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高段语文中应立足课堂、落实“三性”
2018-01-18陈颖
摘要:只有真正以“育人为本,特色发展”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能力,极力鼓励他们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的“三性合一”才能演绎充满真情实感、富有创意而个性鲜明的精彩课堂。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立足课堂;落实“三性”
在魅力四射的语文教学中,应以“顶层设计”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落實“三性”课堂为载体,搞清“三性”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的“三性合一”。“三性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在“三性课堂”中突出教学的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主张各种教学方式方法的最优结合,倡导学生自主、多元学习,鼓励学生开拓创新,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 “三性课堂”要体现教学的学科性
“顶层设计”的核心理念是“育人为本,特色发展”。北师大版教材特别重视对儿童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注重儿童语言的积累。根据课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不绕弯路,提高效率。从大量材料的比较中选出最重要、最本质的部分,并把它加以集中,挑出文章之筋骨,吸取语言之精华,以此形成敏锐的语感;如此,学生阅读的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还可以凭借教材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阅读:补充的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升华课文的思想内涵,或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合理而大胆的想象,或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新、描写之实。这样,便自然地形成了以课文的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的课文与课外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如学了《草船借箭》后,就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其他故事建议学生重点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描写诸葛亮的篇章段落,学生对诸葛亮的了解和敬佩会远远超过课文所描写的,并且,在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其他方面的启迪和熏陶。另外,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阅读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无论是课外阅读,还是课内阅读,只要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当中去,就一定会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思想的升华,而语言表达的形式只是冰山一角,语言能力强的人,思想自然就丰富。
二、 “三性课堂”要体现教学的教育性,教育性决定价值方向
文学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人类价值观的体现。学生通过学习语文,领会思想内容,从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语文教师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让学生越学越爱学。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摒弃以前那种高高在上的师尊形象,教师应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地要求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选择权。同时教师又要注意调控、引导,做到宽中有严、严中有序,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宽松、和谐、民主、愉悦的氛围。比如上语文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自由构建,先分小组小声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和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分小组借助工具书从生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方面去分析,去自动识字。如果是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也先由小组讨论解决,如果实在不行,教师就及时参与到小组中来积极加以引导,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大家互相评一评,看谁表现得最出色,让学生树立评价意识、审美意识和竞争意识。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和把握语文,而且丰富了学生语文积累,学生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不断加强,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也得到进一步培养。
三、 “三性课堂”要体现教学的创新性,创新性形成发展高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绚丽的瑰宝,具有得天独厚的魅力。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彰显无遗。时空跌宕,要想领悟其意境必将借助想象的翅膀,所以古诗词的诵读应是带着想象的。例如,《村居》一诗的教学,我启发学生:如果你是一位画家,学完这首古诗后,你最想干什么?
又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特别是后两句所描绘的景色,意境十分神远韵长。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读书要入境始与亲。”此时,学生想象诗中的情景也是促进想象的一个契机,学生的思绪在碰撞中漫天飞舞:李白伫立黄鹤楼头,望着孟浩然乘坐的一叶扁舟,在浩渺碧空之下,一任大江奔流,渐行渐远,直到帆影消逝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诗人依然站立在那里,久久地、久久地不愿离去……这就是豪放诗人,为我们演绎的千古离情。通过想象,学生的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所以景丰情茂,景情俱佳。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真正以“育人为本,特色发展”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能力,极力鼓励他们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的“三性合一”才能演绎充满真情实感、富有创意而个性鲜明的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方蕊.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吉林:吉林师范大学,2013.
[2]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
[3]张亚明.对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现象的分析与批判[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陈颖,四川省广汉市,广汉市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