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外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018-01-19周斌姚昉陈延荣
周斌 姚昉 陈延荣
在老年人临床上肢骨折当中,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1]。由于老年人自身的年龄相对较大, 其骨质疏松症状也较为明显, 很多患者在桡骨远端骨折之后部分松质骨出现了压缩变形的情况, 所以, 与其他患者相比,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要想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难度。本院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分别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收到相应的临床反馈, 现根据研究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诊治的52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传统组与实验组, 各26例。本院在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遵循以下标准:患者存在明显的外伤史、患者前臂出现远端畸形症状、患者骨折部位存在压痛感、患者腕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本组患者均接受影像学检查得以确诊。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入组参加研究, 并且在入组前阅读、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中将以下患者排除:精神障碍患者、陈旧性骨折患者、出现颅脑外伤患者、合并主要脏器损伤患者、癌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意识不清患者。传统组患者中, 男15例,女11例;年龄61~71岁;左侧骨折17例, 右侧骨折9例;交通事故骨折13例, 高空坠落骨折9例, 其他原因骨折4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16例, 女10例;年龄62~73岁;左侧骨折16例, 右侧骨折10例;交通事故骨折12例, 高空坠落骨折8例, 其他原因骨折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疗:臂丛麻醉下, 患肢外展, 术者在患者第二掌骨背侧间隔2 cm处分别作长度0.5 cm的切口, 对组织进行分离处理, 使患者的骨折面完全显露, 之后置入2枚外固定钢针, 并且在患者桡骨远端骨折近端位置, 距离患者骨折线3、8 cm位置分别作相应切口, 分离组织后置入螺钉, 最后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复位骨折位置满意后, 连接外固定连杆并锁紧固定[2]。
实验组患者接受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患者以坐位或者仰卧位接受治疗, 2名医生助手需要分别站在患者患肢前臂的两侧, 分别对患者的手部进行拔伸牵引处理, 术者需要在患者的腕关节畸形部位进行手法处理。在复位操作结束后,2名医生助手需要保持牵引, 术者则需要在患者骨折断端的周围以及骨突位置放上小的纸棉垫, 在患者背侧腕横纹位置与前臂的近端处分别放上纸棉垫, 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复位之后骨折部位出现移位。之后, 医生需要在患者的前臂前后部位、桡侧与尺侧分别放置夹板, 如果患者的骨折远端部位粉碎情况较为严重, 则可以选择超腕关节固定方式, 最后选择1 cm宽的绑带条进行夹板绑扎固定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腕关节功能情况进行分析, 利用Mayo评分进行评价, 该评分系统主要包括患者腕关节的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状况、腕关节活动范围以及患者的握力, 每方面内容的分值为0~25分, 满分100分。患者的评分越高, 其腕关节功能就越好。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影像学测量结果, 包括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与桡骨缩短高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腕关节功能 治疗后, 传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分为(60.1±3.2)分, 明显低于实验组的(82.4±1.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3.271, P=0.000<0.05)。
2.2 影像学测量结果 治疗后, 传统组患者掌倾角(10.7±2.2)°、尺偏角(24.3±1.7)°、桡骨缩短高度(1.6±0.4)cm与实验组的 (10.6±2.3)°、(24.2±1.6)°、(1.5±0.5)cm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0、0.218、0.796, P=0.873、0.828、0.430>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急诊骨折患者中的常见类型, 患者数量最多可占到骨折患者的25%左右[3-7]。桡骨远端骨折主要是指距离患者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部位的骨折病变, 这一解剖部位为患者密质骨与松质骨的交界部位, 所以在受到外力影响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都会伴有明显的骨质疏松症状, 且患者的骨折症状一般会影响关节面部位, 患者基本上为低能量损伤, 且骨折块会出现不稳定情况, 存在缩短移位的情况。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一般会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 且可能会伴随松质骨压缩、嵌插, 患者还会出现桡骨缩短、尺桡关节分离的情况。这类骨折患者中有很多老年患者, 为其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 实现早期治疗十分关键。
在这类患者治疗中, 外固定支架效果较好, 也是常用方法之一, 但是对于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创伤, 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出现不耐受反应等。本院在患者治疗中选择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方式, 这种方式利用扎带的捆扎, 可以使夹板产生相应的压力, 维持患者骨折断端部位复位之后的位置,也能体现中医治疗当中动静结合的具体概念[8-10]。患者接受此类型方案治疗, 肘关节不需要接受固定,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屈伸活动等, 患者的手指也能正常屈伸, 骨折断端的肌肉组织等也会产生相应的牵拉力。这样一来, 患者的骨折断端会得到较好的刺激, 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会明显缩短。对于老年患者而言, 接受此方案治疗后的整体效果较好, 治疗方案存在明显优势。
在此次研究当中,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分别接受不同类型的方案治疗。在对比具体结果后可看出, 实验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 充分印证了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优势所在。
综上所述, 针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方案选择而言, 给予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 该方案可作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1] 李洪彬.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 37(3):668-670.
[2] 郭景泉.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23):129-130.
[3] 程建, 郭杨, 马勇, 等.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系统评价.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29(5):412-417.
[4] 曾庆敏, 卢伟, 刘德昌, 等.背侧双钢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4, 30(2):127-130.
[5] 齐静静.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
[6] 杨新国, 曹文吉, 孙罡.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7(1):29-30.
[7] 王强.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中国伤残医学, 2015(6):50-51.
[8] 文峰.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
[9] 莫冰峰, 尹东, 黄宇, 等.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对比观察.山东医药, 2016, 56(44):89-91.
[10] 陈昌博.小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6):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