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奶牛养殖模式及其效率分析
2018-01-19魏金销
魏金销
(河南省种牛遗传性能测定中心,郑州 450046)
现阶段,我国奶业迅猛发展,奶牛养殖量逐步增长,奶制品种类繁多,奶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养殖行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现代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大型牧场已向散养牧场提出了挑战,并将其从一个极端推向另一个极端。在乳业发达国家,散养的小型家庭牧场通常是奶牛养殖的主要模式[1]。基于此我国在推进养殖场的规模化建设时,应鼓励家庭牧场与规模化牧场间进行实践经验交流,不断优化养殖模式,促进家庭牧场与规模化牧场的共赢。
1 我国奶牛养殖业及其经济效益现状
1.1 我国奶牛养殖业现状
冯艳秋等[2]对近年来中国奶业规模养殖场、家庭养殖以及养殖小区3种养殖模式的牛奶产量与质量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发现大型规模化养殖场的牛奶产量高于其他两者,并在挤奶工艺上极具优势,牛奶质量好,奶牛养殖效益高,因此规模化的奶牛养殖场极具市场竞争力。他认为,在人们对牛奶需求量不断上升的今天,为保证人们对牛奶的需求,应该从国家层面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以正确引导中国乳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但针对这种以规模化养殖模式为主体的说法,很多专家学者却提出了质疑。周鑫宇等[3]认为,将家庭养殖以及养殖小区建设为大型规模化养殖将不利于奶牛疫情防控,并且这种养殖模式下的奶牛数量较大,难以实施统一管理,并存在极大的疫情隐患,一旦疫情蔓延,将会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再加上养殖数量大,动物排泄物难以处理,会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大规模养殖模式对现代奶牛养殖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钟真等[4]认为,当前我国大型规模化牧场还存在较多缺陷,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畜牧范围、疫情防控、管理模式等。周扬等[5]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Translog-SFA)模型分析了2006年至2015年来自全国4种规模奶牛养殖的生产要素配置现状、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率、技术损失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后得出:中规模奶牛(51~500头)养殖要素配置相对最优。而马彦丽等[6]则基于可变规模报酬DEA模型,在考虑“产量”“产量+质量”“产量+环境”“产量+质量+环境”4种产出方案下,分析养殖小区、家庭牧场、规模牧场的技术效率并进行分解,发现家庭牧场在以上各方案下的技术效率明显均优于养殖小区和规模牧场。钟真等[7]认为,我国奶牛养殖应从产品质量为切入点,并时刻关注产品安全质量以及产业组织模式的变化。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牛奶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对奶制品的质量安全有着深远影响。经多年实践经验可知,牛奶及产品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产模式,质量安全则由销售模式决定。现阶段,奶牛家庭散养模式能获得品质较高的鲜牛奶。陈念红[8]通过对某一奶牛养殖模式及其效率的研究,发现家庭散养模式下的奶牛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鲜牛奶,并且这些牛奶原料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性。由此可见,新时期我国奶牛养殖模式应根据家庭散养模式的特点对生鲜乳制品质量安全进行严格把控,不断将“规模化”的养殖模式深入到畜牧行业的方方面面。
1.2 我国奶牛养殖业经济效率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局面呈多样化,因此奶牛养殖效益的变动也与许多因素有关。杨巨宝[9]认为,影响奶牛养殖业经济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竞争、牛奶品质、疫病防控、消费人群、销售模式、产品加工。而李卫鹏[10]则认为,应该从管理角度对制约奶牛养殖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如管理方式、技术支持、疫病防控、环保意识等,并以奶牛养殖户为调查主体,分别对养殖户的饲料规模、管理模式、生产水平、出售价格等进行深入研究。王兴文[11]对2013年全国16省(区、市)规模奶牛场饲料营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奶牛养殖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奶牛价格、饲料价格、奶牛品种等。
2 影响奶牛养殖效率的因素分析
权聪娜[12]指出,原料乳产值主要由产量及其价格共同决定。原料乳产量又主要由奶牛的生产环境及奶牛品种所决定。从某种角度来说,原料乳产量是衡量奶牛养殖效率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原料乳产量与奶牛养殖效率成正比,即原料乳产量上升则奶牛养殖效率亦随之上升。但影响原料乳价格的因素较多,例如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市场需求变化、经济体制改革、饲养成本等。假设其他情况不变,原料乳的价格及其产量变化是影响奶牛养殖效率的主要因素。
除原料乳产值外,奶牛养殖业副产品产值亦是影响奶牛养殖效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当前,以牛奶作为原材料的奶牛养殖业副产品所占比例较大,但从牛奶生产总值来看,副产品产值的收益总值仍是一笔大数目。由此可见,奶牛养殖业副产品产值也是影响奶牛养殖效率的一个因素。
奶牛养殖日常开销包括:饲料、奶牛养殖的雇工费等。饲料价格是影响牛奶品质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养殖场雇工费占养殖场总体投资金额的比例最大,因此雇工费亦是影响奶牛养殖效率的一大因素。冯艳秋等[3]指出不同规模的奶牛养殖场具有不同的养殖方式及管理模式。对大、中、小3种规模的养殖户来说,饲养人员的任务、分配、工资等都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小规模的奶牛养殖场而言,饲养任务大多数由家庭成员承担,此时的雇工费计入家庭用工折旧成本。但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养殖数量较大,养殖任务艰巨,因此饲养人的角色主要由雇工及家庭成员共同承担,此时的人工成本计入雇工费用和家庭用工折旧成本。由以上分析不难发现,雇工费亦是影响奶牛养殖效率的一大因素。
