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的制作与应用探究
2018-01-18林梓雨��
林梓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正日益影响着教育模式的发展。它充分发挥微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让学生可以借助它在课堂上完成重难点的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具有的学科优势,课堂上学生人手一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观看微课视频,自主掌握学习进程,自主完成知识学习和扩展,实现差异化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微课使用经验,着重介绍微课的制作与应用价值,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
一、 引言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是一门侧重于实践的学科,很多内容涉及电脑的基本操作和软件的应用,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里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来熟悉软件的使用,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其实内中有诸多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由于软件操作的连贯性要求,电脑操作能力低的学生在观看演示的过程中,稍不留神,错过一两个步骤,就会导致学生操作“卡壳”;第二,对于教师而言,同样的教学内容,每个班都要讲授一遍,虽说这是教学的必要性,但明显效率低下;第三,由于学生学习差异性原因,同样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就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需要教师辅导,导致教师在学生间疲于奔波;
而微课的出现,正可谓是“应需而生”,它的出现有着时代的必然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摄像设备的广泛普及,加上网络的不断发展,视频作为信息传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必然得到普及化发展,因此,教育的需求加上视频的优势,微课的出现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与国外不同,在我国,学生的学习基本都是在课堂上完成,而微课的使用必然需要电脑来完成,这就使得信息技术学科在微课的应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在微课应用上也有着学科的自然优势,因此,“信息技术+微课”的教学模式也就很自然地走进课堂了。下面,笔者就微课的制作设计和在课堂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 微课的选题和教学设计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制作微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好微课的主题,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拿来制作微课的。在着手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筛选出重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等,来确定微课的内容,其次选择的内容应该要适合用视频的展示。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它的时长问题,注意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和连贯性。所以,微课的录制时间要尽量短小精悍,不能拍成课堂实录,一般五分钟左右为宜。
三、 微课的录制与编辑
在录制阶段,针对不同的微课主题,其录制方式也是不同的,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 使用录屏软件。录屏类的微课一般适合知识讲解和操作演示的主题。知识讲解包括重难点、疑点等,在素材上一般以简洁精炼的文字、体现知识点的图片、条理清楚的思维导图等为主,一般做法是用课件把这些素材合理整合,配以注释和声音讲解;操作演示是要把软件操作步骤流程录制下来,注重步骤说明,一般不需要额外素材,直接操作演示。比如在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里,第四章、第五章里对Word软件、Excel软件、ps软件等,就可以将这些软件的操作要点录制成微课。这两类微课都可以用录屏软件加耳麦声音讲解来完成。
(二) 使用手机。手机录制微课较为灵活方便,广泛应用于微课录制。这类微课的内容可以是数学的算式推导,可以是例题分析讲解,也可以是程序的算法分析等等,它重在思路的分析与过程,一般通过在纸上书写来讲解知识。用到的素材就是笔和纸。使用时只要把手机固定好就可以直接录制。
(三) 用摄像机。摄像机一般适用于主题活动、实验、板书等这些需要大场面,大画面的微课,这类微课一般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团队协助完成。
录制时,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录制设备,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录屏时控制好节奏,讲解要流畅,鼠标尽量减少移动,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2. 录制内容要精挑细选,精心安排,不能出现知识错误,时长不宜超过五分钟;3. 录制时减少环境噪音,声音要清晰,录制画面要清晰;4. 每节微课应该要有片头,内容包括:微课主题、制作人、单位名称、所属学科、适用对象和教材版本、章节信息等,如果是录屏软件录制,可以在课件首页顺便制作,如果是手机录制或摄像机则需要后期剪辑插入片头视频。
微课录制完,一般需要对微课进行后期剪辑,包括片头插入、内容纠错、无效视频片段删除、音量调整等等。
四、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大部分的微课实施基本都是在课堂内完成,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在课时十分有限的前提下,需要一节课内完成“讲—学—练”的所有步骤。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高效完成课堂内容。微课的引入正好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 满足学生的差异性教学需求。对于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性是必然的,教师也有责任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差的学生可能只要能完成教学目标就可以,好的学生则需要在知识点上进一步拓展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不同的学生学习需求,除了制作常规的微课资源外,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制作拓展型微课学习资源,通过制作难中易不同层次的微课资源,使得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实现异步式教学。比如在讲解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表格数据的图形化》内容时,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掌握柱形图、饼图、折线图三种图形的特点和操作方法,教师可以制作三个微课资源:第一个微课
《熟悉常用Excel图表》,通过图片展示三种表格数据图表样例,外加文字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各自的特点,明白哪种数据使用哪种图形合适;第二个微课《柱形图的制作》,通过录屏加注释的方式演示柱形图的制作步骤和要点;第三个微课《图表拓展:图表的美好与完善》,着重介绍图表制作完后对图表的美化和细节的完善,进一步加深对图表的认识和使用。前两个微课作为常规微课资源,适用所有学生,而第三个微课作为拓展型资源,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使用。这样通过不同层次的微课资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学有所求,学有所需,实现学习的全方位覆盖,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 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传统的上课模式,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讲,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了微课资源,学生就可以通过微课来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生会自发、自觉地投入学习,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做到心里有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和教学设计时,就要提前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需求,对知识或操作步骤的讲解,即要留有余地,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要“不留余地”,对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不能有遗漏。还是以上面的《表格数据的图形化》章节为例,课程的目标是要掌握三种图表的特点和操作方法,在微课制作时,第二个微课《柱形图的制作》只介绍柱形图的操作步骤和要点,另两种图表就不做介绍。基于三种图表的制作即有相同之处,又有着些许差别,让学生通过学习柱形图的制作,再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尝试制作另两种图表,从中发现三种图表的异同之处,再加以修改完善。
五、 微课与教学平台
微课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着广泛的使用空间,因此,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微课的管理问题。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借助现有的免费教学平台网站来进行教学管理和微课资源管理,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最大化发挥微课的价值。借助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课堂的平台化教学,教师可以在平台发布课堂任务时,附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微课资源和课堂任务等,学生登录平台就可以知道整节课的教学安排,学习起来就可以有的放矢,自己把握学习进度和学习目标。如果平台功能强大,还可以给微课设置评论区,学生可以对微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完善微课资源,不断完善并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精品资源。
六、 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正不断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中,用好微课,才能助力教学,在教学实践时,不能为了微课而微课,滥用微课反而会造成课堂效率的下降。在微课使用上,要尽量少而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提前构思好教学设计,构思好微课的内容,这样的微课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作者简介:
林梓雨,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