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走青崖间不一样的美

2018-01-18李亚琼��

考试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慎独文学作品

李亚琼��

摘要: 孤更是一种孤傲,一种让人难以亲近的气息;独更是一种行为,一种处事方式。独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气节,更是一种血性。悲在于能牵动你的心,能震撼你的心,在于能把读者拉到文学作品中去,让你随着作品中的人物的悲而悲,随作品中的人物的喜而喜。

关键词:独而不孤;慎独;悲剧美;文学作品

夏天的雨点,阵阵诠释着春的步履,探识着秋的荒落,叙述着冬的迟疑。这感觉,就一直弥漫在窗的眼帘中,时而漂浮悠悠的天际,时而积扫甜甜的回忆,时而堆稠惜惜的欲愿,时而击打密密的藏知。这便是孤独美。

独而不孤,别样之美。历史长河,逝水东流,莫感叹人生苦短,且一人独行。柳宗元曾愤愤写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名句,强烈抒发自己人生的苦闷。自古以来,“独”往往是和“孤独”所牵连的,总有人认为有独必孤,可分明,独是独,孤是孤。孤更是一种孤傲,一种让人难以亲近的气息;独更是一种行为,一种处事方式。春日,惠风和畅,独自踏青,惬意;夏,独赞荷花,盎然一寒,清爽;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开阔;冬,独酌小酒,独望梅花,潇洒。由此可见,独并非是孤,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岂不容“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洒脱?

当今社会,浮躁的很,一人独处,犹是难得,要做到慎独,实属不易。曾国藩老先生曾专作文写慎独之必要,写独处之难,曾几何時,在那满是硝烟的时代,独,对于那些文学家来说,是幸福的。鲁迅曾在他的文章中写过:偷来半日独坐书房的时光,最是惬意。清朝文学家沈复曾著有文集《浮生六记》,文中就详细描写了独自一人,与房中蚊虫想象玩耍,苦中作乐之事;再到《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为写好这篇巨著,独身一人重回陕北,白天采风,剩下的就是没日没夜的在一间小破屋里的闷头写作,他们并不以此为苦,更认为那是幸福的。

再看看当下这个时代,世间潮来潮往,多少人沉迷于灯红酒绿,若是让他们待在家里半日,想必也是玩手机打发时间,又何来真正的慎独呢?

独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气节,更是一种血性。看罢这云聚云散,倒还剩白茫茫的大地一片,独影一只,笑走前路。独而不孤,别样的美。当然文学作品中除了孤独美,还有悲剧之美。周来祥先生认为:“美是和谐,是人和自然,主体和客观事物规律的和谐统一。不管客体残缺与否,都与主体是和谐的。”

蓝色的完美。《蓝色生死恋》便是如此。剧中“时光飞逝,两人命运被紧紧地拴在一起,逃不过时间的轮回,这便是劫难”。剧中画面里总是清澈中带一点点淡淡的忧伤。情节再现:妹妹出生那天,父亲带着3岁的俊熙来到医院。俊熙从婴儿房的玻璃门向里面探望,阳光从窗口照进,照在妹妹们身上,他们熟睡着,这是俊熙第一次看到恩熙和芯爱。从此命运之轮开始转动,一条细但疼痛的线把他们串连在俊熙的生命里。故事中,父亲发现恩熙不是亲生的,面临离别,少年恩熙对俊熙说:“我下辈子要当一棵树,因为树如果被种下,就永远不会被移走,不会和自己的亲人分开。”当一棵树那么简单的梦想,可终究是比较奢侈的梦想。故事结尾:恩熙生病离开人世,俊熙来到他们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地方,也选择结束了生命。就在意识停止的那一刻,时光倒流,往事回放:俊熙与恩熙在海边再次相遇的场景,恩熙追着离去的汽车,骑着脚踏车一起上学,风轻轻掀起他们的衣角,婴儿房门前那双清澈漆黑的眼睛以及两个熟睡的婴儿,洒满地面的明晃晃的阳光……给凄美划上休止符,从出生到死去,从开始到结束,一切变得完整而美丽。剧终后,感伤和剧中缠绵柔美的音乐,让我感到一丝丝忧伤,仿佛进入另一个时空,这种忧伤掠过的感觉真好。

这种结局给人感觉是孤独的,但同时又是完美的,就像整个世界只剩下你一人……

超越现实的悲剧美。纵观萧红的作品,从《呼兰河传》至《小城三月》,无不站在生命的高度上对人们的悲剧命运进行审视。这些抒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生活写照,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体现了诗意般的悲剧美。

《呼兰河传》记录的正是她的童年生活:老祖父是作者童年里唯一温存的记忆。无论春夏秋冬,后花园都是作者的童年的全部生活。读完整本书,就好像看到萧红在回忆她那寂寞的幼年,她的心境是孤寂的。祖父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现在却完全荒凉了。午间的太阳,黄昏的红霞,东邻西舍也不知怎样了,至于那磨坊里的磨馆,至今究竟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由此而知:作者小时候是孤寂的。但是作品中,萧红以平实而细腻的笔调,自己的血泪史向读者娓娓道来,真实而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萧红以这样一种自传体的形式,将她的短暂的一生充分地融入到了她的作品当中,正是她饱含磨砺与绝望的悲剧人生,造就了她富含悲剧而又魅力无限的作品,造就了她作品独特而苍凉的悲剧美。

作品中,作者从孩子的视角,以孩子的感受记录,真切自然,如:“我家有个大花园,在花园里,……样样都有,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太美好的描写,细腻,逼真,生趣盎然。茅盾评论《呼兰河传》时说:它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看到,萧红作为女性,把自身的苦难经历流淌于她细腻的笔尖,融入了她的作品中。

悲剧的确是一种美,它的美就在于能牵动你的心,能震撼你的心,就在于能把读者拉到文学作品中去,让你随着作品中的人物的悲而悲,随作品中的人物的喜而喜。让读者由被动地等待下文变为主动地去思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像我们欣赏一个美丽的女孩一样,美丽的女孩有两种,一种是艳丽的、夺人眼球的、高回头率的外表美,往往惊叹的发出:哇!好美!另一种是含蓄的、不张扬的、朴实的内在美。

悲剧给人们留下遗憾、留下悲伤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一种独特的净化心灵的享受,一种向上的激情,一种弥补遗憾的冲动,让这个社会更趋于理性、互爱。虽然这种说法可能有点牵强附会,但它却能揭示一个道理,那就是悲剧给人们留下了永久的记忆,留下了生生世世不断的思考,留下了需要读者去解决的问题,也留下了一个群体、一个社会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社会矛盾的沉思。人们的这种切身的感受,是独特之美,是美的延伸。

参考文献:

[1] 萧红.呼兰河传[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6.

[2] 萧红.小城三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6.

作者简介:

李亚琼,江苏省南京市,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慎独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初探文学作品诵读中意蕴表达构建路径
学《大学》 思己 思社会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慎独”的境界
怎样围绕“慎独”上好中国文化经典课
从“慎独”看境界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