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8-01-18吴惠娟��
吴惠娟��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质疑就是解决问题。在问题和情境之间,问题是核心是本质,情境只是辅助,是形式。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使原本看似枯燥无味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问题情境;真实性;完整性;实践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逼真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愉悦的学习课堂气氛,主动热情地进行探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在交流中逐渐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拓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意义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实现高效的学习。那么,什么是问题教学情境呢?教学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一些必要的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相关的教学环境或氛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启发学生去探究、联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这样的场景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质疑就是解决问题。对于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和情境,问题是核心,是本质;情境是为教学中的问题服务的,是辅助的形式。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问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教师依据课堂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老师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并且通过自主地探究和解决问题,学习到新的数学知识,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有效问题情境应该具有真实性
教师所创设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是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置身于学生经历过的生活的真实情境之中。在数学情境创设时,要强调其中的真实性,因为,只有真实性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构建真实的問题情境,对儿童来说,解决数学课堂中创设的问题就是对自己的一种真实挑战,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应该具有真实性,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上“相遇问题”一课时,我根据孩子们所熟悉的儿童故事《两只山羊过桥》做了一个课件,通过孩子们熟悉生动的故事情境,讲述两只山羊从家里出发先在桥上相遇,后又因礼让,一只山羊后退到桥头它们在桥头再次相遇。未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对两只山羊的行走路程多少进行分析,再从礼让后退后再次相遇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课件的观看,讨论分析,既实现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真实感官体验学习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充分感悟知识目标。
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有效问题情境应该具有完整性
数学教学核心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而每一个环节又是课堂这个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整体并不是简单的几个局部的累加,整体大于局部累加之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完整性,完整的情境创设,有效问题的创设,把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贯穿于数学课堂的全过程,在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讲究教学艺术和教学完整性。
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这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有关知识后,将学生带回到课前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提出了下列问题:
“男生和女生的比是多少?你现在会写了吗?”
“这个比的前项是什么?后项是什么?把它改写成分数形式该怎么写?这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根据我们班的男女生人数的情况,你还能提出哪些比的问题?”
这样的结尾使整节课的教学情境创设得很完整,制造出了前后呼应的效果,确实达到了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和问题情境的完整性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趣味性,学习数学的实际价值。
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有效问题情境应该具有实践性
著名的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是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过程,在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实践,在创设问题情境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学生的自发的学习,因此教师精心营造出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可参与性,让学生自觉地走进数学,让数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圆锥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带上有关学具,到操场的沙坑边上“玩”沙。
堆沙:以小组为单位,任意推出一个沙堆。
观察:圆锥与圆柱有什么不同?圆锥有哪些特征?
测量:量出圆锥的高。
制作:给自己小组的沙堆制作一个紧身外套,看看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和底面各是什么形状?
堆沙:按要求堆出如下规格的沙堆。A. 底面直径是1分米、高0.6分米的圆锥;B. 底面周长是47.1厘米、高10厘米的沙堆。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在玩耍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开发了智力,掌握了知识,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成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成熟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使原本看似枯燥无味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另外,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能够唤醒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性地探索和思考,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由教师主动、学生被动转变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迸发出鲜活的生机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李晓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111-112.
[2] 袁宏.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当代教育科学,2007(18),62.
[3] 匡子芳.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冷”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4),64.
作者简介:
吴惠娟,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生态新城第一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