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发达省份的比较研究

2018-01-19杨威马冠南张晓娇张磊曹鸿鹏李勇

吉林农业 2018年17期
关键词:省份吉林省劳动力

杨威,马冠南,张晓娇,张磊,曹鸿鹏,李勇

(吉林省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33)

1 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比较

吉林省农业生产是一年一季,农业生产劳作时间短且相对集中。据调查,粮食生产主要环节实现机械化以后,一个劳动力经营1公顷耕地,田间劳动时间在45天左右。每年有8~10个月的剩余劳动时间,这样农民就要把剩余时间转移到其他产业或进城打工。由于农业生产收入的相对稳定性和易得性以及有保障性,凡有承包地的农户都不愿放弃土地经营,这也就造成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兼业性和不彻底性的特征。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化水平比较高;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快,农业内部分工分业的空间大;三是农村商品经济活跃,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另外,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不断细化,也将使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田间转移到其他细分产业上,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活跃农村商品经济,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空间。

2 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和就业观念比较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中,劳动力的学历和技能已成为被选择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依据劳动经济学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力的学历和岗位技能影响其就业选择和收入水平。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绝大多数进城农民工只能选择体力型劳动。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是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劳动力市场把劳动力分成不同的层次,例如比较繁重的体力型劳动、餐饮和家政服务业、岗位技能型等,但无论哪个行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都越来越高。低素质和低学历以及无技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将愈加困难。各省的情况类似,高等教育水平的非农就业率是低学历水平劳动力非农就业率的两倍以上。同时择业观念不同。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省广大农民思想解放,转移就业中主要表现出不怕吃苦、不等不靠,具有创业精神,完全脱离农业和全方位择业。相比较而言,吉林省广大农民由于长期从事粮食生产,习惯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只要生活能维持,就不愿外出打工,怕吃苦、受累、冒风险。思想比较保守,小农意识浓厚。由于这些理念,造成择业上的依赖性,缺乏自发性和创业性。在转移就业上表现出不完全性,兼业型占90%以上,把外出务工作为副业,只是利用农闲季节打工,没有长远观念,短期行为,变动性很大,不利于长期发展。在转移就业的行业选择上,吉林省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就业行业中,外出经商、建筑、乡镇企业以及技能型岗位就业比例相对较少。

3 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岗位技术培训、劳务收入比较

农村二三产业是发达省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经济发达省份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主要以省内转移为主,其中就地转移占有很大比例,主要是被当地乡镇企业吸纳。省外转移主要是流向东部地区。其次,就是农村劳动力由乡村向城镇转移。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其中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近年来,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但与经济发达省份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大省相比,仍然存在输出总量不大,劳动力输出渠道狭窄,转移途径不多等差距。转移的流动方向主要集中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的大连等地,综合分析,吉林省农村劳务输出途径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农村劳动力以异地转移为主,就地转移为辅。乡镇企业还没有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二是农业产业化已显现出对农村劳动力的巨大吸纳作用,将成为今后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之一;三是跨区域转移呈现规模和数量增加的趋势,但跨省转移规模小、数量少,特别是到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广东和上海等省(市)更少;四是举家搬迁向城镇转移的很少,城镇化没有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4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经济发达省份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大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4.1 教育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和充分利用

吉林省教育资源比较丰富,有各类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院、各级职业院校、县(市)级职业培训中心、农村中学,各行业在80年代也都建立了培训中心,农业部门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农业广播学校和市、县两级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目前,全省已有2/3的县市将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电大等职业学校和成人教育合并到一起,成立职教中心。问题是国家各类院校没有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列入日程安排,也没有这方面的资金,向农民收费也不现实。各类县(市)培训中心是有楼无教师多年闲置。

4.2 培训经费严重不足

特别是县以下培训部门,因经费的匮乏,难以开展工作。职业培训学校普遍底子比较薄,培训设备老化、陈旧,教职工队伍总量不足、专业教师整体素质不高,这些软硬件改造需大量资金。其次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既要达到培训效果,又要把农民输出就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4.3 以市场为导向的培训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以提高素质和技能为目标,坚持实用性原则,学习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大省的经验,积极探索“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

猜你喜欢

省份吉林省劳动力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