓丽, 白莉, 苏振兴.白芍总苷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 12(9):1196-1197.

[6]褚美琴.白芍总苷联合阿伐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 31(7):431-432.

[7]陈潇.白芍总苷胶囊联合依匹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医学信息, 2013(14):255.

[8]梁云生, 张桂英, 文海泉.白芍总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3, 46(8):588-590.

[9]袁号桃, 李俊杰, 袁润兴, 等.白芍总苷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湿疹42例临床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2):219-220.

[10]张海霞, 陈熙, 温积敏, 等.白芍总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浙江创伤外科, 2014(3):411-412.

猜你喜欢

利嗪总苷左西
左西孟旦治疗肺动脉高压老年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复方氟米松软膏与卤米松乳膏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对比
左西孟旦治疗重症冠心病所致心衰的临床疗效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白芍总苷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柴胡皂苷⁃白芍总苷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及肝功能的影响
HPLC法测定盐酸左西替利嗪有关物质
白芍总苷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影响的研究
左西孟旦心脏围手术期应用研究进展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