3 新时期促进我国奶牛养殖效率提高的策略
奶牛养殖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畜牧业发展水平的一大标志,并且国家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设亦离不开奶牛养殖业的支持。奶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助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带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
3.1 政府方面
奶牛养殖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国民企业的规模经济与国家制定的政策制度联系紧密。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时期对奶牛养殖场的养殖规模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家相关部门应合理安排政策方针,并秉持“惠民”的执政方针,给予不同生产规模的奶牛养殖场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农户积极发展奶牛养殖业,并为缺乏专业养殖技能的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为某些缺乏启动资金的养殖户提供贷款支持等,从而促进我国乳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2 工作人员的建议
奶牛养殖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它还涉及奶牛的饲养、配种、疫情预防等。就当前我国奶牛养殖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养殖模式不断完善,养殖规模亦在不断扩大,因此,相关养殖管理单位应引进相应的技术人才。针对已有的技术人才,政府应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但由于大多数养殖场位于郊外,交通不便利,工作环境艰苦,因此对人才的吸引力度并不高。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专以上学历从事养殖行业的人数不足15%,本科以上学历从业人员不足3%。除此之外,大部分养殖小区和中小规模牧场由于规模及资金受限,无力聘请高水平技术人员,因此,其牛奶质量普遍不佳。针对以上情况,政府应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基层的技术人员适当补贴,为中、小规模养殖场引进高素质人才,不断拓宽业务水平,提高养殖人员综合技术水平。也可以聘请大规模牧场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中、小规模养殖场的饲养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进而提高养殖场的养殖效率。针对养殖小区、中小规模牧场,政府应对其加强财政扶持,并予以贷款优惠或组织对口帮扶等活动,组织不同规模养殖场间进行学习交流,共同探讨养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解决他们在奶牛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家庭养殖场,定期对家庭养殖情况进行考察,并鼓励农户积极参加相关技术培训,不断丰富奶农饲养经验,帮助农户获得可观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提升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3.3 企业自身发展策略
当前,很多养殖企业采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此种发展形式较为单一,奶源获取渠道固定,造成企业垄断奶价,合作社只是徒有虚名,并没有实质上的意义。据相关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养殖场普遍存在奶牛品种单一的问题,奶牛品种主要是荷斯坦牛,品种单一的养殖模式无法应对进口奶的冲击。为满足时代的发展所需,养殖场应引进多种优质的奶牛品种,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率,提升原料乳品质。例如适当推广乳肉兼用牛,促进牛产品的多样化,提高经济收益。除了奶牛品种多元化外,还可适当进行多元化经营,拓宽经济市场,坚持绿色养殖与生态养殖,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牛奶及奶制品。
此外,企业还需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与目标,并采取合理的适度养殖规模,从企业自身、社会需求、生态环境、市场竞争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全面分析与研究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立足于牧场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养殖规模与管理模式,加强市场引导。目前,家庭牧场依然是养殖企业的一大助力,大规模的养殖场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大型养殖企业可采取扶持小规模养殖场的经营模式,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 结语
奶牛养殖业发展水平是衡量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亦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奶牛养殖行业对于改善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奶业正在经历由奶牛存栏数的增加向奶牛单产的提高阶段,规模化养殖已成为奶牛养殖的主要趋势。在当前牛奶价格大幅波动、动物防疫要求和牛奶质量安全标准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小型散养农户已经力不从心,小规模养殖模式已跟不上当前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需求。但是,规模化的养殖并不会一蹴而就,政府在推动规模化养殖进程中,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根据我国国情,给中小型养殖户予以一些优惠政策,使得我国奶牛养殖模式的转型过程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